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詩歌100強(下),人生至少讀一遍

國學書院0108 發佈 2019-12-22T10:20:05+00:00

51.《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

51.《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别致。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真正的詞!比真正的「詩」還美)


52.《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裡左衝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千古名句(和上面那首詞不相上下)
53.《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漢族,世稱「孟襄陽」,清·陸風藻《小知錄》「詩星,孟浩然也。」 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真正的詩!排得這麼靠後是我的一大失誤)
54.《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詩人,20歲,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壯,便已窮經典之奧。如此有才華之人,可惜終不見用,天也不假其年。這也是一切有才華的正直知識分子的常見結局。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之一,聲名顯赫)
55.《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舊唐書》作王瀚),唐代邊塞詩人。《涼州詞》:唐代樂府曲名,是歌唱涼州一帶邊塞生活的歌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這詩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喜此詩者甚多)
56.《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後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錦瑟》詩歷來被視為詩中之謎,千餘年來注家蜂起,眾喙不一,評騭幾至互為牴牾,為歷代詩家所難。然而華美的詞藻,精工的對仗,含蓄的用典,幽遠的意境,巧奪天工的境界,可謂匪夷所思!這是一首隻看文字便可產生無限美感和聯想的絕唱。(唐朝「三李」之一的代表作,體現律詩美的代表作)
57.《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是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間餞別秘書省校書郎李雲之作。李白 (701—762年),生於公元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此詩的重點不是寫離情別緒,而主要是感懷,抒發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的牢騷。此詩如橫空出世,響遏行雲,幾乎句句都是精華,是李白詩的代表作之一。(真正的詩!讓人愛不釋手的詩,可惜地位不是特別高!)
58.《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相見歡》廣為流傳,《相見歡》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全詞區區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淒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淒涼的環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訴如嘆,淒婉動人,明白如話,句句精彩。(非常出名的詞,排在這裡是我瘋了)
59.《回鄉偶書(其一)》·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著名的《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老少皆知,尤其是第一首。第一首全詩二十八個字中無一生僻字,不用一個典故,都是家常話。但並不是一覽無餘,它寄寓著可以供人反覆咀嚼,反覆尋味,層層追索,層層補充的情致。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續篇。陸遊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從賀知章這首詩里,我們可以領會「偶得」二字,有得之於生活,得之於心底的意思。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差點沒上榜,該詩在「七絕」位置我認為是十名開外,但此詩感情豐富,影響巨大!不進入百強將削弱此排行榜)

