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兩次挽救中唐危機

治國評論天下 發佈 2019-12-31T12:36:49+00:00

李豫李亨長子唐代宗(762年~779年)李豫(726年~779年)有20個兒子,758年被立為皇太子。起初,肅宗皇后張良娣與宦官李輔國互相利用,後來卻有嫌隙。張皇后想殺李輔國,762年4月,李輔國與程元振將張皇后殺死。肅宗因此被驚死,李輔國於同月擁立李豫為帝。

李豫

李亨長子唐代宗(762年~779年)李豫(726年~779年)有20個兒子,758年被立為皇太子。起初,肅宗皇后張良娣與宦官李輔國互相利用,後來卻有嫌隙。張皇后想殺李輔國,762年4月,李輔國與程元振將張皇后殺死。肅宗因此被驚死,李輔國於同月擁立李豫為帝。李輔國以立帝有功,恃此驕橫。不久,代宗乘李輔國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李輔國,然後假裝下令追捕盜賊,並派宮中使者慰問其家屬。

李豫時期,安史之亂結束,唐朝元氣大傷,由盛轉衰,東有藩鎮割據,西有吐蕃侵擾,北有回紇以馬匹高價交換的困難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慫恿寺院占有許多良田美宅,國家財政經濟每況愈下。

為了討伐安史叛軍,西部的軍隊大部分被撤回,吐蕃乘虛大舉攻唐,占領了陝西風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餘州,763年十月,兵臨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陝州避難。吐蕃兵占領了長安,縱兵焚掠,長安被洗劫一空。關鍵時刻,代宗倉促啟用郭子儀為副元帥(李适為掛名元帥),迎擊吐蕃。郭子儀積極組織兵力反擊吐蕃。命令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陝西藍田,白天擊鼓揚旗,夜晚點火以為疑兵。同時又以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組織城裡人到處傳說:「郭令公(即子儀)親率大軍來了!」吐蕃兵驚恐,不戰而走,全部撤離長安。回到長安的代宗賜給郭子儀鐵券(免死牌)。

763年,被太監誣告的僕固懷恩(鐵勒族)叛唐,765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吐蕃、回紇等共30萬大軍,約期從華陰趨赴藍田,直取長安。京師震恐,代宗急召郭子儀,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此間僕固懷恩暴病於軍中。郭子儀單騎親說回紇,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傳危為安。779年5月,代宗病重,急忙詔令太子攝政,不久病死。

李豫水平基本可以,郭子儀是人才難得,忠臣一個。如果早點重用郭子儀,安史之亂結束的時間也許會快一些。什麼都有傳染性,叛亂也有傳染性,一旦將領形成叛亂的氣候,大家叛亂的機率就大了,皇帝就謹小慎微了。皇帝謹小慎微,會導致忠心耿耿的將領難以發揮更好效果,進而導致危局時間延長。這需要皇帝冒險的抉擇,是冒著被大權力的將領反叛的風險,還是繼續維持這種混亂的不利狀態。李豫任用郭子儀,就是類似的冒險決策,不過,李豫抉擇成功了。

重大的反叛行為,會導致朝廷權威銳減,進而導致將領反叛機率增大。在社會較為混亂的情況下,朝廷權力比較弱,將領反叛的成功機率會增大,風險減弱,這也會提高將領反叛機率。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忠臣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忠臣是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如果沒有忠臣,掌握權力的將領都會變得很不可靠,將領的叛亂機率會繼續增大,社會就難以穩定下來。

李亨與李豫都重用太監,這確實危害不小,這可能是當時危機持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