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主題公園過半盈利,問題猶在

主題公園怎麼搞 發佈 2019-12-22T04:46:00+00:00

最新統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日前,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經調查,截至今年8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

最新統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這是中國主題公園近20年來的大喜事。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旅遊業對於投資此類項目的悲觀情緒。但另一方面,多位專家提出,本土品牌在IP開發上的短板卻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編者按


國外大牌雲集、國內企業爭相布局,但中國的主題公園市場卻似乎一直被「70%虧損」的陰霾籠罩。日前,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經調查,截至今年8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


在為我國過半主題公園實現盈利感到欣喜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我國主題公園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



擺脫七成虧損 各顯神通


「中國的主題公園有70%都是虧損的,只有10%能盈利。」這是我國旅遊業界無人不知的一句話,也是每每有新項目落地時,人們常常提起的一個現實。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指出,這句話與我國市場近幾年的實際情況存在出入。這項統計數據最早出現在2000年,但截至目前,情況已經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截至今年8月,中國內地的300餘座主題公園中,實現經營性盈利(不將成本按年分攤)的已超過半數。


林煥傑認為,之所以近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業績出現明顯起色,主要是不少經營方開始摸索到了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受此影響,除一些大型、特大型主題公園外,就連一些規模不大或位於二三線城市的中型項目,也都有著不錯的經營成績,部分年營收甚至可以達到數千萬元的規模。


「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主題公園擺脫虧損,開始走向盈利,與整體客觀大環境向好密切相關。」林煥傑稱,我國旅遊需求快速爆發,不少遊客在行程中都會將主題公園安排成為其中的一站,而這就為該類項目提供了一定的客流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林煥傑提出,隨著迪士尼等諸多國際品牌的入局,我國本土主題公園品牌的經營意識也愈發積極,一方面,有部分項目開始想方設法地降成本,「比如汕頭的方特,將原來多達400多人的員工團隊壓縮了一半左右,採取一人多崗等方法,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開支。」林煥傑介紹,包括人力資源、維護維修等,目前國內主題公園的經營成本普遍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與此同時,漲價、延長經營時間,也成為了不少主題公園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由於主題公園在向當地物價部門報送門票價格時,大多採取的是價格區間的形式,因此,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不少主題公園悄然提高了門票價格,甚至有些還調整到了報送區間的上限,藉此來增加收入。」林煥傑介紹。


此外,近年來,國內主題公園確實多次傳出門票漲價的消息。今年1月,有媒體報導稱,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明確表示,將從今年7月1日起全線漲價,其中,平日票價從380元/人上調至395元/人,特定日則從380元/人上調到了450元/人。然而,就在2015年底,該主題公園才進行了一輪票價調整,漲幅在30元/人左右。此外,近期在國內旅遊業中十分火爆的「夜經濟」概念,也讓主題公園找到了賺錢的新門道。


「在夜間旅遊大潮下,不少主題公園都選擇增設夜場、延長營業時間,或者強化各種節慶活動,以此來增加每天的遊客接待量。」林煥傑介紹。


舉例來說,今年華僑城就啟動了自己的「造節計劃」,希望能在淡季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圈占地盤、穩定客源。



玩不轉的IP開發


國內主題公園盈利形勢轉好信號頻繁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旅遊業對於投資此類項目的悲觀情緒。但另一方面,多位專家提出,本土品牌在IP開發上的短板卻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全球主題公園發展經驗中表明,優質IP是主題公園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憑藉優質強大的IP隊伍,迪士尼在2018年全球排名前25位的娛樂/主題公園占12個席位,總入園人數遙領先其他主題公園集團。


優質IP有助於衍生品開發、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提高客單價等。從全球主題公園發展經驗來看,IP打造是主題公園的中心工作,將IP場景移植到主題公園園區建設,營造第一視角,是主題公園建設與運營的發力點。


然而,有業內人士直言,現在國內尚未出現百億級收入的IP。而且,還有多位專家提出,即使一些本土主題公園品牌拿下或創造出了知名的IP,相關項目、設施的設計、建設沒有到位,遊客沒有獲得與IP同等程度的體驗感,主題公園也只能落下空有IP外殼卻無法「變現」的結局。


