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剝開黑色幽默的外衣,導演對人性的探討更值得深思

桐半糖 發佈 2020-03-05T19:53:29+00:00

社會中對底層人物生活探討的影片有不少,但是今天我想以這部電影為例,結合導演獨具魅力的創作手法,對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及人性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解讀與思考。

社會中對底層人物生活探討的影片有不少,但是今天我想以這部電影為例,結合導演獨具魅力的創作手法,對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及人性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解讀與思考。@桐半糖


《瘋狂的石頭》上映於2006年,影片以300萬的小投資收入了2000萬元,並榮獲了第4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該影片也使新生代導演寧浩的喜劇天賦被真正的發現和認識。

影片主要講述了重慶某瀕臨倒閉的工藝品廠在推翻舊廠房時發現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不料國際大盜麥克與本地以道哥為首的小偷三人組都盯上了翡翠,他們與工藝品廠保衛科的科長包世宏長展開了鬥智鬥勇的攻防戰。

作為一部黑色幽默喜劇,導演寧浩用以本土化的方言,融合現實生活中的笑料,共同營造出了一部帶有悲劇色彩的喜劇。影片中既有隨處可見令人發笑的幽默元素,又有社會底層人物在命運中掙扎的悲情寫實。

影片從瀕臨下崗的工人入手,揭露社會底層人們在貧困中掙扎的現實,以及對財富的極度渴望。同時採用平行蒙太奇中搭接式的剪輯方式,營造出影片中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讓觀眾在歡笑中,想要隨著情節的發展,進一步探究片中人物命運的走向。

關於《瘋狂的石頭》這部黑色喜劇,很多朋友都是從故事本身情節來解讀。而今天我就換種新方式,我會和結合電影情節,從該影片的「主題呈現、敘事結構」,進一步解讀導演融合在電影中對人性的思考及影片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對電影的理解,分享三個導演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01、主題呈現:黑色幽默與卑微人生糅合,在人性的掙扎中,訴說著現實生活中底層人們不同的坎坷與無奈,引發觀眾思考

在很多的喜劇電影中,主要是以樂觀、明亮的色調,將影片的主題進行呈現。往往通過美好的愛情或者勵志的人生,用溫暖來治癒觀眾。而《瘋狂的石頭》卻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語言訴說著真實的社會生活,在荒誕幽默的追逐情景中,對社會底層人物及人性的掙扎進行了展現。

①影片中隨處可見既讓人發笑又讓人沉重的黑色幽默,在荒誕的情節中蘊含著現實社會中底層人們生活的坎坷

寧浩導演用黑色幽默的形式,將現實社會中城市底層人物特有的粗糙又鮮活的形象呈現在銀屛上。在保證影片的喜劇效果,引發觀眾觀影熱情的同時,寧浩導演將影片的關注點,聚焦到了社會底層人們生活的坎坷與艱辛。

最早出現在影片中的人物是謝小盟,他的身上有兩重身份,一個是騙女孩的攝影師身份,一個是「敗家子」廠長兒子的身份。謝小盟每次出現都讓人莫名的覺得有喜感,但是他的人生卻又是悲情的。表面的叛逆是為了掩蓋內心的寂寞,在身處絕境時,父親也對他置之不理。

底層人物在現實社會中匱乏的精神世界被淋漓盡致的呈現,假若謝小萌的內心足夠豐盈,他也許就不必經歷生活中的一切。同樣身處精神困境的,還有道哥、小軍、黑皮三個人。道哥在影片中的一句「世道變了,就沒有好人了?」道出了底層人物在生活中的卑微。

道哥、小軍、黑皮三人以行竊、行騙混跡於城市中,和影片中其他的人物相比,他們身上背負的壓力與恐懼是雙重的。在這個城市中他們沒有容身之處,也沒有人關心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職業,更讓他們無法融入社會中,他們像是一座孤島,艱難的生存著。

在我看來,影片中每個人物都是導演精心塑造的,但是謝小盟和道哥三人組,在更具喜感的同時,也將底層人物內心的缺失盡顯在觀眾視覺下。在這場關於盜竊的追逐中,他們試圖用翡翠彌補生活的遺憾。謝小盟想用翡翠得到愛情,而道哥三人想用翡翠改變生存的現狀。卻不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加失去自我,在追逐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卑微與坎坷。

