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為何寧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為太子,有何顧慮?

琪哥說歷史 發佈 2020-03-16T05:35:14+00:00

康熙皇帝為何寧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為太子,有何顧慮?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二次廢掉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這一舉動激化了原本暗流涌動的奪嫡之爭,使阿哥之間的鬥爭表面化和空前激烈。

康熙皇帝為何寧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為太子,有何顧慮?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二次廢掉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這一舉動激化了原本暗流涌動的奪嫡之爭,使阿哥之間的鬥爭表面化和空前激烈。這場儲位之爭可以說前所未有的激烈,以往各朝代的儲位之爭,大多限於兩三個皇子之間的爭奪,但康熙晚年參與儲位爭奪的皇子多達九人。更糟糕的是,在這場儲位爭奪中,康熙支持的人選和大臣支持的人選不是同一個人,大臣支持八阿哥,但他卻不是康熙心中的合適人選,這就註定了八爺黨的悲劇。

首先要說的就是,胤禩並不是庸才。但是母身份低微,胤禩從小由大阿哥胤禔生母惠妃撫養,因此胤禩與胤禔感情比較特別。胤禩少年的時候,文武兩方面在眾兄弟之中都屬於佼佼者。如此優秀的胤禩,怎能不得到父皇的喜愛?

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時,胤禩被受封多羅貝勒,這一年胤禩17歲,是受封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康熙皇帝對皇子封爵是十分謹慎的,這次所謂大封皇子爵位,也僅有皇長子和皇三子受封郡王,四子胤禛、皇五子、皇七子以及皇八子都是貝勒爵位。這次受封最「憋屈」的應該是老四胤禛,而對於老八胤禩來說,這個結果絕對是個大驚喜。

其實康熙帝極力打壓胤禩還有別的原因。早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廢後,大阿哥胤禔就向康熙帝舉薦胤禩為皇儲,還說「有道人言胤禩曰後必大貴也,而自己也能幫父皇除掉胤礽。」康熙帝聽了之後勃然大怒,後來經過調查才發現這個道士是胤禔找的,就是為了除掉廢太子胤礽並讓康熙帝防備八阿哥。雖然知道這個道士說的話是假的,但是康熙帝對八阿哥還是產生了芥蒂之心,加上後來大臣都舉薦八阿哥為太子,康熙帝對他就進一步的失望了。

前太子被廢,太子之位懸空。八阿哥手下的大臣,趁此機會向康熙帝提出讓八阿哥當太子的建議。太子是國本,國不可一日無君,儲君之位懸空太久對國家也不好,大臣讓康熙早日決定太子之位也沒什麼錯誤。太子之位一日不決,皇子們一日就不會消停,皇子們不消停,皇子背後的大臣也不會消停,朝廷就會陷入一片混亂。所以於情於理,大臣們在這時候提出重新選立太子很合適。大臣們正在為八阿哥太子之位助攻,但這時候八阿哥卻做了一件特別傻的事。

另外,選舉前康熙皇帝主動為廢太子胤礽造勢,極力為其開脫之前乖謬行為乃因他人背後搗鬼所致,康熙皇帝原本想藉此次選舉給自己找個台階,再次復立好師出有名。然而,滿朝文武大多不買康熙皇帝的帳,康熙皇帝想要的「台階」沒要成。

與人鬥了一生的康熙皇帝,此時內心深處已然感覺到胤禩對皇權之威脅。這時的胤禩僅是一位革了爵位的閒散宗室,竟然在短時間內迅速取得朝野上下的一致認可,倘若真成了東宮太子,會對皇權將會產生何等之威脅,將會至自己於何地?康熙皇帝不可能下了好大決心,廢了原太子這個皇權威脅者之後,又立了一個更大的威脅者,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得不償失?

當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康熙立八阿哥為太子時,八阿哥也上了一道奏摺。八阿哥的奏摺中充滿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氣息,八阿哥說到:「兒臣如今該如何自處,要不我還是裝病好了,不然大臣們都要選我當太子」。八阿哥本意是在康熙面前賣賣乖,口中說者不要當太子,其實很想當太子。康熙爺也是經歷過大風大雨的人,他怎麼可能看不出八阿哥的小心思。八阿哥此舉不但暴露了他對太子之位志在必得,也暴露了他在大臣中的影響力。康熙是皇帝,他要將朝廷徹底控制在自己手中,八阿哥對大臣的影響力,已經影響到了康熙對朝廷的絕對控制權。所以八阿哥勢力越大,他越優秀,就離皇位越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