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人口和領土都不及曹魏,諸葛亮選擇籠絡蠻夷,聯合對抗曹魏

史海起航 發佈 2020-03-15T01:34:24+00:00

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天的四川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南部地區、廣西省西北部地區、以及緬甸東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基本成型。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天的四川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南部地區、廣西省西北部地區、以及緬甸東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

所以,蜀國境內遍布著眾多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主要有兩大族系——氐羌族系和百越族系。氐、羌等少數民族主要盤踞在蜀漢的西北部,而蜀漢南部也有眾多的蠻族。在蜀吳交界,則盤踞著數量頗多的武陵蠻夷。

這些蠻族都是蜀漢政權內的潛在不穩定因素,蜀國南中的蠻族就曾興兵叛亂,所以才有了公元225年的諸葛亮南征。

但是武力解決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蜀漢的領導者在採取軍事鎮壓的同時,也對他們實施懷柔的安撫政策。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之前,諸葛亮對此也早有認識,於是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就確定了蜀漢民族政策的核心思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隆中對》)。

蜀漢為什麼要實行這一民族政策?其實,對蜀漢政權來說,領土和人口都不及其對手曹魏政權,因此蜀漢要做的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除了要拉攏東吳,還有就是要爭取少數民族的支持。

1.領土對比

蜀漢政權打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政治口號,目標雖然宏偉,但蜀漢在三國之中卻是領土面積最為狹小的國家。東漢原有十三州,但蜀漢只占據了其中一個州——益州,而且蜀漢所管轄的領土除了四川平原之外,大部分都是山區且地區的關係混亂,統轄面積僅有106萬平方公里。

而蜀漢將曹魏作為自己興復漢室的道路上最主要的對手,但是曹魏卻占據著涼、司、雍、並、青、幽、冀、徐、兗九州以及荊州北部和揚州北部,領土面積多達400萬平方公里。

2.人口對比

其次,蜀漢人口稀少,據東晉王隱的《蜀記》記載,蜀漢滅亡時期,共有人口「二十八萬戶,男女口九十四萬」,其中包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而同一時期曹魏,據《通典·食貨·歷代盛衰戶口》記載,「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男女口四百四十三萬二千二百二十一」,所以曹魏的人口比蜀漢人口的四倍還多。

這麼一對比,蜀魏兩國實力甚是懸殊,這就決定了蜀漢必須要努力爭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與對手競爭。所以《隆中對》里提出的「南撫夷越,北和諸戎」,包括「外結孫權,內修政理」都是出於這個目的。

蜀國統轄的南中地區,範圍很大,包括現在的四川南部以及雲南、貴州和緬甸東北部。這裡居住著南中夷越諸族,這些地方地廣人稀,物產豐富但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文化落後。所以在南中地區,有大量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

1.少數民族居住的南中地區,有大量人力和自然資源可供開發

不論蜀漢政權的統治者是想要通過北伐戰爭而匡扶漢室,還只是想保衛自己的領土,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古代,想要打造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必須要有相當的人口和土地來支撐。

夷陵慘敗,讓蜀漢損失了大量軍隊,兵源十分緊張。由於南中遠離戰亂,這個地區的人口受戰爭的影響較小,所以南中可以成為蜀漢的重要兵源。而且南中地區民風剽悍,驍勇善戰,這大大提升了蜀軍的戰鬥力。三國里著名的「無當飛軍」就是諸葛亮在南中的少數民族中招募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善於山地作戰,精於射術,曾在北伐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南中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盛產鹽,鐵,礦等重要的資源。而且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是重要的糧食產地,給前方軍隊提供了足夠的糧草供應。因為南中地區的生產力水平不高,這些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都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

2.諸葛亮為緩和民族關係,十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眾多,有的少數民族還處於原始社會或奴隸社會,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俗信仰。為了緩和蜀漢與南中少數民族的關係,諸葛亮十分尊重南中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諸葛亮擅長繪畫,他得知夷越諸族信奉奇禽異獸,於是「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 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 羊」贈送給夷越諸族,「亮以南夷之俗難化,乃畫夷圖以賜夷,夷甚重之」。

