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遺體、搶寶石的威尼斯人以此為榮;魂斷嘆息橋,「蕾絲」和「玻璃」情濃...

燴設計 發佈 2019-12-22T07:07:08+00:00

有許多人從未見過威尼斯,卻早早地聽聞了它「水城」的名號。這個碧波蕩漾的夢幻之都是馬可·波羅的故鄉,以運河代替道路、船隻代替車馬。它由118個小島組成,共有177條水道、401座橋樑,因此又被稱為「橋樑之城」。

有許多人從未見過威尼斯,卻早早地聽聞了它「水城」的名號。這個碧波蕩漾的夢幻之都是馬可·波羅的故鄉,以運河代替道路、船隻代替車馬。

它由118個小島組成,共有177條水道、401座橋樑,因此又被稱為「橋樑之城」。

紐約時報把它叫做「最美麗的人造都市」,遊客公認它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又因為臨近亞得里亞海,威尼斯榮登「亞得里亞海女王」的寶座。

除迷人的風景之外,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狂歡節都是舉世聞名的盛會,這個誕生了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都市似乎永遠洋溢著一種不受時間束縛的歡樂和美麗。

1-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19世紀拿破崙曾讚譽它是「歐洲最美的客廳」。

得益於威尼斯的水路交通,即使是人流匯集的中心,聖馬可廣場也從不顯得喧鬧。

卡納萊托繪製的聖馬可廣場

初建於9世紀時,聖馬可廣場僅僅是聖馬可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

現在已是由總督宮、聖馬可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座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教堂的鐘樓、聖馬可圖書館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約170米、東側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的長方形廣場。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標,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和攝影師,其鴿子之多也十分著名。

196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在這裡利用撒鳥食擺出LOGO的方式拍下了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空中廣告。

作為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機構的所在地、眾多威尼斯節慶選擇的舉辦地,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在漲潮、下大雨時,它是首當其衝被淹沒的地方,幾乎每年都可以見到水流覆蓋整個聖馬可廣場的情景。

2-聖馬可大教堂

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

偷來的聖馬可

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重建於11世紀,如今的基本結構與建成時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改變。

聖馬可大教堂以供奉聖馬可——也就是《馬可福音》中的「馬可」——的遺體而得名,但是這遺體是兩個威尼斯商人從亞歷山大港偷運回來的。

為了避開穆斯林,商人們甚至在遺體上覆蓋豬肉來躲避搜查,而這座教堂當時僅僅是一座用來存放遺體的臨時建築。

聖馬可手捧《聖經》

有翅膀的金獅子是威尼斯的城市象徵

剛擺脫拜占庭帝國統治的威尼斯急需一件聖物或是一個神跡,以此在神權至上的中世紀站穩腳跟,聖馬可的遺體就這樣成為了威尼斯的守護神,聖馬可大教堂在經歷了數次翻新以後終於擁有了今日的壯麗輝煌。

《聖馬可進入聖馬可大教堂》

大教堂的五個圓形拱門上方都金碧輝煌地裝飾著描述聖馬可各類事跡的鑲嵌畫,甚至詳細地畫出了聖馬可的遺體抵達威尼斯的場景,可見威尼斯人絲毫不以這一「竊取行為」為恥。

搶來的駿馬

1202年,第41任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帶領威尼斯人加入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誓師地點就在聖馬可大教堂前。

大教堂中央拱門上方有四匹青銅馬,傳言出自古希臘時期的著名雕塑家留西波斯之手,它們就是那次出徵得來的戰利品。

它們曾經因拿破崙征服威尼斯而被奪走,拿破崙垮台後,這四匹駿馬再次回到了威尼斯。現在拱門上安置的已經是製作好的複製品,真品為防海風侵蝕,被妥善收藏進了大教堂內的博物館。

奪來的黃金祭壇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被希臘式十字結構分割成三個大殿,內部裝飾使用了碎塊形工藝和棋盤形鑲嵌工藝,整個頂部的馬賽克鑲嵌畫超過4000平米,滿眼都是耀眼的金、銅和各種寶石。

