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內地最大尺度」的諷刺電影,一場30年前的「狼人殺」

江南影視圈 發佈 2019-12-22T03:48:19+00:00

而作為九零後的人,絕大多數人恐怕都沒有自己拍過電報的經歷吧,也更是沒有辦法去體會「電報體」精鍊的中文魅力。

八十年代,花一塊多錢發一封電報意味著什麼?而作為九零後的人,絕大多數人恐怕都沒有自己拍過電報的經歷吧,也更是沒有辦法去體會「電報體」精鍊的中文魅力。

在那個電話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電報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可謂是十萬火急的通訊方式。當一封電報和一顆「黑炮」聯繫到一起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社群百態,令人哭笑不得。

電影《黑炮事件》是第五代導演黃建新首部獨立執導的電影作品,電影改編自張賢亮的原著小說《浪漫的黑炮》,而整部電影從尋找黑炮棋子引出的荒誕故事,反諷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群體社會現象。

這部電影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華語佳作,它源於那個過去的時代,但絕對超前於時代,也高於時代。

首先對這部電影貼上三個標籤,它是「內地最大尺度」的諷刺電影,是第五代導演序列里最被低估的電影,它對官僚制度的諷刺和批判力度可謂「後無來者」。

與擅長大場面的張藝謀,《霸王別姬》後鮮有佳作的陳凱歌,導演與影帝並存的姜文導演相比,導演黃建新可能是最低調的第五代導演了,但是作品一點都不低調。比如說,豆瓣評分9.4的《臉對臉,背靠背》,先鋒三部曲《黑炮事件》《錯位》《輪迴》沒有一部低於7分。

1983年夏,大型礦山公司工程師趙書信,在出差的時候,丟失了一枚黑色象棋棋子「炮」,於是,在某個雨夜,來到郵電局,向外地賓館發出了一封全文為「丟失黑炮301找趙」的電報。

在那個「發電報按字數收費」的年代,這封電報引起了郵電部門的極高度警惕。單位領導擔心涉及機密外泄,及時向公安部門上報,並內部對趙工進行調查。

而在這時,漢斯為WD工程的安裝再度來華,重視時間和工作效率的他一下飛機,就提出希望趙書信能再次擔任翻譯同他合作。而領導反而藉此將趙書信臨時支到維修廠去,給漢斯派了一個搞旅遊的德語翻譯馮良才。由於馮翻譯不懂技術,連連誤譯,使漢斯很惱火,他再次提出要趙書信來工作。

在領導們看來,趙書信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花一塊錢發一封電報去找一個不值錢的象棋子絕對蹊蹺,而在處在被審查的趙書信,念念不忘WD工程的進展,甚至夜裡打著電筒去察看安裝的機器。

當郵局寄來了趙書信的包裹之後,幹部秘密打開了趙的私人包裹,確實是一枚象棋子。此時的領導抱怨他不該發這電報,趙吃驚地發問:「難道發一封電報我都不能自己作主!」

後來,由於翻譯出現一個很技術性的錯誤,機器出問題了,國家損失了上百萬外匯。可是沒有人計較國家的損失,沒有人計較未來該怎麼避免類似事件。

只是在領導們上車前,說了句「你為什麼花一塊錢電報費去花一個不值錢的棋子呢?」

老趙無奈的回答說「好好的一副棋,少一個挺彆扭的」。

「以後我再也不下棋了」。

這是他後來加的一句回答,像幽怨,又像是效忠致詞得話,毫無爭辯之力的無奈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裡面的兩個人物,一個古板固執、行為怪異、言語木訥的知識分子,不善於溝通、容易激動、孩子般為人處世。一個十年運動後的思維後遺症,她異乎尋常地自戀,手中的權力是她發泄對他人不滿的工具。

而電影恰恰通過這一個荒誕幽默的故事,用來諷刺了現實中的確存在著的那些複雜的矛盾和奇異的心態,並且借用了趙書信這樣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批判了那個年代荒謬的體制,無聊的會議,以及莫須有的懷疑理由。

這樣一個簡單無比的事情,五次集體會議都議不出個結論,鬧了這麼大個烏龍,究竟是因為什麼?

趙書信被冤枉不敢言,末了只敢說一句「我再也不下棋了」,究竟因為什麼?個人的安穩要建立在被「上面」信任的基礎上,你有沒有問題,你自己說了不算。大家為了安全,必須要使自己的行為完全符合「正常」邏輯才行,半點不能行差踏錯,而後,有哪個敢輕舉妄動?

片尾鐘聲響了,小孩子在草坪上用磚頭玩多米諾骨牌遊戲,這都是一種警示。

我是江大俠,更多影視資源,歡迎關注江南影視圈。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上映),並且,想要看的任何電影,影視資源,關注點讚,轉發收藏,私信或者在直接在評論區留言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