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三城記

麗江發布 發佈 2020-03-17T15:32:38+00:00

在忙碌了一段時間之後,約三五好友、兩兩知己,在藍藍的天空下、在暖暖的陽光里,在離天最近的地方,烹一壺清茶,曬一份心情,不談感情,不談工作,說些胡話,聊些八卦,慵懶的窩在沙發里,看看書或聽聽音樂,或是午睡或是小憩,這也就是麗江的柔軟時光了。

想繁華熱鬧,就去大研。

想隨意悠閒,就去束河。

想體會傳統,就去白沙。


每每有來麗江遊玩的朋友問起,我總會這麼告訴他們。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其實是包含著大研古鎮、束河古鎮和白沙古鎮的。



這三處古鎮,若從休閒旅遊的功能價值來看,相互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大研古鎮主打文化休閒古城氣息,束河古鎮以納西民居、馬幫文化和養心休閒為特色,而知名度更低的白沙古鎮則是最具有納西遺風的,三者在風格上形成了絕對的互補關係。


白沙,時光沉澱下的寧靜

(攝影:花墨西)

白沙是納西族的古都,是木氏土司政權的起源地,曾經是麗江政治、經濟、商貿和文化的中心。

早在唐朝,南詔王封玉龍雪山為"北嶽"的時候,木氏祖先(那時還是麗江王)就開始在這裡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嶽廟。一直到明代初1383年,木氏家族才遷徙到大研古城今天木府所在地。



白沙沒有大研和束河的繁華熱鬧,卻有著不可複製的歷史厚重感和純粹的生活氣息。白沙古鎮的氣質是清爽別致的,乾淨的石板道路兩旁,精緻的民房收腹而立,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被別致的綠植點綴。


白牆灰瓦,村民做著日常的勞作,對於身邊走過的陌生人也不驚奇,依然專注於手中的活計,青藍圍腰和布帽是納西老婦人的標配,參差不齊的門面顯得自然而樸實。



雖然這裡的街道古舊,但街面的門窗上幾乎都有英文標識,一些店家還能用英語和外國遊客做買賣。這是因為以前來到白沙的大多是外國人,他們喜歡這裡古樸原始的納西民風,也有的就直接定居在這裡。



到底要怎麼形容白沙呢?


這裡有古建築、古董、古樹,有著古老的味道;這裡有咖啡廳、酒吧、茶社,有著真正閒散的生活;這裡有原住民、遊客,形形色色的人在這裡短暫的停留,亦或是長久的留下。


束河,慵懶聖地上的生活

(攝影:斌子)

束河,納西語稱「紹塢」,意思是高峰之下的村寨。具體地說,是因村後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為束河。



束河古鎮在麗江,為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當年徐霞客曾經過此道,並在他的遊記中寫下這樣的文字:「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就是束和古鎮的古稱。




龍潭水被引進來從客店和古道中間流過,雖然只是一條一米多深的小溝,但水清凝,流得坦然,溝里的荇草在水的撫慰下長得茂盛,就像古鎮上的人一樣活得有滋有味。



古鎮上的人家既是相連的,也是相隔的。幾家人連在一起,然後,又是一條窄巷,向後山延伸上去,巷子裡面,也還有人家。店鋪營造得別致,高低錯落,屋內的陳設糅合了鄉村與城市的優點,讓人找得到城市的溫暖,也讓人充分體會鄉村的悠閒。



時間在別處叫日子,在這裡才是生活,一切都來得那麼自然而又珍貴,似乎生活原本就應該這個樣子。走在古意盎然的小巷裡,給自己一段柔軟時光,看花開、看雲影、看日落,也看每一個擦肩而落的旅人,這種感覺讓人上癮。



大研,柔軟時光里的相遇

(攝影:花墨西)

大研古城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古城,在流水清波中梳理著玉龍雪山的陽光,濯洗著納西百姓悠靜的生活,聆聽著從中原傳來的宮庭之音。



曾經的古城只留存在老人的話語中,溪流緩緩,不疾不徐,就像納西人每天清苦而平淡的生活沒有什麼變化。


街坊鄰居間拉個家常說句俏皮話,吹一吹好久沒有馬幫從這裡過了,街上的古樂也好久沒有熱鬧了,似乎嘆息又似乎沒有什麼失落,岸上的垂柳,適時地順著微風在河邊晗首,影子就掉在溪流里,順著溪水淌走了。


現在街邊流淌的已不僅只是流淌了若干歲月的溪流,街上已經變成了人的河流,彩色的河流,商業的河流,自然的溪水與人文的河流就在大研古鎮里交相地遊走,無論白天還是夜晚。



在忙碌了一段時間之後,約三五好友、兩兩知己,在藍藍的天空下、在暖暖的陽光里,在離天最近的地方,烹一壺清茶,曬一份心情,不談感情,不談工作,說些胡話,聊些八卦,慵懶的窩在沙發里,看看書或聽聽音樂,或是午睡或是小憩,這也就是麗江的柔軟時光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看見麗江」

采寫:滿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