60.《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南宋時期愛國詩人。文天祥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過零丁洋》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尾聯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讚歌。全詩格調沉鬱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現在排上也遲了)
61.《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這首《水龍吟》,不僅在詠物方面「壓倒今古」(張炎《詞源》),而且「和韻而似原唱」(王國維《人間詞話》),其詞心詞境不惟迥出時人,直使後人難能為繼,因而值得我們特別注意。《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蘇東坡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我們不僅從中領略了豪放派詩人的婉約風格的一面,這首詞獨具的藝術魅力,給予了我們不盡的審美享受。(比上面的詞差)
62.《憶秦娥·婁山關》·毛主席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毛主席不只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感情豐富、才氣縱橫的詩人。他不只是馳騁政壇,策馬疆場,也曾暢遊於中國浩瀚的詩詞王國,創作出雄奇瑰麗的詩篇。毛主席的詩詞雖然仍依聲韻,遵音律,採用中國傳統的舊體詩的形式,但他卻是「舊瓶裝新酒」,為舊體詩的形式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內容。毛主席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他所有詞作中絕對第一流的作品,寫景狀物、抒發胸臆,堪當精品。 一代詞宗柳亞子先生曾對他的詩詞高度評價:「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毛主席同志瓣作品,憑藉著高度的思想性和巨大的藝術成就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輝煌奪目的篇章。(很多人評價為毛詩詞第一,不比上面的詞差多少)
63.《浪淘沙》·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這首詞表達慘痛欲絕的國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謂「語語沉痛,字字淚珠,以歌當哭,千古哀音」。詞的格調悲壯,意境深遠,突破了花間詞派的風格。(李煜代表作)
6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的詞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其代表節之一,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前面沒有位置,慚愧!)
65.《望廬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其詩風格豪放飄逸洒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李白的詩,高昂則黃鐘大呂,金聲玉振;低回則浪漫奇絕,靈思奔涌。此詩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 「入乎其內,發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備。」這是古人對此詩的評價。這首千古名篇,一直激發著國人的愛我中華的豪情,此詩乃李白代表作之一。(千古名篇,絕對是古代最出名的詩之一。)
66.《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作為一個性情耿介的英雄,辛棄疾寫詩也氣魄非凡,並且毫不做作。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已達到了人詩合一的境界。本詞格高氣盛,體悟深刻又用語清疏,滿腔鬱憤化若無痕,又字字深入人心,讀完全詞,這種感受殊為強烈。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嘆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氣魄非凡,千古絕唱!)
67.《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隻言片語,說得泰山色氣凜然,為萬古開天名作。「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後兩句,囊括十萬里,雄闊磅礴,俯視今古,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杜詩「當以是為首」?杜甫壓卷何其多!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是「五言古詩」,並非「五律」)  
68.《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而最為突出的便是他的愛情詩。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總之,此詩乃義山詩中最為傳誦的名篇,綿緲深沉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悽苦而不失優美。(無題詩堪稱一絕,喜歡這首詩的人極多)
69.《登幽州台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登幽州台歌》和《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傑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詩開創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杜甫稱讚他:「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白居易贊他:「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們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元·方回稱「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 (既是詩,也是經典名句!詩以佳句為主!)
70.《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曲》(《陽關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王維的五言或七言絕句,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個人感覺排名應該在王之渙《涼州詞》之下,藝術水平在杜牧 《清明》和自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之上,總之很是著名)
71.《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傑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詩歌的成就也很高。《江雪》歷來為人們所稱誦,《江雪》不是一首簡單的詩,而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一個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詩人自我的內心的袒露,一種人格的閃光。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詩如其人,詩如其心。難怪范晞文把《江雪》列為唐詩一流之作,給予高度地評價:「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一首之外,極少佳者。」 柳宗元是傑出的,能寫出《江雪》詩的柳宗元更是名留千古…… (唐人絕句名篇)
72.《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詩聖杜甫創作的五言律詩《登岳陽樓》被譽為古今「登樓第一詩」,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然,毫不費力。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百強太少了,好詩太多了)
73.《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詩學杜甫而有獨創,骨氣豪宕,風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絕,為晚唐大家。《千家詩》中有一首被認為是杜牧所寫的《清明》詩,一千多年來為人所傳誦。這首詩意境優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尋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此詩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一千多年來為人所傳誦)
74.《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此詩為王維一「流」,可謂意態橫生,妙趣無窮!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山水詩的代表作)
75.《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現存白詩近三千首。數量當推為唐代詩人之冠。他的詩除了狀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諷刺封建統治,表達心中的不滿,其中《賣炭翁》和《新豐折臂翁》的代表性和藝術性很高。《賣炭翁》的序是「苦宮市也」,就是要反映宮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白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賣炭翁》是《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地位很高,詩味不是很濃,在王維的名律之下是對的)
76.《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唐代詩人李賀(790~816)號稱詩鬼,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雁門太守行」系樂府舊題。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李賀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意象新奇,設色鮮明,想像豐富而奇特,這是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在我國古代反映邊塞戰爭的詩篇中,這是一首壯烈雄奇、影響較大的佳作。李賀生在李白、杜甫死後二十多年,韓愈、白居易、柳宗元、韋應物、孟郊等競起爭鳴的時代。他在構思運筆上費了一番「苦心孤詣」,他的作品使雄健豪放、名高一世的韓愈為之心折,並在逝後十幾年即為後代西崑體所宗的溫庭筠、李商隱所效而屹然成了唐代詩歌中的一派。經歷宋、元、明、清一千多年,他的詩歌一直為詩人們師法、摹擬。


