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前蘇聯解體的背後,一場由糧食危機引發的美蘇貿易戰

故事三分鐘 發佈 2020-03-15T23:41:59+00:00

農業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農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

農業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農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資金和出口物質。它為國民經濟中的其他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工業製品和資金來源。國民經濟中其他部門的發展速度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蘇聯在農業發展方面就顯得尤為不足,其農業發展的落後也成為了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蘇聯和中國雖然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國情不同,蘇聯位於高緯度的內陸地區,經常容易受到寒潮的來襲。而且蘇聯的大部分地區比較乾旱,所以和中國的農業發展對比來看蘇聯農業發展差也是可以理解的。造成蘇聯農業落後,農業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條件、歷史因素、和經濟體制中存在的弊端。

蘇聯農業經濟體制中存在的弊端有三個原因。

一、計劃統籌過寬

蘇聯在計劃工作中存在僵化的理論思想。他們從理論上完全的排斥市場調節起到的作用,想要試圖把所有農產品的生產都列入國家計劃中去。可是在當時蘇聯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並不成熟,所以這是做不到的。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總是會過分的強調指令性指標的作用,從而忽略了實行指導性計劃。蘇聯實行單一的計劃性調節只能靠下達指令性指標的方法來實施計劃,把經濟管理的太死,從而束縛住了農民和農場的主動精神。

二、農莊農場的自主權太少

從1955年以來蘇聯一直在主張在進行生產的時候為農場下達固定的農產品採購量的指標,但是在生產事務方面卻不做過多的管教。但是實際上蘇聯一直在干涉農莊農場的具體經營活動,妨礙農莊農場的因地制宜。

三、經濟槓桿運用的不好

經濟刺激是蘇聯經濟體制中的薄弱環節,在各種各樣的經濟槓桿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報酬制度,蘇聯從1966年起就開始起就開始實行固定報酬制度。這對於當時報酬低而且不穩定的農民來說是提高其生活水平,增加了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但當生產量提高的時候這種形式的弊端也就展現了出來,勞動報酬沒有辦法和勞動成果掛鈎,就會極大的打壓農民的積極性。

在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了世界的「兩極」,開始了漫長的爭霸戰,但這時蘇聯在糧食方面已經沒有辦法自給自足了,美國針對蘇聯經濟結構和體制的弱點對蘇聯開展了糧食的貿易戰。

二戰結束後美國迅速恢復經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不僅是經濟高速發展,美國還成為了世界上的主要糧食出口國,糧食對於社會發展和民生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戰後的美國就一直用糧食貿易的手段來打壓蘇聯。

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是蘇聯的鼎盛時期了,經濟高速發展和美國進行軍事爭霸,然而就咋這個時候蘇聯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蘇聯可是當世界上擁有土地面積最多的國家,一直到20世紀初的時候俄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可是後來為了工業化,史達林開始進行強制性的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土地、生產工具和牲畜公有化, 結果是農民寧願殺掉牲畜,也不願無償地交給集體農莊,這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嚴重降低,糧食產量逐年下降,

到了60年代的時候,糧食沒有辦法自足的蘇聯被迫開始向西方大國進口糧食,美國作為糧食產出大國逼迫蘇聯用低價的石油來兌換糧食。到了70年代的時候蘇聯認為一直進口糧食只能滿足短暫的需求,沒有辦法長遠的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於是他們開始改革農業,可是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甚至在70年代下半年的時候蘇聯的糧食生產還減少了。

這時候他們只能重新將目標放在從西方國家進口糧食身上,按照美國的一貫作風,蘇聯要是想要進口糧食肯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所以蘇聯策劃了一場暗戰,用更少的價格從美國購買了更多的糧食。他們首先對外宣傳蘇聯已經進入了豐收年,而且偽裝的非常好甚至連美國派到蘇聯的專家都沒有發現這只是蘇聯人民偽裝出來的。於是便向美國農業機構發出密報「蘇聯糧食豐收,建議迅速拋售倉庫的糧食。」

於是美國迅速作出決策,調整了糧食政策,這時蘇聯正秘密計劃大量搶購美國糧食。由於確信蘇聯大豐收,美國的小麥價格發生了嚴重的下滑,這時蘇聯的秘密專員們開始大量採購美國小麥、大麥、玉米、燕麥、黑麥和大豆。這直接導致了美國自己國家內的糧食庫存不足,等到了豐收的時候美國發現了蘇聯豐收的事實後非常憤怒,更糟糕的是這還帶動了全世界糧食價格上漲。但是有趣的是同樣的操作,蘇聯過幾年又幹了一遍美國同樣沒有發現。

到了80年代的時候美蘇關係越來越緊張,正常的貿易往來也帶有越來越濃厚的政治色彩。美國開始對蘇聯採取糧食禁運,但是出乎意料的時候這一決定一經發布卻對美國自己的農場主帶來了打擊。因為美國是糧食出口大國,突然宣布禁運,美國農場主們的糧食賣給誰呢?所以在幾個月後這項決定便被廢除了。

但是美國沒有放棄對蘇聯的打壓,他開始展現新的策略,開始對蘇聯實行糧食貿易自由化,加深了蘇聯對外部世界的糧食依賴,最終將蘇聯捲入西方的貿易體系中,逼得蘇聯在油價下跌的時代拚命開採石油賺取外匯, 用來購買糧食,最終的結果就是加速了蘇聯的終結。

這場貿易戰還是美國贏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