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這些關於牛奶的謠言欺騙了

荷蘭奶叔 發佈 2020-03-16T03:27:37+00:00

日常飲用含有IGF-1 的牛奶,不會導致人體血液中 IGF-1 的濃度發生變化,也就不會直接導致癌症的發生。

一年一度的3·15又來啦!

你或你身邊的家人是否曾被牛奶的各種流言、謠言欺騙?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且看奶叔如何對牛奶謠言重拳出擊!

有人說牛奶中含有IGF-1,這會導致女性患乳腺癌,男性患攝護腺癌。

奶叔先來解釋一下IGF-1,它只是人體正常調控的因子,只要不過量,它可以一直與我們的人體相安無事,還可以促進生長。

IGF-1 本身是一段蛋白,喝下去後進入腸道,大部分會被人體的消化酶分解;同時,在牛奶出廠前的加工過程也會導致內源性的 IGF-1 失活。

日常飲用含有 IGF-1 的牛奶,不會導致人體血液中 IGF-1 的濃度發生變化,也就不會直接導致癌症的發生。

市場上牛奶樣本中IGF-1 含量約為2.45納克/毫升,一盒牛奶最多500納克。而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會自己生成一千萬納克。如果IGF-1 真的致癌,咱們根本不用靠喝奶來踏上致癌之路。

牛奶不僅不會致癌,還能治癌。

美國的《國際癌症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吃酸奶的人群食道癌、膀胱癌和結直腸癌降低最多。

如果酸奶與高纖維食物同食,還能讓肺癌發病風險降低33%。(戳連結了解酸奶如何治癌)

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人喝牛奶會拉肚子,所以牛奶不適合中國人的體質。

中國人的確有很大一部分是乳糖不耐受。身體里的乳糖酶要麼不夠活躍,要麼沒有乳糖酶。

一旦喝了牛奶或者攝入其他乳製品,乳糖就無法從二糖分解成單糖,也就無法被人體吸收。因此有的人可能會頭暈,可能會腹痛,也可能會一直放屁。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喝酸奶或者舒化奶,利於腸道吸收。

另外,如果一直不喝牛奶,用進廢退,本來沒有乳糖不耐受的人可能發展成乳糖不耐受。

有些人喝完牛奶,皮膚上會長紅疹,於是說牛奶對皮膚不好。

其實他們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

他們的免疫系統把牛奶中的蛋白質當做入侵的敵人,像對待敵人一樣奮力作戰,然後引髮長疹子、鬧肚子、過敏等症狀。

但是這只是一部分人的身體狀況,就像一部分人對花粉、狗毛、海鮮過敏一樣,並不是牛奶本身的問題。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如果口腔內有牙垢和牙結石,那麼其中的細菌會分解蛋白質,產生含有硫化物臭味的氣體。

口臭似乎成了牛奶的鍋,可是如果口腔中細菌過多,不僅是喝牛奶,吃啥都會口臭,只要是有機物,口腔中的細菌都會分解產生硫化物。

你總不能不吃飯吧?

所以治療口臭的方法是勤刷牙,注意口腔衛生,如果有口腔疾病及時治療。

關於牛奶的謠言還有很多很多,如果你對牛奶有疑惑,不妨關注奶叔,奶叔會堅持耐心而科學地做乳製品科普。

那麼問題來了,儘管奶叔和其他科普從業者多次闢謠,可為什麼每年還有這樣的謠言?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引發熱議的輿論中,往往是負面新聞占了大多數。不單單是「牛奶致癌」這樣的謠言,明星八卦、名人醜聞等等總是傳播得最快、最廣。

相反,好人好事,如果沒有經過特別的報導和宣傳,總是會被人遺忘和忽略。

也許不是謠言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主動去接近謠言。

面對這樣的現象,心理學家有這樣的解釋:

1. 傳播負面的謠言,能讓我們獲取心理平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我們處於失意之中,就會樂見他人出現醜聞,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獲得心理安慰。

2. 傳播負面謠言可以發泄情緒。

每當明星出現醜聞,社交平台下的評論總是非常難看。

也許是因為「正義爆棚」,想指點明星做人,但更多的是在發泄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也就是「嘴巴這麼毒,心裡非常苦」。

3. 傳播負面謠言,能融入小圈子。

人們在茶餘飯後需要談資,流言八卦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要麼是名人,要麼是你們身邊共同認識的人。所以如果有聚會,一定得參加啊,一旦你不在,你可能就成了別人說壞話的對象。

4. 傳播負面謠言能滿足窺探欲。

著名導演希區柯克導演了《後窗》這部電影,他本人承認自己和電影主角一樣有窺探欲。很多人和希區柯克一樣,對別人的隱私好奇,面對「隱秘爆炸新聞」自然有極強的好奇心和傳播欲。

謠言並不可怕,無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理解、偏見和無端的仇恨。

不確定的消息,是社會正常運轉的一部分,即使是科學真理,也在不斷地發展、澄清和修正。

但是如果我們被謠言帶來的負面情緒裹挾,任由自己去發泄仇恨,而不是去追求真相和真理,那麼我們會一直生活在不安和焦慮之中。

奶粉們,你們聽過哪些特別不靠譜的謠言?

留言告訴奶叔吧,今天我們一起來「打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