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華人功夫眾星中誰才是真正的實戰第一?

磚家電影 發佈 2020-03-02T09:29:44+00:00

而衡量一個動作明星實戰能力高下的因素,首先是他的專業性,其次是真實的實戰記錄,尤其是擂台對戰這種專業性的實戰記錄。

眾所周知,在華語功夫影史上曾誕生過無數的巨星,但在眾多功夫明星中,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實戰第一?

在這裡,首先要澄清一個誤區:電影中的功夫,和實戰的真實功夫其實相去甚遠。而衡量一個動作明星實戰能力高下的因素,首先是他的專業性,其次是真實的實戰記錄,尤其是擂台對戰這種專業性的實戰記錄。

總的來說,所有的功夫明星大致可以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現代搏擊型職業選手;第二類是傳統技擊型武術家;第三種是有過一定現代搏擊或者傳統技擊功底的半專業選手;還有一類演員在拍電影之前其實並沒有任何武術功底。

現代搏擊職業選手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周比利了。他曾獲得1982年「加拿大輕量級自由搏擊冠軍」、1985「世界輕中量級自由搏擊冠軍」,還曾屢次在擂台上戰勝過泰國拳王和伊朗拳王。

香港某社團金牌打手陳惠敏也曾代表香港榮獲兩屆東南亞搏擊冠軍,而七十年代的香港更素有「腿有李小龍拳有陳惠敏」之說。

狄威曾是台灣海陸兩軍空手道、跆拳道和國術的總教頭,曾經參加過三屆美國西岸格鬥大賽奪得全場總冠軍。

據稱梁小龍也曾在香港搏擊比賽上獲得過兩次冠軍、一次亞軍。

雖然上述這些都只限於香港地區性的比賽,但畢竟都是實打實的職業賽果。

傳統技擊型武術家中,代表人物有南派洪拳的嫡系傳人劉家良(黃飛鴻—林世榮—劉湛—劉家良)。

而成龍、洪金寶、元彪等「七小福」師兄弟,從小學的是于占元戲劇學校的那一套「雜耍」功夫。

但香港電影武行界習武之風盛行,因此「七小福」多多少少都學過一些傳統門派的功夫。比如成龍在某次採訪時就透露過自己傳統南北派以及現代搏擊什麼都學,但學得很雜,而且並不系統,每個都是半桶水。


而李連杰、趙文卓、吳京、張晉、吳樾等動作明星都是套路武術冠軍出身,他們學的都是傳統套路武術,更傾向於表演而不是競技。李連杰在多次接受採訪時坦言:自己在電影上打的「武術」其實就是表演。


甄子丹雖然出身於武術世家(其母麥寶嬋是著名武術家,但其武術似乎也更傾向於表演性質的比賽),而且其電影動作風格更傾向於MMA的實戰風格,但也沒有長期系統地學習過中國傳統技擊術與現代搏擊術。而且甄子丹也曾在北京武術隊呆過一年多的時間,嚴格來說還算是李連杰的師弟。

因此,像成龍、李連杰、甄子丹他們所學的武術,其實都不是完全以競技為目的。所以嚴格來說,他們都應該算作是具有相當武術功底的半專業選手,按行話來說,就是「半個會家子」。

但是在這裡,我也反對把他們的「功夫」貶得一無是處。哪怕是表演或者雜耍性質的「功夫」,對力道、速度等動作因素也都有一定的要求,否則很難成為專業的動作特技演員。更何況人家好歹也練了幾十年。像李連杰曾連奪五屆全國武術冠軍(國家武英級運動員),能達到這種成就,其身手比一般業餘選手強得可不止一星半點。

而還有很多動作明星,比如安志傑、梁家仁等人其實原本是不會功夫的。安志傑是參演《黑俠2》時才開始接受動作方面的訓練,但銀幕表現力卻很強。

梁家仁首度拍攝功夫片《贊先生與找錢華》時就極其出彩,但其實梁家仁本無任何武術功底,是在武術指導洪金寶一招一式的指導下才完成了所有的武戲。

在所有的華人動作明星中,一代功夫巨匠李小龍自然是呼聲最高的人選。作為功夫巨星,李小龍僅僅憑藉四部半電影,就震驚了全世界,堪稱將中國功夫推廣到全世界的第一人。正是因為李小龍,英文詞典里才有了「Kung Fu」一詞,可見其影響之大。

李小龍與其他動作明星最大的區別,就是他武術家的身份。李小龍7歲就開始習武,不但精通詠春(師從葉問)、洪拳、少林拳等多種中國拳術。

也曾研習過西洋拳法,更創辦「振藩國術館」,在美國開館授徒。而由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技擊理念,更風靡全世界。

其門下伊諾山度(菲律賓棍王/空手道黑帶)、喬•劉易斯(美國空手道冠軍/美式Kickboxing比賽創始人)、查克•諾里斯(美國空手道冠軍/空手道九段)……等弟子也都是各國武術界的佼佼者,因此李小龍武術家的身份毋庸置疑。

實戰方面,雖然李小龍不是專業的擂台選手(那個年代還沒有MMA、UFA這樣的專業現代搏擊比賽),而且留下的視頻極少,但仍有不少表演性質以及私人切磋的視頻紀錄可供參考。

而李小龍多次與人交手並速敗對手的經歷,也得到了很多當事人的親證(下圖中是前美國空軍重量級拳擊手詹姆斯·德邁爾自述被李小龍打敗的經歷)。

比如「七小福」的大師兄洪金寶有一次因誤會而被迫同李小龍交手,但洪金寶的腿只伸了一半,李小龍的腳就已經貼到洪金寶的臉上了。


至於李小龍如果與周比利、陳惠敏等人對戰,結果會如何?關於這一點,陳惠敏在接受採訪時曾多次提到:李小龍腿很快,力氣也很大,雖然沒有擂台實戰經歷,但他武功真的比我厲害。言語之間對於李小龍的功夫還是相當認可。


綜上所述:通過對動作明星的專業背景以及實戰經歷進行比較,我覺得實戰而論,還是李小龍奪魁的可能性最大。

當然,這只是小編的個人愚見。而且,在這裡需要再強調一下:動作明星的實戰能力如何,和他們的銀幕表現力其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因此並不能掩蓋他們在動作(功夫)電影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比如成龍大哥在動作設計方面的成就,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甚少有人能望其項背。而他博命拍片的精神,更是無人能及。

此外,和成龍一樣,香港功夫片(動作片)最輝煌時代的主力干將,包括很多知名武指和動作演員,絕大部分都來自於不同的戲劇班底或者戲劇學院。比如袁小田、袁和平;林正英、董瑋、孟海、鍾發(粉菊花);程小東(唐迪東方戲劇學校)……他們在戲劇學院所學到的那套閃轉挪移、翻騰跳躍的「功夫」,特別適合於動作場面的設計和實現。即便實戰強如李小龍者,在《龍爭虎鬥》中翻跟頭的鏡頭,也是由替身元華來完成的。

同樣還有李連杰,雖然從小所學的是表演性「武術」,但這反而令他在銀幕上打得最好看。而他所主演的《少林寺》、《黃飛鴻》等片,也和李小龍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一樣,為推廣中國功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後,作為一名忠實的功夫片(和動作片)影迷,小編還是希望華語動作影壇有更多的後起之秀,能夠接過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這些前輩手中的火炬,在銀幕上繼續將中國功夫發揚光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