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之師的興亡始末:全解董卓賴以為生的西涼軍

日航通鑑 發佈 2020-03-01T17:31:20+00:00

當時朝廷警惕董卓勢力強大,曾經想要分割董卓的兵權,被董卓所拒絕,董卓說:「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蓄養之恩,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州,效力邊陲。」

我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在早期董卓還強大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董卓命某某人率領幾萬西涼鐵騎進攻諸侯軍的描寫。我們經常說西涼兵厲害,西涼兵精銳,但是這種強大一直都是停留在一種抽象的角度。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一同從歷史的角度去看這隻西涼鐵騎,看看他究竟有多強。

一、西涼軍的士兵

董卓是陝西人,曾經遊歷羌地,因為豪爽而且武藝高強,多與羌人的豪帥來往親密,羌人豪帥多願意聽董卓的意見。此時的董卓便已經在羌人之中頗具威望了。涼州一帶盜賊多發,董卓經常去抓盜賊,動輒「斬獲千計」,以董卓的野心,極有可能養寇為患或者是收編盜賊,就這樣漸漸地積累起了自己的班底。

此後董卓又入涼州平定韓遂叛亂,在涼州和羌胡打了百餘仗,威名赫赫,他的軍隊也隨著征戰而步步擴大。當時朝廷警惕董卓勢力強大,曾經想要分割董卓的兵權,被董卓所拒絕,董卓說:

「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蓄養之恩,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州,效力邊陲。」

我們可見此時西涼軍已經從朝廷的軍隊逐漸轉化為董卓的私軍了。西涼軍並非全部都是騎兵,其中也是騎步混合,因此傳說中的數萬西涼鐵騎不會出現,說數萬西涼軍比較合適。例如說董卓進京,所率領的就是一支三千人的騎步混合的軍隊。

西涼軍中最為精銳的部分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涼鐵騎了。西涼鐵騎是董卓收攏了諸多羌人,經歷了無數次戰鬥錘練出來的一支騎兵,其作風剽悍、戰鬥力極強。正如同馬騰的軍隊是在與羌人的戰鬥中逐漸收服羌人而組建起來的,董卓的西涼鐵騎可能也是通過戰爭手段逐漸收攏羌胡一帶的善於騎馬的羌人而逐漸組成。此後董卓任并州牧,他手下的西涼鐵騎中可能還有部分產自并州的騎兵而不僅僅是涼州一帶的騎兵。

董卓進京之時,京城之中並非是無兵可守,應該還是有漢靈帝組建的西園軍和大將軍何進留下的部分軍隊。但是面對著剽悍的西涼鐵騎,這一批軍隊基本上都是不戰而敗。當時就有人為了拍董卓馬屁,稱讚董卓:

「今見在者不過是並涼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權以為爪牙……」

我們可見當時董卓手下的這支騎兵,基本上都是由并州涼州一帶的羌人、匈奴人等組成,這批人善於騎馬作戰,而且唯利是圖,自然就會為董卓效力了。西涼鐵騎的數量可能在數千人左右,而數量更多的,就是數萬人的西涼步兵了,其數量最大的時候,恐怕可以達到十萬人。

我推測西涼步兵之中應該有類似於當年段熲平定西涼一帶叛亂之時常用的專門克制西涼騎兵的精銳步兵。這支步兵多持長武器,擁有重弩,專門用來克制騎兵所設,畢竟當年董卓起家是依靠著打羌胡騎兵起家的,軍隊中應該有著為數眾多的克制騎兵的步兵。例如說後來李傕和郭汜鬧翻了,李傕手下有數百名手持大戟的部隊與郭汜軍隊對峙。據記載:

「傕兵數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輿車左右。」

一般來說,大戟這種武器都是作為儀仗隊的武器來用的,說實話,李傕此時沒有使用儀仗隊的必要,因此這支大戟兵便是用於實戰的,其對手便是郭汜所率領的西涼騎兵。正如同當年袁紹手下有一支大戟士是用來對付公孫瓚的騎兵的,西涼軍中應該也有著相當數量的大戟兵是用來對付騎兵的。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韓遂、馬騰一樣坐擁西涼騎兵,但是面對著軍心不齊的西涼軍卻被打得大敗而歸了。因此西涼軍中有著克制騎兵的兵種啊!

在補給方面,西涼軍真的是完完全全的胡人風氣,基本上是依靠劫掠為主。一般來說,軍隊都是發軍餉,但是西涼軍保持了其劫掠的風氣。據說這種劫掠的風氣有助於軍隊保持「狼性」,可以讓軍隊在戰場之上作戰更加勇猛,恐怕這也是董卓的目的之一。只是這個目的的代價是無數黎民百姓的痛苦。