77.《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眾多的歌詠廬山的作品中,蘇軾的西林寺題壁詩與李白《望廬山瀑布》同樣著名。但兩首詩的藝術構思卻大不一樣:李白通過香爐峰瀑布一處景色的描寫,烘托廬山的磅礴氣勢,激發人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蘇軾則沒有描寫具體景特,而是概括抒寫瀏覽廬山的總印象,從中揭發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讀者的思考和領悟,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詩到蘇黃盡」——指唐詩(或狹義上的詩歌)到蘇軾和黃庭堅就結束了,後面也沒有很好的詩人和詩了。(非常著名,宋詩的代表作,但感覺比其他名詩的少了一些詩味,故後之)
78.《西塞山懷古》·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中期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有「詩豪」之稱。這首詩為後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傑作。七律當以工部為宗,附以劉夢得、李義山兩家(延君壽《老生常談》) 。《唐詩鼓吹箋注》稱首聯一雄壯一慘澹,後四句於衰颯中見其高雅自然,於感慨中見壯麗,是「唐人懷古之絕唱」。《一瓢詩話》云:「似議非議,有論無論,筆著紙上,神來天際,氣魄法律,無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傑作,自然壓倒元、白。」 俞陛雲《詩境淺說》:「余謂劉詩與崔顥《黃鶴樓》詩,異曲同工。……且七律詩能前四句專詠一事,而勁氣直達者,在盛唐時,沈佺期《龍池篇》、李太白《鸚鵡篇》外,罕有能手」。(劉禹錫的代表作,其七律成就只居杜甫和李商隱之後)
79.《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後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並與李商隱並論,稱為「小李杜」。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千百年來素負盛譽,文學地位應該在他的《泊秦淮》之上)
80.《雨霖鈴》·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雨霖鈴》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鈴》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業寫詞的詞人,柳詞的點染技巧,確實達到很高的成就。柳詞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應看到柳詞有的句子過於平俗,尚欠文雅。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81.《摸魚兒》·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風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此詞借傷春,閨怨的傳統題材,抒發對國勢衰微的憂慮,以及報國無門的沉痛心情。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反映出辛棄疾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字面上傷春弔古,骨子裡憂國憂時。全詞筆致婉曲,寄託遙深,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無窮。 夏承燾先生曾以「肝腸似火,色笑如花」八字讚譽此詞,推為詞中極品。(詞中極品)
82.《正氣歌》·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故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正氣歌》為南宋名臣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獄中三年,受盡各種威逼利誘,但始終堅貞不屈。1281年夏,在濕熱、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寫下了與《過零丁洋》一樣名垂千古的《正氣歌》。(名垂「千古」而已,藝術力量和傳誦力稍弱)
83.《贈白馬王彪》·曹植
(序曰: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   
其一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   
其二 太谷何寥廓,山樹郁蒼蒼。霖雨泥我塗,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岡。修坂造雲日,我馬玄以黃。   
其三 玄黃猶能進,我思郁以紆。鬱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反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其四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其五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其六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其七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贈白馬王彪》一詩共分7章,表現了曹植恐怖、悲傷、痛恨和憤怒相互交織的複雜感情,深刻地揭發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尖銳矛盾。《贈白馬王彪》一詩,是繼屈原離騷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首長篇抒情詩。詩的正文共80句,400字,篇幅之長,結構之巧,感情之深都是在古典文學作品中罕見的。全詩氣魄宏偉,結構的渾然一體,和各章之間運用轆轤體有密切的關係。杜甫無疑受到過曹植的影響,他說過:「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話。(文學地位很高,民間影響稍小,應該在《正氣歌》之下)
84.《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在這首詞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面。千百年來,它曾經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項羽的故事千古流傳,項羽的這首《垓下歌》也成為一首千古絕唱。(藝術在《贈白馬王彪》之下)
85.《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作者無考,出自《漢樂府》。本篇是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很見匠心。《上邪》是熱戀中的情人對於愛情的誓言。它語言質樸、參差不齊、全無修飾,卻有令人驚心動魄的力量。獨特的抒情方式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深情奇想,確實是「短章之神品」。這首古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略次於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86.《沁園春·長沙》·毛主席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主席(1893~1976)偉大的無產階級詩人。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主席詩詞時曾這樣說:「毛主席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也是主席詩詞中最廣為傳誦的幾篇詩篇之一。 (在《正氣歌》之上,實可排在50名內)
8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與高適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全詩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名句。在藝術上,這首詩給人一種奇麗新奇的情趣。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岑參經常被選評選為唐代十大詩人之一,原因是他的邊塞詩成就和影響力極大)
88.《詩經·小雅·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啟用,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

我戌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也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業業。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綜觀全詩,《採薇》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採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採薇》一篇確是《詩經》中最好的篇章之一。(排得靠後了,但真的沒辦法)
89.《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前人說蘇軾是以詩為詞,辛棄疾是以文為詞,這當然有些簡單化,但確實也指出:到了辛棄疾手中,詞的語言更加自由解放,變化無端,不復有規矩存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宋詞中的不朽之作,是辛詞名作之一,是輝煌的慢詞篇章,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實內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手法把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慚愧,前面沒有位置了)
90.《梁甫吟》·李白

