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投降,蘇聯放棄巨額賠款,只要一樣東西,結果很快成超級大國

海佑講史 發佈 2020-03-16T05:37:21+00:00

二戰後,整個歐洲滿目瘡痍,英法德很多大城市被夷為平地,死傷的人不可計數,就光我國在二戰時期就死亡了3500多萬人。

二戰後,整個歐洲滿目瘡痍,英法德很多大城市被夷為平地,死傷的人不可計數,就光我國在二戰時期就死亡了3500多萬人。

蘇聯在二戰時期遭受的損失也很大,應該說是歐洲國家中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人家法國直接投降了,反而沒多大損傷)。

最後蘇聯作為戰勝國,按理說,應該狠狠地要賠款,用來補償國內的損失,但是蘇聯沒要德國一分賠款,反而只選擇拿走德國一樣東西。正是這樣東西,幫助了蘇聯之後迅速崛起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蘇聯雖然有將近兩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只有一個多億的人口,尚且不及當時我國的1/4,雖然我國損失慘重,但是人多啊,蘇聯戰後國內青壯年損失嚴重,人口損失嚴重,而且國內工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可謂是一貧如洗。

二戰結束後,蘇聯與德國商定了50億賠款,但是蘇聯卻主動放棄了這筆賠款。面對蘇聯的這種行為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送到手裡的錢還不要呢?

原來蘇聯看上了德國的一些東西,蘇聯要用這些東西來抵押50億賠款,而當時德國也剛好經歷了戰爭的摧殘,國內形勢比蘇聯也好不到哪兒去,哪有錢來賠款,因此當聽到蘇聯提出的要求之後,立馬就答應了。

蘇聯要的這些東西是什麼呢?原來是德國的工業體系。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讓德國、美國等國家迅速崛起,因為德國有德意志帝國打下的工業基礎,工業體系極為發達,尤其是重工業。

在二戰前期,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僅次於美國,早就超過了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希特勒當政時期更是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讓德國由一戰時期的戰敗國重新站起來橫掃歐洲大陸,這一切都是歸功其國內發達的工業體系。

即便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膠著、最慘烈的時期,德國國內一年生產的武器還足夠裝備200多萬人的軍隊使用,而且還能充分的供應國內生活,由此可見德國的工業有多麼強大。

蘇聯正是看上了這一點,因為蘇聯在成立之時就致力於發展工業,雖然二戰時期蘇聯的工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畢竟底子薄弱,和德國的工業水平根本沒法比。

因此,蘇聯便將德國國內先進的工廠和設備一股腦的都搬回了蘇聯,當時一些完整的設備運回蘇聯之後直接上機生產,迅速給蘇聯創造了物質收益。

正是因為有了德國的這批裝備和工業體系,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才能夠順利實現,並且迅速成長為超級大國和美國相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人在搬運工廠和設備的時候,光撿著重工業搬,輕工業他們看不上也顧不上就留給了德國,最後蘇聯也是因為工業發展結構失衡而慘遭解體。

雖然蘇聯搬運德國工廠這一招挺不錯,但還是沒有人家美國人高明。蘇聯要工廠和設備,人家美國直接要人才,二戰時期大批的德國科學家都到美國避難,比如愛因斯坦就是德國人。

很明顯,比起死的設備,活人是更有價值的,因為活人能夠不斷的發明創造,所有的機器都是人造的,沒有人的話,機器用壞了,就再也沒有了。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冷戰,蘇聯輸給了美國,因為從最開始,他就棋差一招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