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時,為何曹丕沒有聯合蜀國一起滅了東吳?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哦 發佈 2020-03-05T13:59:17+00:00

這裡很顯然是虧大了嗎,第一,如果蜀魏聯合,滅掉東吳的贏面是很大的,第二,從後來的對比來看,吳國要比蜀國難滅的多,如果吳國滅了,沒有出山之地的蜀國基本也就沒了,而且劉備伐吳也不是什麼玩笑或者是陰謀,要給魏國下套,畢竟劉備還真主動找過曹丕合作,這也就說明蜀吳是真反目了。

劉備伐吳的時候,很顯然東吳的孫權一開始就尿了褲子,可見東吳對於自己當時的實力還是有比較正確的認識的,所以第一時間裡便認了慫。而在這個時候,本來可以銷三留二的曹丕為何沒有選擇聯蜀伐吳呢?這裡很顯然是虧大了嗎,第一,如果蜀魏聯合,滅掉東吳的贏面是很大的,第二,從後來的對比來看,吳國要比蜀國難滅的多,如果吳國滅了,沒有出山之地的蜀國基本也就沒了,而且劉備伐吳也不是什麼玩笑或者是陰謀,要給魏國下套,畢竟劉備還真主動找過曹丕合作,這也就說明蜀吳是真反目了。

那麼為何魏國曹丕就放棄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呢?要知道退一萬步講,魏蜀聯合贏了,那就是平分勝利果實,曹丕可以拿江南,劉備得荊州(曹魏拿了江南隆中對的戰略藍圖應該也失效了,對魏國百利無一害),就算兩國輸了,那曹魏頂多傷點元氣,而蜀吳就直接反目成仇,這對於曹魏來說也是大利啊。如此看來,到底還是曹丕貽誤戰機,軍事方面太粗糙?或者乾脆就是曹丕過於昏庸?其實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滴。就好比我們玩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這類朝代遊戲一樣,可不是上去幹了就完事了,要講謀略的。

曹丕其實是很聰明的,他看的出來,所謂的劉備聯魏並非真心,目的是為了給吳國壓力罷了,劉備知道自己孤注一擲打吳國是一次大的冒險行動,是屬於單車變摩托還是變十一路車的豪賭,如此賭上國運,背後要是出個三長兩短那就問題大了。因此劉備此舉更多是穩住魏國可能性的捅自己屁股。而很顯然孫權也看出了這一點,於是他選擇釜底抽薪,乾脆直接向魏稱臣,目的就是想要魏短時間的不動手,讓時間有時間對付劉備。也正是因為時間緊迫,所以孫權雖然不想給劉備賠償,但還是想議和的。


而曹丕不傻,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介入了,最可能得下場就是孫權和劉備再次議和一致對外對付自己,因此曹丕想等雙方打起來之後到了膠著狀態再決定幫誰滅了誰。對此劉備也懂,因此特別想速戰速決,利用自己的銳氣打勝仗,大勝可以趁機割下南郡,小勝也可以給孫權更大的壓力。因此陸遜不敢託大,也知道魏在虎視眈眈,所以一直避戰。雙方陷入戰局僵持。劉備不去主動攻城攻寨,陸遜也不去出戰,曹魏繼續在虎視眈眈。最後劉備被陸遜捉住了機會,一波帶走。從僵持局勢到劉備戰敗,真正戰鬥時間一個月左右。

到了曹丕想動手時,陸遜已經解決了戰鬥,並沒有損失多少戰力。而且還算上俘虜蜀兵和搶物資來說,孫權還變得更強了。對於曹丕來說部分蜀兵投降曹魏,讓劉備元氣大傷。孫權稱臣拿回一些面子,算上是小賺。但三國格局還是沒辦法打破。因為無論劉備和孫權是否聯盟。基調都是弱弱對強。除非兩個弱發生了巨大錯誤,或者強的已經強於弱弱很多。不然三國格局短時間是改變不了的,哪怕曹丕參戰,也還是如此,因此曹丕不參戰是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