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卻能所向披靡?從十字軍行進路線淺談東征耶路撒冷的秘密

小雪歷史微鑒 發佈 2020-03-01T09:47:33+00:00

對比拿破崙東征沙俄,十字軍其實也毫不遜色,綜合來看,這場宗教界的聖戰大遷徙之所以勝利,有以下幾個原因:輿論戰線永遠是軍隊能否獲勝的第一要素,烏爾班教皇為了自己的政治藍圖,對於輿論做了十足的功夫,這支十字軍能夠經歷疾病、飢餓等等困難的襲擾,最終依靠信仰打敗敵人,教皇的演說給了他們力

在中世紀,富人、窮人、農民和騎士,組成了第一支十字軍,在長達三年的武裝朝聖之旅中,基督教的戰士們,忍受了無法想像的痛苦和貧困。他們是誰,為何二戰?

烏爾班二世擔任教皇的時候,基督教世界動盪不安,分裂為東方的希臘語正教會和西方的拉丁教會。教皇自身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與神聖的羅馬帝國長期不和,但是,烏爾班自有妙計,為了重振教皇權威,1095年秋,他來到了法國,在那裡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武器朝聖運動,史稱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為了實現第一次東征的戰略目的,烏爾班教皇做了哪些準備,十字軍又由哪些人組成?

1095年11月,教皇準備宣告他的計劃,在法國中部的克勒芒,他召集了12名大主教,80名主教,90名修道院院長,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宗教集會。經過9天的神學大討論,他宣布要進行一次特別的布道,11月27日,數百人聚集在城外的一片空地上,聽他演說。

一份來自耶路撒冷的報告表明,一個目無上帝的外來民族,侵占了基督教徒的土地,並用刀劍、掠奪和戰火,屠戮了當地人民。烏爾班的演說標誌著十字軍運動的開端,這次演說主要是為了滿足教皇的需求,並設下了一個別具匠心的圈套。接下來的遠征目的地,就是基督教世界裡最大的朝聖地——聖城耶路撒冷,處於伊斯蘭的掌控之中。

但是教皇卻有一個麻煩,早在400多年前,耶路撒冷就淪陷於伊斯蘭世界了,因此他無法把這件事稱為新近的罪行。為解決燃眉之急,烏爾班藉助於人類歷史上最險惡的力量(異類),犯有滔天大罪的異教敵人,一定要被驅逐。他們用種種惡行,玷污並毀壞了祭壇,他們割下了基督教的肉皮,把血灑在了祭壇之上,或者倒入洗禮池,他們把那些犯了罪的人開膛破肚,拖拽鞭打,並在他們匍匐於地、肝腸外露的時候將其殺死。

在宣傳攻勢的煽動下,教皇發動了一次反伊斯蘭教的猛攻,他那些生動的描述,並沒有如實反映穆斯林在聖地的統治,他的戰爭號召,並非因為東方的新暴行,但是,他的抨擊點燃了復仇的火焰,十字軍的消息響徹整個西方基督教世界。

十字軍產生於一個信仰的時代,和我們現在的世界截然不同,如今,我們可能更傾向於寬容、懷疑主義和承認信仰的差異,但是在十一世紀的歐洲,所有人被束縛於同一條真理,那就是,對基督教無條件的、完全的信仰。

中世紀基督教的核心,是一對相反的情感,希望和恐懼,對救贖的希望和對地獄的恐懼。教會會向民眾宣稱,每個人都要面臨審判和對靈魂的拷問。純潔的靈魂會升入天堂,獲得永生,如果有罪,就會面對一定的懲罰,在地獄中承受永遠的磨難。

為了尋求救贖,當烏爾班二世宣布向聖地進發時,西方的基督教徒心馳神往,他們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信徒們必須放棄一切,才能參加這次恐怖的、近乎自殺的未知之旅。不過,作為回報,教皇作出了永生救贖的承諾。

成千上萬的普通基督教徒,紛紛響應教皇醞釀已久的運動,不過,烏爾班的目標是西歐的貴族,狂熱的武士階層,他們在一個殘暴的、無法無天的世界裡奮鬥求存,這些武士將成為十字軍的領袖。教皇的戰爭號令為他們解決了一個難題,教皇深知這些基督教戰士的煩惱,他們以暴力為業,然而教會教導他們說,殺戮是罪惡的,十字軍運動的真正高明之處在於,它解決了這個難題,使得信仰和暴力得以兼容。

