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83年12月22日,第一台巨型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講故事的翁老頭 發佈 2019-12-22T06:01:11+00:00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我國是從1957年,在中科院計算所開始研製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1958年8月1日該機可以表演短程序運行,標誌著我國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誕生。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我國是從1957年,在中科院計算所開始研製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1958年8月1日該機可以表演短程序運行,標誌著我國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誕生。1958年5月我國開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4機)研製。在研製104機同時,夏培肅院士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自行設計並於1960年4月研製成功一台小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1964年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大型通用數字電子管計算機119機研製成功。

1965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大型電晶體計算機。1973年,北京大學與北京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研製成功運算速度每秒100萬次的大型通用計算機。


1983年12月22日,中國第一台每秒鐘運算一億次以上的「銀河」巨型計算機,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在長沙研製成功。這是我國高速計算機研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填補了國內巨型計算機的空白,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和製造巨型計算機的國家。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世界研製巨型計算機的行列。

巨型計算機一般指超級計算機 ,是指能夠執行一般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量資料與高速運算的電腦。就超級計算機和普通計算機的組成而言,構成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規模方面卻有差異。超級計算機主要特點包含兩個方面:極大的數據存儲容量和極快速的數據處理速度,因此它可以在多種領域進行一些人們或者普通計算機無法進行的工作。


回顧過去,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除了有被稱作「儀器」的電子管計算機和電晶體計算機外,還沒有每秒計算速度能達到千萬次的巨型計算機。1978 年中國第一次向南太平洋發射的運載火箭,用的還是運算速度僅百萬次的計算機。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需求,一個泱泱大國如果再不具備可以和已開發國家一比高低的巨型計算機,那不僅是一個可悲的現實,而且還會帶來一個可悲的將來,這對立志於中華騰飛的新一代領導人和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

改革開放前,由於沒有高性能的計算機,我國勘探的石油礦藏數據和資料不得不用飛機送到國外去處理,不僅費用昂貴,而且受制於人。當我國提出向某已開發國家進口一台性能不算很高的計算機時,對方卻提出:必須為這台機器建一個六面不透光的「安全區」,能進入「安全區」的只能是巴黎統籌組織的工作人員。在現實中,由於國家沒有巨型計算機,防汛部門就無法對複雜的氣候進行中長期預報。所以,有幾次洪峰突然襲來,事先沒有準備,使人民的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同樣也是由於沒有巨型計算機,石油部門每年要將勘探出來的大量石油礦藏數據和資料用飛機送到國外去作三維處理,不僅花費昂貴,而且國家的資源情況首先被外國人掌握。這實在讓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計算機專家們赧顏。

1978年3月,全國第一次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原「哈軍工」的基礎上組建國防科技大學;此後,中央在重要會議上,正式下決心研製巨型計算機,以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大型科學計算問題。


研製巨型計算機,談何容易?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技術落後,資料匱乏,西方國家又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了解國外研製巨型機的情況十分有限。國防科大雖然是國內最早研製計算機的單位,但此前為遠望號測量船研製的「151」機,每秒運算速度只有100萬次,要研製每秒運算一億次的機器,計算機運算速度一下要提高100倍,其困難不言而喻。但是,困難沒有嚇倒我們。當時,大家只有一個信念,全力以赴造出自己的巨型機,大家把它叫「爭氣機」,就是要爭一口氣,不讓外國人再卡我們的脖子。

研製工作迅速展開之後,各種複雜技術問題隨之冒了出來。走什麼樣的技術路線?採取什麼樣的體系結構?如何實現每秒一億次的運算速度?問題像一個個「攔路虎」。天道酬勤,5年沒日沒夜的頑強拼搏,以慈雲桂所長為代表的科研人員,闖過了一個個理論、技術和工藝難關,攻克了數以百計的技術難題,創造性地提出了「雙向量陣列」結構,大大提高機器的運算速度,提前一年完成了研製任務,系統達到並超過了預定的性能指標,機器穩定可靠,且經費只用了原計劃的五分之一。

1983年12月22日,在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寬敞、明亮的「銀河」機房裡,矗立著一台由7個機櫃組成的圓柱形機器。這就是該校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台每秒鐘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是我國目前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它是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研製巨型電子計算機。"銀河"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提前兩年實現了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的到1985年"我國超高速巨型計算機將投入使用"的目標,使我國跨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國家的行列,標誌著中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她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日等少數國家之後,能獨立設計和製造巨型機的國家。


張愛萍將軍親自揮筆將巨型計算機命名為「銀河」,1983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命名為「銀河」的億次巨型計算機正式通過國家技術鑑定,這是改革開放初期在科技領域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