談完了西涼軍的士兵,我們就要來談談西涼軍的武將了。


二、西涼軍的武將與戰術

西涼軍的武將,基本上都是出身自幽州、并州、涼州三州。這三州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位於大漢的邊境之上。我們可以參考李廣的例子,李廣當時也是邊境人,因此從小就練就了一身騎射的本事。當時東漢朝廷很喜歡從邊境招募良家子弟進入京城的羽林軍中,看重的也是這一批子弟作戰勇猛而且善於騎射。並且長時間接觸胡人,也熟悉胡人騎兵的作戰方式與指揮方式。最重要的是,董卓手下這一批將領都是真真正正從血路中殺出來的。雖然一直以來我們都有個刻板印象認為董卓手下的將領能力非常弱,但是實際上這批出身邊關的將領,武力不會太差。例如說郭汜就是有記載的跟呂布單挑過的男人。

出身幽州的將領如徐榮;出身并州的將領如呂布、張遼;出身涼州的將領最多,例如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李蒙、王方等。

在信任度上,董卓更加信任自己原來的部曲,而後面投奔他的呂布等人則不受重視。例如說在討伐孫堅之時,董卓派胡軫為大督護,而呂布僅僅是個騎督,可見董卓心中對於呂布還是有所忌憚,並不是充分信任。


董卓軍隊作戰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採用騎步混合的軍隊而不是純騎兵,例如說在征討孫堅之時,就派出了五千步騎迎戰。可能是因為經常對付胡人,董卓也琢磨出了一套戰術,頗有一些「前狼假寐,後狼進攻」的感覺。當時河內太守王匡率泰山兵想要進攻董卓,董卓的應對是:

「桌遣疑兵若將與平陰渡者,潛遣銳眾從小平北渡,繞擊其後,大破之津北,死者略盡。」

也就是說董卓派疑兵與王匡對峙,實際上派了一支精銳部隊偷襲王匡,最終大破王匡軍。董卓這種深入敵後偷襲敵人的做法讓我聯想到了霍去病的戰術。在大漢對北方胡人的戰術中,多採用這種戰術即率精銳騎兵繞到敵人身後,然後對其王庭發動進攻。

在《山陽公載記》中記載董卓回憶往事,提到自己與羌人作戰的故事,其中董卓使用的便是這個戰術。董卓在對付羌人之時逐漸琢磨出了這一套戰術,並且將其用於對付中原諸侯身上,其效果一樣好用。

董卓迎戰關東軍,打得最艱難的就是和孫堅打的幾仗。其實原因很簡單,孫堅早年轉戰大江南北,曾經也參與了平定西涼叛亂的戰役,當時孫堅與董卓還是同事,因此孫堅非常熟悉董卓這一套,在與董卓的作戰之時輕車熟路,憑藉著數量與精銳程度都不如董卓的軍隊將西涼軍打得節節敗退。

三、西涼軍的末路

有一句話說得好,最強的堡壘都是從內部塌陷的。西涼軍的毀滅,也是從內部開始的。先是董卓與呂布反目,呂布殺死董卓,之後西涼軍中的并州軍、涼州軍分裂,這是西涼軍的第一次分裂,也是其中兩大集團并州集團與涼州集團的分裂。據記載:

「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

我想西涼軍中的并州軍與涼州軍的分裂早已開始,呂布殺董卓只不過是激化了這個矛盾。涼州軍是董卓的嫡系人馬,并州軍則是從丁原那裡繼承來的。因此董卓勢必會偏向於涼州軍,而輕視於并州軍,如上面我們說的讓呂布屈居於胡軫之下。因此這個矛盾早就發生了,只不過現在這個矛盾更加激化了而已。

後涼州軍趕走了并州軍,西涼軍進入了涼州軍時代,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是李傕、郭汜等人。後李傕與郭汜因為爭奪權力而反目,涼州軍內部開始自相殘殺。其中樊稠先死;李傕與郭汜為了爭奪天子而爭鬥不休,數月之間涼州軍死傷了數萬人,最終在張濟的調解之下,兩人暫時想和,但是卻丟了天子,天子被曹操借走了。這是西涼軍的第二次大分裂。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董卓身死,西涼軍中缺少了一根主心骨,因此人人都想爭先上位,最終導致了西涼軍的第二次大分裂。

在第二次大分裂後,西涼軍的勢力已經大大下降,其軍隊分裂,將領萎靡,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糧食不夠了。因為西涼軍之前的掠奪太多嚴重,而且此時的長安爆發了大型蝗災,「歲旱無谷」,因此西涼軍沒有糧食吃,軍隊也逐漸散開了。此後李傕被裴茂所殺,郭汜被其手下大將五習所殺,張濟因為太餓了,轉戰南陽,結果被當地人所殺,張濟的部曲由其侄子張繡繼承,後張繡被曹操收復。

至此,曾經橫行天下,不可一世的西涼軍全部瓦解,從董卓入京時的浩浩蕩蕩,不可一世到逃離京城時的狼狽不堪,喪家之犬。不由得讓人感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總結

曾經實力強大,縱橫一時的西涼軍最終在歷史舞台上消失。西涼軍的一生是可悲的,在董卓的帶領下,西涼軍從最初的巔峰一步步走向了滅亡,本來是想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去尋找新生活,結果最終卻全軍覆沒。

西涼軍的一生從勝到衰,背後是無數老百姓的血淚,這批老百姓深受其害。東漢末年,亂世天下,人如草芥,說來也是讓人感嘆啊!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