烏爾班揚言一場新的神聖的鬥爭,其中廝殺不僅被允許,而且受到鼓勵,甚至是獎賞。教皇烏爾班在克勒芒演說的第二天,土魯斯的雷蒙德伯爵,法國南部最有權勢的世俗貴族,成為了第一個誓為十字軍效力的貴族。前路漫漫,旅途艱險,為他的靈魂做好準備,雷蒙德來到位於勒布伊這座天主教堂,伯爵在這裡捐了一筆錢,為了得到聖母瑪利亞的祝福,據史書記載,他請求道。

在我有生之年,為我點上一根不熄的蠟燭。不舍晝夜,將它放在祭壇之上。放在聖母像之前。

一些基督教騎士參加聖戰,因為他們相信對東方的征服和掠奪,能夠使他們致富。不過,大多數人是因為信仰和救贖的承諾。一些人認為,雷蒙德和很多人一樣,加入十字軍,是為了獲得物質上的好處,但是我覺得,其實這種理論並不能自圓其說,事實卻恰好相反,雷蒙德是當時歐洲最富有的貴族之一,但他毅然選擇加入了這次遠征,像很多十字軍戰友一樣,他也許希望葬身於東方。參加十字軍的大多數人都由衷相信,這次戰鬥會洗刷他們靈魂的罪惡,他們期待在聖戰的烈焰中獲得救贖。

對雷蒙德這樣的貴族來說,騎士的隨從和追隨他們的士兵來說,十字軍提供了永生的救贖,作為回報,他們的私人財富將為這次神聖的征途提供資金。雷蒙德成為十字軍中的資深領袖,但他只是幾十個有錢有權的貴族中的一員,對他們而言,武力征服和宗教救贖的雙重誘惑不可阻擋。

布永的戈弗雷,是一位虔誠的公爵,他的領土從法國的東北部,綿延至低地的日耳曼國家,儘管與教皇長期不和,但他卻被教皇的十字軍演說深深吸引,並加入了去往耶路撒冷的遠征隊。來自義大利的諾曼人,塔蘭托的博希蒙德,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天才,也許是當時最偉大的將軍;來自法國北部的布洛瓦的史蒂芬,他是征服者威廉的女婿,史蒂芬留下妻子阿德拉管理家業,後來,他從前線寫出來很多出色的信件,描述了在東方戰場上的奇遇。

耶路撒冷聖戰之前,十字軍的行軍遷徙路線是什麼,從西歐到小亞細亞,他們經歷了哪些挫折?

這次旅途將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沒有計劃也沒有精確的地圖,同時,這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大遷徙,人數超過6萬,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口大流動。

  • 第一站:拜占庭帝國

首先出發的是幾群農民和一些騎士,因為沒錢坐船,他們只能選擇步行。他們用車拖著簡陋的行李,生活只能勉強餬口。向東方進發時,這群狂熱的烏合之眾對歐洲的猶太人發動了幾次殘忍的進攻。

主要的騎士隊伍,不久也出發了,那是在1097年的頭幾個月,距第一批幾乎一年之久。第一次十字軍的隊伍才最終會合於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對於多數十字軍的戰士來說,這是他們所知世界的盡頭。君士坦丁堡是一個大都市,十倍於當時西歐的任何城市,它是東方希臘教會的中心,是中世紀最強大的基督教力量。

靠著上帝的恩典,我滿心喜悅的到達了君士坦丁堡。皇帝莊重地接待了我,他熱情洋溢,待我如兒子一般。

十字軍到達了東方的大門,伊斯蘭世界的邊界,一段時間以來,拜占庭皇帝向西方求助,來守衛基督教國家的東部邊界。在他軍隊的幫助下,十字軍把矛頭指向了尼西亞,伊斯蘭教在小亞細亞西部的一個據點。經過一個月的圍攻,該城被攻克。

  • 第二站:尼西亞

聖戰開始了,伊斯蘭世界對這次狂暴的進攻並未做出迅速反應,十字軍在無意間,碰上了進攻的最佳時機,因為穆斯林世界內部一片混亂,宗教和民族問題四分五裂,至此伊斯蘭國家仍然無法像十字軍那樣同仇敵愾,這些十字軍五周以後就能抵達耶路撒冷進行聖戰。

