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之戰,徐晃擊敗關羽真的靠東吳幫腔嗎?那你大錯特錯了

愛尚文史 發佈 2020-01-12T06:44:27+00:00

關雲長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龐令明「寧為國家鬼,不為賊人將!」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曹子孝怒沉白馬,以堅貞不屈的精神,捍衛了軍人的榮譽;徐公明聲東擊西、長驅直入,體現了一個完美軍人的智慧;呂子明白衣渡江,兵不厭詐;陸伯言示人以弱,能屈能伸。


說三國故事,免不了提起樊城之戰。因為這一戰的影響實在太深遠了。而且還捧紅了很多的名將。

關雲長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龐令明「寧為國家鬼,不為賊人將!」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曹子孝怒沉白馬,以堅貞不屈的精神,捍衛了軍人的榮譽;徐公明聲東擊西、長驅直入,體現了一個完美軍人的智慧;呂子明白衣渡江,兵不厭詐;陸伯言示人以弱,能屈能伸。

而且!這一戰是標誌蜀漢由盛轉衰的關鍵性戰役,是導致吳蜀內戰的主要原因,是曹魏坐收漁利,一統三國的重要起因。

本文主要就樊城之戰展開討論。試看如果沒有東吳的幫腔,徐晃能否擊敗關羽。

徐晃,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曹操曾稱讚徐晃:「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表揚他治軍有方。徐晃參與過多次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其中最經典的一場戰役,應該是「樊城之戰」的長驅直入。

連曹操都盛讚徐晃此戰的戰術高明,是他從軍三十餘年以來聞所未聞的。曹操的評價如下:

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逕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在曹老闆看來,徐晃這一戰,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甚至超越了前賢孫武子以及司馬穰苴的莒城、即墨之圍。可見曹操對此戰中徐晃的評價非常之高。事後曹老闆更是將全襄陽、樊城的首功歸在了徐晃的頭上。


從曹操的態度來看,襄樊之圍兇險至極,徐晃這一戰能夠取勝,幾乎是一個奇蹟。

那麼?徐晃是如何取勝的呢?是依靠東吳的幫腔嗎?

顯然不是的!是東吳幫腔在後,徐晃擊敗關羽在前,這點史書中有明確記載的。接下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樊城之戰的具體經過。

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一、關羽大勝

首先是關羽出兵包圍襄陽、樊城,曹操遣于禁統領七軍支援。恰逢天降大雨,導致漢水爆溢。于禁等七軍皆被山洪淹沒,關羽指揮船隊攻擊,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打算以遷都的方式來避其鋒銳,但被司馬懿、蔣濟勸阻。

二、司馬懿、蔣濟獻計

二人向曹操建議,一方面聯合孫權,一方面遣一上將援救樊城。曹操於是遣徐晃領軍支援樊城。而東吳方面,還沒等到曹操主動找孫權,孫權自己就坐不住了。於是率先遣使至曹,要求聯合曹操夾擊關羽。因為在此之前,關羽對東吳的湘關用兵,搶奪了東吳邊境的軍糧,致使本來就非常忌憚關羽的孫權恐懼感更甚。


三、徐晃擊敗關羽,解除了樊城之圍

徐晃在樊城大敗關羽,長驅直入,連破十重鹿角。關羽見大勢已去,遂撤出了樊城的包圍圈,退守在沔水附近。沔水仍然隔絕不通,襄陽之圍尚存。原文如下:

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四、呂蒙白衣渡江,關羽還攻江陵

接下來便是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獻城投降。呂蒙占據了南郡。而與此同時,陸遜攻下了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在夷陵附近,以防備蜀中的援軍。關羽聽聞荊州已失,立馬解除了襄陽的隊伍,趁著自己主力大軍都在,火速往江陵方向進軍,準備趁機搶回南郡。屯駐在當陽、麥城。

曹魏聽聞關羽撤軍後,並沒有引軍追趕。起初曹仁打算追趕,不過被趙儼及時勸阻。趙儼認為,如今讓關羽去攻打孫權,曹魏則可以坐收漁利。

五、呂蒙「存恤耆老」,關羽眾叛親離

關羽想打回南郡,但他忘記了,他手中是一群荊州兵。你讓荊州兵去攻打他們在自己的家園,屠殺他們自己的妻兒,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另外呂蒙又實施了「存恤耆老」政策。給荊州人意想不到的待遇。因此!關羽手下的士兵毫無鬥志,都爭先恐後都投降了呂蒙,去跟他們的家人們團聚了。

不久後!孫權親自領大軍到江陵,關羽見大勢已去,假意請降,暗中卻往麥城方向撤退。孫權遣潘璋、朱然等追擊,關羽經過麥城,退往漳鄉,最終在漳鄉與臨沮交界處被馬忠所俘。

因此!徐晃擊敗關羽在先,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在後。即便沒有呂蒙的幫腔,也改變不了關羽被徐晃擊敗的事實。徐晃擊敗關羽,絕對是硬實力的體現,是他的幾番戰術運用得當,關羽頻繁中計所致。

那麼?徐晃用了哪些計謀?

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虛張聲勢,步步蠶食

起初徐晃推進到陽陵坡,由於兵力不足,並沒有繼續前進。關羽聞知後,立馬派兵增援偃城,試圖阻止徐晃支援樊城。但是!徐晃並不正面進攻。而是用「虛張聲勢」的計謀,假意截斷偃城的歸路,困死城中的隊伍。北伐軍果然中計,還未及徐晃攻打,他們便不戰自敗,自燒營壘撤走了。

因此!徐晃得以占據偃城,使偃城、陽陵坡兩面營寨得以連成一片。為他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聲東擊西,出其不意

關羽在圍頭、四冢皆有大量的屯軍,徐晃考慮的兩面進攻壓力太大。於是採用「聲東擊西」計謀,揚言攻打圍頭,暗中對四冢用兵。關羽果然中計,領五千精兵火速支援圍頭,而忽略了四冢的防禦。當他得知四冢告急之後,再領軍支援過來,可惜為時已晚了。

第三、長驅直入,勇者得前

關羽設下了十層關卡,想以此打消徐晃追擊的念頭。但徐晃置若罔聞。一鼓作氣,連下十層鹿角,長驅直入將關羽打得大敗,投沔水而死者不計其數。這就是考驗一員戰將的膽氣,足見徐晃是個智勇雙全的良將。


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不以一戰論高低。關雲長威震華夏,徐公明長驅直入。都可謂世之良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