明末大凌河之戰中關寧軍有沒有被殲滅?如何評價?

希望星晨58298869 發佈 2020-04-06T18:58:02+00:00

明朝的大凌河就是現在的凌海市,在錦州東部,是錦州的重要屏蔽。明朝要掌控關外,必須守住錦州,這就使大凌河有了戰略地位。

明朝的大凌河就是現在的凌海市,在錦州東部,是錦州的重要屏蔽。明朝要掌控關外,必須守住錦州,這就使大凌河有了戰略地位。

在後金(滿清來自後金)崛起初期,明中央沒有當回事。後來明朝主動出擊,與之掰了幾次手腕,都沒有掰贏。這才發現後金力量不容小覷。在孫承宗、袁崇煥等人的建議下,明朝開始以守為攻。於是加固城池,修建眾多的堡壘,充分利用火力優勢對抗後金軍的進攻。這正中了皇太極的軟肋,所以,他不能坐視大明城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了打破明朝的戰略布置,皇太極發起了大凌河之戰。

1631年,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出黑山、經廣寧,從正面趕向大凌河城。同時,他命令貝勒德格勒、岳托、阿濟格率領兩萬人鐵蹄,經義州、進駐錦州和大凌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凌河的聯繫。

這個時候,明朝大凌河防線已經多次被後金軍摧毀。明軍開始在原有根基上修復加固以發揮其作用。當時,守大凌河城的明軍將領是祖大壽,他緊鑼密鼓地修築防線還不到半個月,城牆雉堞還沒有修完,後金軍便兵臨城下了。祖大壽只好退住城內,關閉城門,堅守待機。

皇太極圍而不攻,卻命將士環城深挖了四道壕溝,還築起一道高達一丈多的厚厚的土牆,將大凌河城圍得鐵桶一般。祖大壽在城牆上觀望,只見「逆奴圍凌,連挖四壕,彎曲難行,器具全備,計最狡矣。」祖大壽慌了,此時城內糧草已所剩無幾。他接下來組織了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萬般無奈,只好固守待援。


祖大壽在明末,與何可綱、趙率教合稱「遼東三傑」,皇太極很欣賞他。圍城進行了十多天後,皇太極便開始勸降祖大壽,祖大壽不為所動。半個月後,松山方面派來兩千多人增援,很快就被皇太極擊退。第一次增援勞而無功。

8月26日,大明總兵吳襄、宋偉率領六千兵馬從錦州方面趕來救援,被阿濟格當頭一棒,打懵了,第二次也失敗了。吳襄、宋偉並不甘心,不久二人再次引兵來援,趁著濃煙,皇太極身邊的二百多親兵殺向了明朝大軍,匪夷所思的,明軍竟然被殺的潰不成軍,隨後,後金大部隊趕到,六千明軍損失慘重,只好 逃回。

大凌河城在被圍一個多月後,糧草已盡。開始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守城的三萬多人已餓死一萬多人,形勢異常嚴峻。


9月24日,明朝四萬多援軍姍姍來遲,在距大凌河十五里處與後金兵發生了遭遇戰,明朝監軍道張春下令用火炮轟炸後金精銳騎兵。八旗兵衝殺幾次都不能靠近明軍,吃了大虧,緩緩後退。明朝勝利在望了,出人意料的是,後金軍突然推出了紅衣大炮,待明軍進入有效射程後,四十門大炮開火,明軍陣營大亂。與此同時,皇太極率軍沖了上來。明軍被殺的節節敗退,張春見勢不好,靈機一動,使用火攻,後金軍被大火逼了回去。

皇太極並沒有氣餒,在後續作戰中,他利用盾車向前逐步推進,弓箭手在盾車之後不斷向明軍放箭的戰術,削弱了明軍火器犀利的優勢。明軍對盾車毫無辦法,隨著盾車逐步靠近方陣,明軍軍心動搖,陣型潰散。張春扼制不住潰逃,自己也開始跑了。

皇太極早在明軍的撤退路上埋下了伏兵,潰逃的明軍大都選擇了投降,張春及其手下三十餘名將領大都被生擒,吳襄和宋偉僅領幾十人逃脫,明軍的四萬大軍就這樣土崩瓦解,幾乎全軍覆沒了。從此,朝廷再也無力派援軍到大凌河。

城外殺聲震天,大凌河城中卻死寂沉沉,不是城內軍民不懂得裡應外合。而是沒有飯吃,他們已經喪失了戰爭力。第四次增援失敗後,城內軍民又苦撐了十天。10月7日,在大凌河被圍近三個月後,皇太極再次致書勸降祖大壽,祖大壽見大勢已去,10月28日,打開城門,率眾,歸順後金,大凌河之戰正式結束。


這次戰役摧毀了明朝在關外抗擊清軍的主力部隊「關寧鐵騎」,使明軍在關外的精銳喪失殆盡,為將來後金軍南下提前清除了勁敵。大凌河城中剩餘的一萬多精兵也被後金收編,壯大了後金軍的力量,為金軍入關創造了條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