因為人數眾多,十字軍實際上無法作為一個整體前進,一支6萬人的隊伍,可能要花費一天,才能通過一個關卡。為了在所到之處尋找食物和補給,他們會像蝗蟲一樣在周圍四處搜尋,於是,十字軍決定將他們的隊伍一分為二。

  • 第三站:多利留姆

他們穿越小亞細亞的平原,被突襲的突厥人捕獲,這場戰役中,多達4000多基督徒被屠殺,但重要的是,十字軍戰士們拒絕屈服,在多利留姆,突厥人並沒有被擊潰,但他們的抵抗已被瓦解,穿越小亞細亞的通道被打開。

靠著信仰的力量,這些西方的入侵者似乎所向披靡,相比之下,伊斯蘭教徒的反抗行動,掌握在一群四分五裂的、彼此不和的軍閥手中。但是當十字軍在小亞細亞挺進時,卻遇上了別的敵人,食物、惡劣的氣候環境,穿越小亞細亞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馬匹都死了,當他們到達聖地時,十字軍有時不得不騎著驢子,雙腳拖在泥地里,還有一些人騎著牛,所以,認為十字軍所到之處能夠所向披靡,這其實是無稽之談。

  • 第四站:安提阿

最終艱苦地穿越了托羅斯山脈時,十字軍的數量銳減,元氣大傷。1097年秋,當第一批十字軍到達敘利亞北部時,人數僅為一年前從歐洲出發時的一半,穿越小亞細亞本身就是一個壯舉。但是,站在通向聖地的大門前,十字軍還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它讓過去的艱辛黯然失色,它就是安提阿。

安提阿處於穆斯林突厥人的統治之下,又有兩座大山作為屏障,堅固的城牆使它成為中世紀世界裡,最為固若金湯的城市之一,但是現在的那裡已經早成為廢墟了。從1097年開始,十字軍進行了一場使自己元氣大傷的包圍戰,這也是一次災難性的消耗戰,持續了8個月之久。

在那一年的冬天,那些駐紮在安提拉城外的戰士所處的環境,簡直就是人間地獄,他們面對各種疾病和飢餓。1098年1月,十字軍的困苦達到了頂峰,數萬人失去了生命,他們並沒有死在敵人的冰刃之下,而是因為疾病。

  • 第五站:耶路撒冷

在1099年6月6日,經過三年2000多英里的跋涉之後,第一批十字軍終於到達了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從西歐出發的人中,百分之九十未能到達,他們或者死在途中,或者半路逃離,對少數堅持下來的人來說,期待已久的耶路撒冷必定讓人熱淚盈眶。並不僅僅因為這次旅程曠日持久、艱險異常,而是因為這是世界上最神聖的基督教聖地。這是基督受難的地方,他出生的地方和死去的地方,最重要的可能是,這是他復活的地方。很多十字軍相信,如果能夠攻克此城,它將變成新耶路撒冷,一個輝煌的基督教樂園。

十字軍將暴力和信仰融為一體,打敗了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政權,第一次東征的勝利震驚了整個歐洲基督教國家,在中世紀,它也成為了最被廣泛記述的事件,對耶路撒冷堪稱神奇的征服,被那個時代的人看作是,上帝要他們進行聖戰的鐵證。

結束語

歷經三年時間,跋涉千難萬險,這支中世紀的十字軍最終打敗了耶路撒冷反對者,站在了基督教的頂端,他們沿途的路線是這樣的:拜占庭帝國——小亞細亞——尼西亞——多利留姆——安提阿——耶路撒冷對比拿破崙東征沙俄,十字軍其實也毫不遜色,綜合來看,這場宗教界的聖戰大遷徙之所以勝利,有以下幾個原因:

  • 輿論戰線永遠是軍隊能否獲勝的第一要素,烏爾班教皇為了自己的政治藍圖,對於輿論做了十足的功夫,這支十字軍能夠經歷疾病、飢餓等等困難的襲擾,最終依靠信仰打敗敵人,教皇的演說給了他們力量
  • 從戰術上來說,雖然這支十字軍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他的將軍也算是一位名將,從尼西亞將部隊一分為二,從全局來看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 在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宗教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總是煥發出無窮力量,雖然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卻是真正的有信仰的部隊,在戰鬥中體現著捨我其誰的精神,這也是十字軍歷經三年不垮最終取勝的真正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