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生於山地疏、密林下和灌叢中,乾燥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

奇文導航 發佈 2020-04-06T00:44:37+00:00

巴戟天,別名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等,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長3~13cm,寬1.5~5cm,前端短漸尖,基部鈍形或圓形。巴戟天的乾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

巴戟天,別名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等,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長3~13cm,寬1.5~5cm,前端短漸尖,基部鈍形或圓形。巴戟天的乾燥根,根呈扁圓柱形,略彎曲。

巴戟天藤本;肉質根不定位腸狀縊縮,根肉略紫紅色, 干後紫藍色;嫩枝被長短不一粗毛,後脫落變粗糙,老枝無毛,具棱,棕色或藍黑色。

巴戟天葉薄或稍厚,紙質,干後棕色,長圓形,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3~6厘米,頂端急尖或具小短尖,基部純、圓或楔形,邊全緣,有時具稀疏短緣毛,上面初時被稀疏、緊貼長粗毛,後變無毛,中脈線狀隆起,多少被刺狀硬毛或彎毛,下面無毛或中脈處被疏短粗毛;側脈每邊(4~)5~7條,彎拱向上,在邊緣或近邊緣處相聯接,網脈明顯或不明顯;葉柄長4~11毫米,下面密被短粗毛;托葉長3~5毫米,頂部截平,干膜質,易碎落。

巴戟天花序3~7傘形排列於枝頂;花序梗長5~10毫米,被短柔毛,基部常具卵形或線形總苞片1;頭狀花序具花4~10朵;花(2~)3(~4)基數,無花梗;花萼倒圓錐狀,下部與鄰近花萼合生,頂部具波狀齒2~3,外側一齒特大,三角狀披針形,頂尖或鈍,其餘齒極小;花冠白色,近鍾狀,稍肉質,長6~7毫米,冠管長3~4毫米,頂部收狹而呈壺狀,檐部通常3裂,有時4或2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形,頂部向外隆起,向內鉤狀彎折,外面被疏短毛,內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著生於裂片側基部,花絲極短,花葯背著,長約2毫米;花柱外伸,柱頭長圓形或花柱內藏,柱頭不膨大,2等裂或2不等裂,子房(2~)3(~4)室,每室胚珠1顆,著生於隔膜下部。

巴戟天聚花核果由多花或單花發育而成,熟時紅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5~11毫米;核果具分核(2~)3(~4);分核三棱形,外側彎拱,被毛狀物,內面具種子1,果柄極短;種子熟時黑色,略呈三棱形,無毛。

巴戟天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乾燥根。全年均可採挖,洗凈,除去鬚根,曬至六、七成干,輕輕捶扁,曬乾。

巴戟天藥形態,為扁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等,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質韌,斷麵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剝離;木部堅硬,黃棕色或黃白色,直徑1~5mm。無臭,味甘而微澀。

《別錄》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陰乾。
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狀如牡丹而細,外赤內黑,用之打去心。
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葉似茗,經冬不枯。根如連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 同,以連珠多肉濃者為勝。

巴戟天產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生於山地疏、密林下和灌叢中,常攀於灌木或樹幹上,亦有引作家種。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願為你導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