②影片中通過「正反」人物形象,讓每個人物的所思所想在一個個笑料中被看見,在笑聲背後,盡顯現人性的掙扎

在《瘋狂的石頭》中,寧浩導演通過故事中「正反」人物的生活對位現實生活,讓觀眾可以看到與理想對位下的底層人物卑微的人生,同時也影射出現實社會中人性在困境與金錢中的掙扎。

包世宏是影片中為數不多正面形象的代表,他有良知有才幹,但在生活中他只能在菸灰缸里撿紅塔山的「煙屁股」。 包世宏不僅金錢緊張,保護翡翠上也種種不利,這使得包世宏的人生被壓抑所籠罩,他努力想要掙脫,但真實社會發生的一切卻讓他感到無力。幸好,電影的結尾給了包世宏一個好的結局,他成為了「大英雄」。

而作為反面代表人物的代表秦助理,雖然在影片中的鏡頭不多,但是他每次出來,都會有「壞事情」發生。他是馮懂搞垮工藝品廠計劃的執行人,他為了幫馮董拿到土地,不惜僱傭國際大盜盜竊翡翠,而最後他卻死在了馮董的「百步穿楊「下。

寧浩導演將社會底層人物在面對金錢的選擇時,所展露的人性毫無保留的進行了解讀。在金錢面前,正面人物即使迫於生活的壓力,也堅守本心;而反面人物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選擇不擇手段。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一定會面臨關於金錢的選擇。寧浩導演通過該影片,將人性放大,在這個最切中生活本質的人性抉擇難題里,盡顯人性的掙扎。通過影片,寧浩導演也將不同人物因為不同選擇,而致使的不同結局,展現在觀眾面前,引發觀眾的思考。

02、敘事結構:多線索、多視角的敘事特點,結合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最大程度的滿足故事敘事的需求,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眼球

作為一部典型的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從頭到尾都包裹著黑色幽默的外衣,喜劇元素浸潤在電影中各個細節中。除卻故事內容,影片在敘事結構上的特色,也足以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眼球,使這部影片成為觀眾心中「忘不了」之作。

①多線索、多視角的將一個簡單的故事,以環環相扣的敘事形式,在情節閃現交叉中,將故事逐步推向高潮

《瘋狂的石頭》的故事內容並不複雜,總結而言就是圍繞著一顆翡翠發生的攻防戰,採用單線結構就能將情節就能清晰展現。但這卻會使整個故事缺少衝突性,在平淡的故事情節中無法引發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

因此,寧浩導演採用多線索、多視角的敘事方式,將不同人物的故事搭接在一起。比如說,電影開篇的撞車事件。在這個事件中,一共出現了四組人物,分別是:謝小盟、包世宏、道哥三人組。但是他們卻又沒有同時出現,而是選擇各為一條敘事線索配以劇情交叉的方式,用不同的角度將四組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這種多角度、多線索搭接的形式,更像是多米諾骨牌的遊戲一樣。讓觀眾從不同的觀察點介入到故事中,從而調動觀眾的情緒,使觀眾陷入劇情中。在每個不同線索、不同角度的事件中往往蘊含了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巧合,讓觀眾的內心隨著劇情一起起伏,電影結束後,仍有意猶未盡之感。

②採用平行蒙太奇剪輯的手法,使觀眾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與節奏中,陷入導演所呈現的畫面中,吸引觀眾的眼球

平行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一般是將發生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事情在銀幕上交替出現,可以加快影片的節奏。在《瘋狂的石頭》中,寧浩導演採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輯手法,為影片營造出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從而調動了觀眾的各個感官。

在電影的開篇,翡翠展如期進行,每個人在這一情境下,都有著不同的準備與心思。保安隊隊長包世宏為保護翡翠思考著各個環節,小偷道哥三人組在計劃偷翡翠的路徑和方式,國際大盜麥克在做偷翡翠的準備工作。不同地點的不同人們,卻為一件事情而做著準備。