3.諸葛亮鼓勵漢人遷往南中,大力推廣先進生產技術

諸葛亮一邊通過安撫來緩和關係,一邊鼓勵漢族人移居南中,這樣就能有效地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手工業技術。南中地區山地眾多,農田灌溉會遇到很多困難,於是諸葛亮命令當地官吏,發動民眾興修水利工程。

諸葛亮還派人修復和開鑿了一些通往內地的交通道路。為了發展封建經濟,在南征之後,諸葛亮還把一些少數民族裡所謂羸弱之人配給當地的大姓地主做佃客和農奴,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這些切合南中地區實際的民族政策,南中地區的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開發了當地沒有開發的資源,為蜀漢帶來了巨大經濟收益。

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記載:雲南的少數民族可以提供「 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

諸葛亮如果安撫好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充分開發南中的資源,然後以益州為北伐基地,那麼南中就是益州的大後方。

對蜀漢而言,團結好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固然重要,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同樣可以利用。所以蜀漢不僅在南方大力推行「南撫夷越」的政策,向西則積極推行「西和諸戎」政策。西北地區和曹魏北境的少數民族,他們擁有著可觀的軍事力量。所以蜀漢也對他們實施切實可行的少數民族政策,將這些少數民族籠絡過來,讓這股力量日後也能成為自己軍事行動上的外援。

1.蜀漢通過籠絡西北少數民族首領,以此來獲得他們的支持

西北地區對蜀漢政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諸葛亮其實對此也早有認識,他在《隆中對》中為劉備提出的外交政策「西和諸戎」就是這種認識的體現。但是荊州丟失、夷陵之敗、劉備去世、少主愚暗等一系列事件,猶如一記記重錘,致使蜀漢實力大跌,其北伐的計劃也一直無法開展。

諸葛亮是這樣評價西北的少數民族:「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故人勇戰鬥,難敗」,與其征服他們,不如直接向他們示好。蜀漢如果要向境外的西北少數民族示好,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做法,就是優待少數民族首領。蜀漢通過拉攏他們的領袖來爭取他們的支持,據《三國志·蜀志·馬超傳》記載:「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所以蜀軍中的馬超便是此類人物的典型代表,諸葛亮就利用馬超加強了蜀漢與羌胡人的關係。

總之,對於西北的少數民族,蜀漢則使用各種方法,儘可能地拉攏,促使他們產生仇魏而親蜀的感情傾向,以便在軍事行動上獲得他們的響應和支持,讓他們在對手的後方製造麻煩,減輕曹魏對自己的軍事壓力。

2.相比曹魏,蜀漢的民族政策更加溫和

蜀漢除了厚待西北少數民族中有地位的人物,甚至對遠在北方的鮮卑族也頻施籠絡之策,不但不要求他們對蜀漢稱臣納貢,還經常送給他們金銀財物。

蜀漢實行的這些安撫政策也伴有軍事行動,但是當蜀軍向北占領少數民族的聚居之地時,又儘量不觸動其風俗習慣,這相比於曹魏或以武力血腥鎮壓、或屠城、或強迫遷徙等暴力政策已經溫和了許多,所以西北少數民族也就更加親和於蜀漢。蜀漢所實施的這些少數民族政策,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也起到了一定效果。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公元228年,諸葛亮首次北伐,率10萬大軍進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蜀漢無論是為了匡扶漢室還是為了守護自己的政權,都必須制定一個合理的少數民族政策,主要原因還是蜀漢自身實力太弱,挑戰曹魏這樣的對手,必須儘可能地爭取少數民族的支持。蜀漢政權對少數民族實行的羈縻政策,尊重了他們的風俗習慣,維持了地方的穩定,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所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出現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