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層交換機和三層交換機,你了解多少呢?到底有啥區別呢?

攻城獅成長日記 發佈 2020-03-17T03:54:29+00:00

OSI模型OSI是一個7層功能協議模型,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工作當中常用用的交換機,那麼你對交換機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二層交換機和三層交換機的具體區別嗎?下面一起來回顧一下二層和三層交換機有什麼區別吧。

OSI模型

OSI是一個7層功能協議模型,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 物理層:實現物理信號的發送、接收,以及該介質的傳輸過程。
  2. 數據鏈路層:建立邏輯意義上的數據鏈路,實現數據的點到點或點到多點方式直接通信。
  3. 網絡層:實現數據從任何一個節點到任何另外一個節點的整個傳輸過程
  4. 傳輸層:建立、維護和取消一次端到端的數據傳輸過程,控制傳輸節奏的快慢,調整數據的排序
  5. 會話層: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確定雙方是否應該開始進行某一方發起的通信。
  6. 表示層: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以確保一個系統生成的應用數據能夠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所識別和理解。
  7. 應用層:向用戶應用軟體提供豐富的系統應用接口

二層交換機

二層交換機工作於OSI模型的第2層(數據鏈路層),故而稱為二層交換機。二層交換技術發展比較成熟,二層交換機屬數據鏈路層設備,可以識別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並將這些MAC地址與對應的埠記錄在自己內部的一個地址表中。

具體的工作流程如下:

(1) 當交換機從某個埠收到一個數據包,它先讀取包頭中的源MAC地址,這樣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機器是連在哪個埠上的;

(2) 再去讀取包頭中的目的MAC地址,並在地址表中查找相應的埠;

(3) 如表中有與這目的MAC地址對應的埠,把數據包直接複製到這埠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應的埠則把數據包廣播到所有埠上,當目的機器對源機器回應時,交換機又可以學習一目的MAC地址與哪個埠對應,在下次傳送數據時就不再需要對所有埠進行廣播了。

三層交換機

三層交換技術是在網絡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數據包的高速轉發。簡單地說,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三層轉發技術。三層交換機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換機。

三層交換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區域網中網段劃分之後,網段中子網必須依賴路由器進行管理的局面,解決了傳統路由器低速、複雜所造成的網絡瓶頸問題。

三層交換機和二層交換機的具體區別:

一、工作的方式不相同

二層交換技術是發展比較成熟,二層交換機屬數據鏈路層設備,可以識別數據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據MAC地址進行轉發,並將這些MAC地址與對應的埠記錄在自己內部的一個地址表中。

三層交換機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換機,三層交換機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區域網內部的數據交換,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為這目的服務的,能夠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轉發。對於數據包轉發等規律性的過程由硬體高速實現。

二、工作的模式不同

傳統交換技術是在OSI網絡標準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進行操作的,而三層交換技術是在網絡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數據包的高速轉發,既可實現網絡路由功能,又可根據不同網絡狀況做到最優網絡性能。

二層和三層交換機最基本的區別就是,三層交換機具有路由功能,可以看作是網絡層的設備

三、交換的方式不同

三層交換是相對於傳統交換概念而提出的。眾所周知,傳統的交換技術是在OSI網絡標準模型中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進行操作的,而三層交換技術是在網絡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數據包的高速轉發。

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三層轉發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