圓頂里的鑲嵌畫描述了十二使徒布道、基督受難以及各個聖人的肖像。

教堂中間最後方的黃金祭壇是聖馬可大教堂的鎮殿之寶,共鑲有兩千多顆寶石,包括珍珠、祖母綠、紫水晶、紅寶石、黃玉等等。

這些寶石都是1204年占領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搶奪而來。

威尼斯政府在聖馬可大教堂修建期間立下了一個規矩:所有從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隻都必須上繳一件珍貴的禮物,用來裝飾聖馬可之家。

這些「禮物們」今日不是仍保留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內外牆上,就是深藏在大教堂內的博物館中。

3-嘆息橋

Ponte dei Sospiri

嘆息橋是連接法院與監獄的密封式拱橋建築,位於聖馬可廣場附近,只能透過橋上的小窗子從內向外望,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樑之一。

死囚在過橋時,通常就這樣從俗世步入死牢,他們在這裡最後望一眼美麗的威尼斯,常常發出一聲長嘆。嘆息橋由此得名。

從嘆息橋的小窗向外望

嘆息橋完工於16世紀,用石灰岩鑄造,屬於早期巴洛克式風格。傳說日落時,戀人們在嘆息橋下的貢多拉上親吻對方,他們的愛情就會永恆不變。

4-布拉諾

Burano

布拉諾是威尼斯的一座小島,島上遍布著夢幻一般的彩色房子,登上布拉諾就如同走進了童話世界。

這一切的起源是為了讓遠行的丈夫一眼便能找到自己的房子,在家留守的人們給自家的房子塗上了不一樣的色彩。一眼望去,沒有兩棟相鄰的房子是同一種顏色。

布拉諾也被稱為「蕾絲島」。傳說是因為漁民們常年出海捕魚,妻子們就將思念織入漁網,逐漸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蕾絲製品。

家家戶戶都用蕾絲裝飾製作各種物件,布拉諾的蕾絲聞名歐洲,最富盛名時甚至走入了皇家殿堂。

5-穆拉諾

Murano

威尼斯優秀的手工藝不止在布拉諾得到了體現,穆拉諾的彩色玻璃幾乎等同於這個水上都市的代名詞。這座島上的玻璃製品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可以親眼目睹工匠從事古老的工藝玻璃製作。

16世紀初,穆拉諾的玻璃師將原來無色透明的玻璃,按一定比例的配方製作出了顏色鮮艷的玻璃。摻入銅或鈷的化合物就能做出藍色玻璃,摻入黃金就能做出穆拉諾的著名特產:血紅玻璃。

穆拉諾的玻璃師們發明了將多層不同顏色的玻璃融合、塑造混色玻璃的技術,得到了許多高品質的玻璃品種,如水晶玻璃、彩釉玻璃、金絲玻璃、金紅混色螺紋玻璃、乳白玻璃和仿寶石璃等等。

因為製作的玻璃太受歡迎,甚至稱霸了歐洲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穆拉諾的玻璃工匠被允許配劍,並且享有豁免權,他們的女兒也得到了嫁入威尼斯豪門的權利。

6-威尼斯狂歡節

Carnevale Di Venezia

威尼斯狂歡節俗稱面具節,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是世界上規模最盛大、最古老的狂歡節。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面具和華麗的服飾,為了抹消身份、年齡、地位的差異,人們戴上面具,短暫地成為別人。老人扮成年輕人,男人扮成女人,窮人扮成富人,所有人在面具底下都是平等的。

18世紀時,威尼斯狂歡節盛極一時,歐洲各國的貴族都趕來威尼斯參與這一場全民狂歡,威尼斯更是獲得「狂歡節之城」的美稱。

悠久的狂歡節歷史使面具文化在威尼斯極為盛行,在一個普通的日子走進任何一件面具店,都能看到滿牆滿屋、各式各樣的面具,它們都是由純手工製作,飽含著匠人的熱愛和心血。

威尼斯的每一處都藏著動人的故事。漫步在大街小巷,隨時偶遇一位簾幕深處的手工匠人;坐一次貢多拉,在船夫的搖槳聲中夢回過去水上之都的繁榮勝景;戴上繁複的面具,穿上精美的蕾絲,手裡把玩著風靡宮廷的彩色玻璃......

沒有來過威尼斯,錯過的不止是這片瑰麗的水域,更是錯過了萬里無一的奇幻王國。機會難得,趕緊與燴設計一起,共赴這一趟夢想之旅!

-END-

燴設計帶您專業觀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