與此同時,與IP密切相關的二次消費也成了我國主題樂園的一大痛點。根據新三板智庫呂文軒、方俊傑的研究,國內主題樂園門票收入占比在80%以上,衍生品及其他盈利渠道占比不到20%。而以東京迪士尼為例,東京迪士尼重遊率50%(1700萬人次/年),衍生品銷售和遊樂設施幾乎捆綁在一起。其中食品飲料占20.6%、門票占42.5%、衍生品占36.9%。


林煥傑曾透露,他了解到的是目前為止國內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占比還是較高,在70%左右,二次消費占30%或更低,國外知名主題公園多與此相反。


他認為主要原因:


一是中國遊客的消費習慣是買了門票後,在主題公園內能不消費就不消費,與國外遊客消費習慣不一樣;二是國內主題公園的二次消費產品不盡人意,做得比較粗糙,但國外主題公園的紀念品做得非常好,吸引力比較高,而且在讓遊客二次消費的經營方面做得比較好。


除此之外,一次對消費者的調研結果顯示,不少人認為國內大型主題公園周邊配套存在不足,其中,商業配套欠缺、交通設施不便利的觀點相對集中,占參與調查總人數比重分別為20%和18%;還有16%-17%的調查對象明顯感覺國內大型主題公園存在無法形成多日遊玩線路、特色消費種類少,以及缺乏互補性娛樂配套項目等問題。


而遊客最期待在北京環球度假區周邊看到的商業設施為大型綜合購物中心、市內免稅店以及奧特萊斯,「買買買」仍然是大眾出遊時最強烈的需求。



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主題娛樂場


近年來大眾在旅遊消費、文化類支出的不斷增長,明顯拉動了主題公園的客流量增長。


據監測發現,2018年全球十大主題公園集團客流量都有不等幅度的增長,其中迪士尼集團遊客總量最為突出,是第二名默林娛樂集團遊客量兩倍多。中國三大主題公園集團華僑城、華強方特、長隆增漲幅度最大,增速突破9%。這也吸引了國外大型主題公園投資方在中國開設園區。


而二孩政策落地、旅遊業態發展、動漫IP產業等的發展共同推動中國主題公園的擴張。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分析指出,2019年中國主題公園的直接效益規模(含門票、餐飲、住宿等)預計將達到3237.6億元。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國主題公園對當地經濟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在當前中國持續拉動內需的發展背景下,主題公園是聯動旅遊、酒店、餐飲等的重要著力點。


如廣州番禺長隆2006年正式開園,每年吸引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直接收入每年超過50億元,創造稅收數億元,帶來綜合經濟效益超過5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帶動相關產業就業10多萬人次。


日前TEA亞太區主席趙陽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中國已有13家主題公園成功進入亞太區前20排名,且年遊客接待量均在310萬人次以上。以戶外樂園為例,在全球範圍內,排名前25名的項目中,亞太區占據了其中的11席,而中國又擁有其中的5席。


因此,他認為,未來,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主題娛樂場。接下來,無論是IP方、資本方,抑或是設計公司等業態都將重點布局中國市場。


與趙陽持同樣觀點的還有AECOM發布的《2018中國主題公園項目發展預測》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主題公園建設正處入快速發展期,2017年中國主題公園遊客總量增幅近20%,大力推動了全球主題公園的遊客增長。預測至2020年,整體遊客量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主題娛樂市場。


中國真的將成為世界最大主題娛樂場嗎?



2019(第六屆)中國主題公園和度假區峰會發布的《2019中國主題公園調查報告》顯示,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市場仍然是主題公園行業的新興市場,但在過去的18個月裡,中國主題公園市場按下了「冷卻鍵」。


該報告指出,除了在建和擬建的主題公園項目有降溫的趨勢外,一些新建項目也宣布延遲開業,其原因與地方政策以及其他相關經濟因素影響有關,如銀行融資和資金流動性方面出現較大挑戰等。


對此,有媒體認為,中國主題公園建設放慢腳步並不是壞事,這恰恰說明中國市場對主題公園市場愈加冷靜和理性,同時也意味著大家願意拿出更充分的時間去尋覓產業的契合點,以及去了解遊客的消費需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