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揭示納米材料環境轉化過程對生態毒性的影響及其機制

中國生物技術網 發佈 2020-04-03T17:18:56+00:00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黃青課題組以水生生態系統初級生產者藻類為受試對象,應用光譜技術對納米氧化鋅在含磷水體中的轉化過程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闡明了環境物質轉化過程對小球藻毒性效應的影響及其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黃青課題組以水生生態系統初級生產者藻類為受試對象,應用光譜技術對納米氧化鋅在含磷水體中的轉化過程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闡明了環境物質轉化過程對小球藻毒性效應的影響及其機制。相關成果已被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 nano 接收發表。

隨著納米科技迅速發展,納米材料對環境和生物潛在影響日益受到關注。納米毒理學研究表明,環境過程對納米材料毒性效應影響顯著,使其毒性區別於原始狀態納米材料,但環境轉化過程對毒性效應影響規律尚待闡明,這對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利用拉曼光譜和XRD等光譜手段,發現隨水體中磷含量的增加,納米氧化鋅先部分轉變成晶體狀磷酸鋅,再轉變成無定型磷酸鋅。毒性效應檢測結果表明,原始狀態納米氧化鋅的毒性主要源自其釋放的鋅離子;在含磷水體中,納米氧化鋅發生物理化學轉變,生成了低毒性的磷酸鋅,使其毒性顯著區別於原始狀態的納米氧化鋅。此外,結合光合作用相關基因表達分析,研究人員揭示了納米氧化鋅物態變化對藻類光合作用產生影響,是納米毒性效應差異的重要原因。

研究結果為利用光譜技術分析納米材料環境轉化的理化過程,闡明環境轉化過程對毒性效應的影響及機制,以及合理評價納米材料在真實環境水體中生態安全性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

該研究受到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納米氧化鋅在含磷水體中轉化過程對小球藻毒性效應影響及其機制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