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鄧麗君的最大心愿?不是結婚,不是上春晚,不是開演唱會

平脈58 發佈 2020-04-06T23:42:11+00:00

是心愿一詞的最早說法,是說在世沒能被封侯的遺憾,但是,做官的都不好意思公開講,所以死時只能由別人寫在墓誌中。

心愿是人生中的未來時態,南北朝隋王善來「不以在世公侯,動於心愿。」是心愿一詞的最早說法,是說在世沒能被封侯的遺憾,但是,做官的都不好意思公開講,所以死時只能由別人寫在墓誌中。已經達到了的人生目標,唾手可得的事物都進入不了「心愿」範疇,從私密層面看,心愿是塊不被,或不易被旁人知曉的心靈自留地。

要認定鄧麗君的最大心愿,首先應該考察心愿屬於心靈自留地的重要特徵:一、未能達到的人生目標;二、機密性。

終身未結婚,是被普遍放大的鄧麗君心愿之一。我認為不是。第一,鄧麗君的婚姻是鄧麗君自己決定放棄的。1982年,鄧麗君與富商郭孔丞高調(在香格里拉舉辦訂婚儀式,只是因為低調做人的處世態度才沒有請媒體)舉辦訂婚儀式。

鄧與郭1982年訂婚時印製的火柴盒

解除婚約也是鄧麗君提出的,謳歌慣了自由戀愛的鄧麗君是不會屈從封建家法的(孔的祖母要求鄧麗君退出歌壇)。第二,女星都忌諱談拍拖談結婚,結了婚的還會玩「隱婚」,但鄧麗君一直高調「撩漢」——《與君同樂》《君在前哨》《十億掌聲》都是,與林振發、郭孔丞的關係也從沒迴避媒體。她知道自己大眾情人、萬人迷的婚姻香餑餑地位,對於找好人就嫁廖吧,鄧麗君從沒有不自信過,更不會成為她的什麼最大心愿。

結婚心愿之外,還有君迷提出沒有孩子的心愿。其實,鄧麗君既然把結不成婚都不當回事,怎麼會產生沒有孩子的心愿遺憾呢。所以與之相關的什麼沒有接棒人、沒有後嗣等等,就都是偽命題了。

鄧麗君沒有來大陸演出,也是普遍認為的鄧麗君一生最大的遺憾。與之相關的心愿還有,沒有踏進祖國大陸,沒有參加春晚,沒有回家鄉看望姑姑等親人,沒有去山東媽媽家裡去走走等等。這些都對,都因為重要的一步不成實現,所以就會有所有的遺憾。

關於沒能參加春晚的心愿,我認為不能算鄧麗君最大的那個心愿。以中央電視台與徐小鳳之間的春晚處理先例,鄧麗君真要上春晚,雙方完全可以參照徐小鳳第一次上春晚採取異地錄像的辦法解決。央視1985年4月4日,對鄧麗君發出的邀請並沒有萬一鄧麗君不能親自來的「補救」辦法。所以,鄧麗君也沒有文字回復,凌風也是一知半解,都是最近魯豫訪問前國民黨副主席宋楚瑜,宋楚瑜說是蔣經國不同意所致。可以說,這次打擊對鄧麗君來大陸演出,辦演唱會的信心打擊是致命的。

鄧麗君的最大心愿,可能連她的家人也未必真的知道。這符合心愿的私密性思維。

余以為鄧麗君最大的心愿是來大陸參觀和學習。甚至可以接受私密的大陸之行。

理由憑公認的四點:

一、鄧麗君是一個學習精神極好的人。

二、鄧麗君是一個酷愛民俗活動的人。

三、鄧麗君是一個對中華文明中華文化有高度認同感的人。

四、鄧麗君已經認識到了台灣的小,而大陸的天大地大。

而這四點都是一個國際巨星思維里大是大非的必須。

鄧麗君近千首歌曲,包括高山族歌曲,鄧麗君唱的很少,除卻日語,印尼語,她的國語國曲中,幾乎九成以上是與大陸文化,民俗,語言,生活相關的內容。中國大陸幾個民歌大省的歌曲,鄧麗君都有不菲的作品量,老牌國際大都會上海,鄧麗君的上海歌曲數,遠超香港和台北。而台灣本土歌曲數卻不及她演唱過的安徽,江蘇,山東歌曲多。包括城市歌曲,地方民歌、戲曲、古詩詞等。

這是多麼大的心理誘惑?她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到這些歌曲的發生地走一走,探一探?

鄧麗君在製作淡淡幽情專輯的兩年中,城多次表達了對產生這些美好詩詞,動人故事地方的深深喜愛。同時,鄧麗君也講:歌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寫在研讀《12首古詩詞歌曲》期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