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糧食安全 防疫春耕兩不誤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發佈 2020-03-02T08:13:02+00:00

「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農民和農民工仍占人口相當比例,14億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中。」《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我國多地目前都已開始搶抓春耕備耕,爭取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一年之計在於春。2020年2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當前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農時不等人。」「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農民和農民工仍占人口相當比例,14億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中。」

李克強表示,雖然全國大規模春耕在3月,但南方地區2月底就開始了,春播糧食麵積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一旦錯失時機就補不回來,將會影響全年經濟基礎和社會穩定。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我國多地目前都已開始搶抓春耕備耕,爭取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保障豐收糧

近一段時間以來,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紛紛採取措施進行控制。在延遲復工、交通封鎖等一系列舉措之下,疫情固然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春耕這個特殊時期,交通與人員流動的嚴格管控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不利影響。物流受阻,春耕農資供應不足問題成為短期矛盾,同時春耕所需的勞動力、農機作業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遇到阻礙。

李克強說,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抓好農業生產要分區域,把工作做細做實。「要建立農資點對點保供運輸綠色通道,推動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李克強強調,「這件事要作為急事來抓,決不能讓主要農資出現短缺。」

在我國,省份之間,城市之間,農村之間的情況都千差萬別。「農村和城市人口密集程度情況不同,疫情防控措施也應該分類細化。」李克強說,「要引導農民從南到北抓緊做好春耕備耕,在防疫過程中進行科學分類指導,確保春耕備耕有序開展,也要加強越冬作物田間管理。」

李克強還強調,必須給農民釋放明確信號: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視情可適當提高。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恢復雙季稻。

有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對此表示,我國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我國糧食安全形勢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並不穩固。「十幾億人要吃飯,這是我們最大的國情,糧食產量滑下去容易、提上來難,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整個大局。多少年的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強調,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

當天會議還決定,要抓好畜禽生產。對重點地區損失較大的家禽養殖場戶給予延長還貸期限、放寬貸款擔保等政策支持。推動屠宰企業與養殖場戶對接。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將養殖場戶貸款貼息補助範圍由年出欄5000頭以上調整為500頭以上。「要加快解決畜禽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對畜產品企業和養殖大戶扶持力度。」李克強說,「支持規模養殖,同時增加凍豬肉國家收儲。」

「當前農業生產到了關鍵時期,該出的政策要儘快出,同時做好政策儲備。」李克強要求,「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壓實地方屬地責任,抓緊春耕備耕,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

各地備耕忙

黑龍江是我國產糧第一大省,2019年糧食播種面積高達1433.8萬公頃,糧食產量高達7503萬噸,約為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1.3%。

眼下,黑龍江省已經進入備耕階段。近日,在該省黑河市孫吳縣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張德順每天都會通過手機微信群,為農民們做線上防疫知識宣講。張德順說:「孫吳縣11個鄉鎮的農民到了春天都會向我們諮詢氣候預測、農藥化肥價格走勢、農資應用等生產問題。」

今年,孫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26名技術人員實施「包管鄉鎮」策略,技術人員與各鄉鎮農民直接對接,利用網際網路建立微信群,與農民們進行線上溝通,幫助農民謀劃今年的農業生產,在種植作物、採購種子、選購化肥等方面給出指導意見,並幫助農民和種子、化肥經銷商通過微信進行線上交流和採購。

面對疫情,張德順給農民朋友提了幾點建議:「首先是儘量做到少出門、不出門,在家裡可以了解學習關於農業生產的政策。其次要廣泛利用網際網路向農業技術人員做好生產技術諮詢。最後,改變傳統的農用物資採購策略,通過網上訂貨方式選購種子和化肥。」

當地農民聽取了張德順給的建議,多在網上訂購了大豆種子。「疫情期間,很多企業為了方便我們購買農資,都建立了微信群,直接在群里訂貨,送貨到家,方便又安全!」當地農民表示。

在山東省,各地也都在統籌防疫與農事,多舉措、多保障、多服務、多創新,防控疫情的同時,保障農業生產有序「開篇」,確保增收不打折。

濟南市的一些溫室大棚內,為防控疫情,有些公司並未讓多數員工復工,而是通過標準化生產和技術突破,育苗採用自動化播種代替人工,實現產能最大化。在菏澤定陶區,為減少現場指導直接接觸帶來的防控風險,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充分利用微信、簡訊、電話、雲上智農和農技推廣APP等現代化的手段,儘量以不見面的方式推行在線技術指導、在線答疑、在線培訓,同時加強了對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規模化生產主體的指導服務,遠程指導農戶科學春耕。

在四川成都邛崍市大同鎮陶壩村一片果園上方,一架無人機往來盤旋,短短10多分鐘,就完成了40多畝砂糖橘的病蟲害防護噴洒作業。在特殊時期,邛崍利用大數據、無人機等科技手段,不僅實現了高效率、科技化生產,還能有效防止因春耕生產引起的人群聚集。

疫情當前,我國各地都在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樣的方式助力春耕備耕,真正做到了「防疫不鬆懈,春耕不耽擱」。

(□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