導演採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使整個故事的主敘事線索變得更為簡潔,卻又使各為敘事線索的情節環環相扣。這種手法既避免了影片中人物眾多,呈現出的劇情冗雜,也擺脫了觀眾在觀看時邏輯混亂,沒有代入感的問題。寧浩導演曾坦言這是從觀眾欣賞角度理性思考之後做出的選擇。

03、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我會結合自身對電影的理解,分享三個導演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瘋狂的石頭》中每一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無一不是成功的,社會底層人物的形象被寧浩導演刻畫的栩栩如生。他們在社會中舉步維艱的生活被真實的呈現,這不僅使這部影片得到了票房及口碑的雙豐收,同時引發了觀眾對人性的思考。

那麼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影分析的我們,如何挖掘導演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運用的方法,從而更深層次了解導演在電影中蘊藏的深意。

下面我將結合多年的觀影經驗,結合《瘋狂的石頭》中的故事情節,分享三個導演常用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幫助我們可以更好的觀看電影,更深層次理解電影中蘊藏的深意。

①塑造人物身上的衝突,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飽滿立體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小投資的電影,為何可以撬動大的票房?它沒有大製作、沒有恢弘的場面,在當時諸位主演出名的並不多。因此,這部影片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很真實,引發了觀眾的熱議。

真實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僅需要演員夯實的表演功力,同時也需要人物本身具有衝突性。衝突性越強,觀眾的感官越會被調動,記憶力就會越強。比如由小偷三人組中的黑皮,他唯一一次動腦子想辦法,就是將真的翡翠換成了假翡翠。在這一情節中,觀眾會不自覺地記住黑皮的「傻」。

所以,一個人物身上的衝突性越大,很大程度上就會引起觀眾的關注。會隨著劇情的推進,關注人物的命運走向,同時通過人物身上發生的衝突,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形象立體,而不是只為了劇情需要而設置的「人」。導演用衝突感來塑造人物,可以讓觀眾更能沉浸其中。

②道具及物品的使用,渲染人物在情節中的情緒

在一部電影中,除了塑造人物身上的衝突以外,導演還會經常使用一些道具或者物品,來渲染人物在情節中的情緒。使得人物內心的想法在不經意間傾瀉而出,自然無比的在觀眾心中留下痕跡。

比如電影的開篇,包世宏的車不小心把秦助理的車撞了。兩台車的相撞,使得秦助理與包世宏產生了正面的衝突,在秦助理不屑得態度中,我們能看出他對包世宏的瞧不起。這使得秦助理」逢高踩低「的人物形象躍然出現在觀眾面前。

一個人物形象塑造的完整性,僅憑在電影中短短時長的呈現,是完全不充足的。因此,在電影中道具及物品的使用,就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道具及物品的出現,會使得人物的情緒及所思所想,以更飽滿的形式出現,讓觀眾對人物有更深的感受。

③用影片中其他人物形象,側麵塑造人物的特徵

在每一部電影中,每一個人物都有導演設置的原因;在每一個人物身上,都可能蘊藏了導演隱藏在電影中的情感。如果僅從人物自身形象上,也許無法將一個人物身上的故事塑造完整。因此導演常常會用電影中其他人,從側面豐滿想要塑造人物的特徵。

《瘋狂的石頭》中,導演就運用廠長的人物形象,烘託了謝小盟人生中的悲情色彩。在電影的結尾謝小盟身處絕境的時刻,作為父親的廠長對他置之不理,父子之間的情感在一次次欺騙中被瓦解。這既是謝小盟的可悲,亦是他在種種欺騙後需要承擔的後果。

一個人物在電影中,不會是孤立的存在,一定會與其他的人物產生交集與碰撞。而在這些交集下,一定會產生一些讓人出人意料的情節,為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及人物命運做鋪墊,使電影中的人物形象飽滿起來。任何一部電影都是導演的心血之作,他們會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觀眾在電影中有所收穫。

總結一下:

想要真正了《瘋狂的石頭》中所蘊含的深意,不能僅從故事情節進行分析。如果單從內容分析,我們只會看到一個關於盜竊的故事,而錯過導演在電影中極具魅力的主題呈現手法及敘事手法,更會錯過導演融合在電影中對人性及現實社會的思考。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瘋狂的石頭》故事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電影,分享了三個導演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