長嘯梁父吟,何日見陽春?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不拜逞雄辨,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轉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況我輩當群雄!
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欲。
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
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觸關閽者怒。
猰貐磨牙競人肉,騶虞不折生草莖。
手接飛猱搏雕虎,側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力拔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
梁父吟,聲正悲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臲阢當安之。
這首詩可能是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時的作品。作者通過呂尚、驪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話傳說,表達遭受挫折的憤懣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願望。這首大詩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淋漓悲壯,是我國詩歌藝術寶庫的一篇浪漫主義傑作。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太白此詩則抱才而專俟際會之時」。吳生《古今詩范》卷九:「雄奇俊偉,韓公所謂光焰萬丈者也。通體設喻,所以錯落而雄深。」也有批評家認為「篇法不甚穩密,辭意錯亂而無序」。詩中抒寫遭受挫折以後的痛苦和對理想的期待,氣勢奔放,感情熾熱,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我國詩歌藝術寶庫的一篇浪漫主義傑作)
91.《敕勒歌》斛律金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是我國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韓卑族間流傳的一首民歌,在中國古典文學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敕勒歌》的作者相傳是東魏開國皇帝高歡的部將斛律金,斛律金即作《敕勒歌》,並帶頭領唱,高歡也隨之附唱,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軍營中廣傳,留傳到今。(流傳很廣,但對詩歌發展影響不深,故後之)
92.《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白居易的閒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前人於此詩好評甚多,《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相信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詩之一!)
9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能詩,尤長於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晚年在陝西賑濟饑民時,寫了九首懷古曲。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 ,氣勢飛動。作者縱筆酣寫山川的壯美,賦於它以強烈的感情。沉鬱的聲調,產生悶雷滾動般的效果,使人心靈震撼。「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這八個字,鞭辟入裡,精警異常,恰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使全曲閃爍著耀眼的思想光輝。(元曲第二「金曲」)
94.《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膾炙人口,廣為傳誦)
95.《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就全篇而言,這首寫神話故事的詞,句句是天上,句句寫雙星,而又句句寫人間,句句寫人情,天人合一,成為千古抒情絕唱。
96.《燕歌行》·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經過慘澹經營而至於渾化無跡。《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燕歌行》是足與《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蜀道難》《春江花月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琵琶行》這等瑰麗多姿、流光溢彩的絕世名篇相持並論的。(邊塞詩中的傑作,千古傳誦)
97.《南山詩》·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覯。

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稜角,縷脈碎分繡。

蒸嵐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

大哉立天地,經紀肖營腠。   
厥初孰天張,僶俛誰勸侑?

創茲朴而巧,戮力忍勞疚。   
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呪?

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   
嘗聞於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詩,惟用贊報酭。
南山就是終南山,韓愈好游奇山,他筆下的《南山》詩雄奇恣肆,卓犖不凡。此為五言古詩,計一百零二韻,分三段。第一段至「陰霰縱騰糅」,自「昆明大池北」至「脫險逾避臭」是第二段。「昨來逢清霽」起,至「蠢蠢駭不懋」為第三段前層。程學恂說:「讀《南山詩》,當如觀《清明上河圖》,須以靜心閒眼,逐一審諦之,方識其盡物類之妙。又如食五侯鯖,須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極百味之變。」此評極是。《潛溪詩眼》曰:「孫莘老嘗謂老杜《北征》勝退之《南山詩》,王平甫以為《南山》勝《北征》,終不能相服。」 《南山》受到歷代不少大名家的讚嘆和比較。
9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治所在今江蘇揚州)人,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張若虛在詩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表明唐詩意境的創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清末王闓運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嘆是饒舌,幾乎是瀆褻……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也有人認為此詩詞藻媚俗、羅嗦無實、苦澀難懂,認為好的詩詞就應該像是絕代風華的美女讓人一見驚為天人,而不是靠一些專家用一大堆辭藻來分析才有所感悟。(孤篇壓倒全唐!但此詩是清之後才如此被認同)
99.《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楊慎所作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這首詞用來概括《三國演義》的主題竟然恰到好處。其詞很有魅力,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在《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之下,愛此詩者甚多,可文學地位和歷代人們的評價不高,也許跟不是出自名家之手有關。)


100.《長安古意》·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凰吐流蘇帶晚霞。

百丈遊絲爭繞樹,一群嬌尾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台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凰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蕭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顧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粱,羅幃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這是盧照鄰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盧照鄰,「初唐四傑」之一,擅長歌行。在同類題材的作品中,不僅左思的《詠史(濟濟京城內)》、唐大宗的《帝京篇》無法比擬,就是駱賓王的《帝京篇》和王勃的《臨高台》,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也略遜一籌,可說是初唐劃時代的力作。 難怪胡應磷極口稱讚:「七言長體,極於此矣!」在七古發展史上是可喜的新聲,而就此詩本身的藝術價值而論,也能使他被譽為「不廢江河萬古流」。 (100強最次的也是劃時代力作)

圖文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