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最糟的後傳,最糟的星戰

銀幕篩查機 發佈 2019-12-22T13:37:43+00:00

影片質量:3/5不推薦觀看有劇透引言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幾乎是本能地在豆瓣上打了四顆星,但卻沒有四顆星的喜悅;想趁熱留下幾句新鮮的評語,但卻頓覺乏善可陳,只能在四顆星上留下兩個字:「保守」。

影片質量:3/5

不推薦觀看

有劇透


引言

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幾乎是本能地在豆瓣上打了四顆星,但卻沒有四顆星的喜悅;想趁熱留下幾句新鮮的評語,但卻頓覺乏善可陳,只能在四顆星上留下兩個字:「保守」。回到家中,越想越鬱悶。在看了一集《曼達洛人》,打了一段《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後,我怒氣沖沖地回到豆瓣上,手起刀落——把四星改成了三星。

還是沒忍心下死手哇。

以上,就是一個鐵桿星戰迷真實的心路歷程。

我對《星球大戰9》不滿嗎?

是的,我很不滿。《星球大戰9》一出,後傳三部曲立刻變成了最糟的三部曲;而《星球大戰9》則是最糟的一部後傳——因此可以說,它也是最糟的一部星戰。

1.最糟的三部曲

為什麼說後傳三部曲是最糟的三部曲?我們來比較一下。

(1)正傳三部曲

《星球大戰》的起點,是1977-1983年上映的所謂「正傳三部曲」(第4-6部只不過是後來賦予的序號)。這套三部曲,在今天看來,似乎只是一個平庸的少年冒險故事。

但它首先勝在用劃時代的技術把這個故事搬到了太空。把一個故事換套皮,這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阿凡達》也不過是把《與狼共舞》搬到了太空而已,依然備受讚譽,不知道四十年後它會不會落得與正傳三部曲一樣的窘境?所以說,脫離時代來討論電影都是耍流氓。

其次,正傳三部曲雖然故事套路,但主題還是有一點高端的,比如它利用了「弒父」這一西方文學中的常見主題,營造出了極佳的戲劇效果。當年達斯·維達斬斷少年盧克的胳膊後那一句「我是你父親」驚掉了多少單純觀眾的下巴?

之前,老狐狸克諾比一直在向盧克強調維達於他,有殺父之仇;而兩人又恰好分屬善惡兩大陣營,可謂不共戴天。而這句台詞的妙處就在於它在一瞬間模糊了前面的劇情奮力建立起的涇渭分明的敵我、善惡界線,為父子在三部曲終章的對決增加了複雜性與無形的壓力:兩人都需要打敗對方,但他們都不想傷害對方。兩人也不再是前兩部所表現出來的單純的善與惡的化身;在決戰中,善惡同時存在於兩個人的心中。最終,少年既戰勝了父親,又拯救了父親,並告訴我們:你的選擇定義了你這個人。

世界也許複雜而醜惡,但我卻選擇簡單與美好。這種樂觀主義是那個時代的人會相信的;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有感染力。

(2)前傳三部曲

1999-2005年的前傳三部曲為了銜接正傳,講述了共和國蛻變為帝國、英雄隕落為反派的故事。得益於更充足的資金、更先進的技術,前傳三部曲展示的世界遠比正傳三部曲宏大、登場人物也更多,完全是一出具有神話史詩氣質的悲劇:一個政治腐敗、貧富分化的共和國正走向不可避免的沒落,分裂與內戰隨之而來。鬥爭的各方英雄輩出,卻回天無力,反被小人所利用。戰爭成了獨裁者上位的幫凶,主角們為了理想與愛情,在夾縫中掙扎,卻不可避免地迎接自己的悲劇宿命。

前傳三部曲充滿現實性、黑暗性與悲劇性,與正傳三部曲的氣質截然不同。

這種主題的轉向當然也與時代不無關係,觀眾們拒絕再相信那種單純的「好人打壞人」的故事。就在同時期,奇幻領域中,「舊史詩奇幻」也開始向「新史詩奇幻」轉向,《指環王》那種善惡對決模式被拋棄了,《冰與火之歌》的「人性」主題開始獲得追捧。這與《星球大戰》內部的主題轉向何其相似。

當然有粉絲對前傳與正傳差異過大表示不滿,但不可否認的是,前傳三部曲大大拓展了「星戰」故事的邊疆,一個例子就是後來口碑逆天的動畫連續劇《星球大戰:複製人戰爭》,它拓展了前傳的歷史,並對體制與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探討。

(3)後傳三部曲

後傳三部曲基本上復刻了正傳三部曲,特別是J.J.艾布拉姆斯導演的7和9(8我們一會兒另說),只不過是把少年冒險故事變成了少女冒險故事。

如果有人認為,星戰粉絲就應該看這些與時代嚴重脫節的老套路,謂之「致敬情懷」,那我無話可說。

但問題是,這個照著老套路抄的後傳三部曲,卻比正傳三部曲還要差,毫無情懷可言。

故事,都是老套路,這個二者算打了個平手;那麼主題呢?把「我是你爸爸」變成了「我是你爺爺」,這有任何意義嗎?西斯皇帝帕爾帕廷的設定就是伏地魔、索隆那樣的邪惡代言人,他與孫女之間會有什麼情感糾葛?最後還不是比誰拳頭大、原力猛?又回到最單純的善惡對決上去了,而且比正傳還要單純。

所以千萬別說《星球大戰》就是老套路集合,後傳三部曲這才叫老套路集合,四十年前的正傳三部曲的手法都比它先進。

2.最糟的後傳

後傳三部曲這麼糟,我們得來分分鍋。先說結論,這個鍋,9>7>8。也就是這三部曲中,我認為8拍得最好——有趣的是,也有很多粉絲最討厭8。但我們還是從7說起吧。

(1)《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三部曲的首部很重要,它奠定了整個三部曲的基調。可以說,這個「復刻」的基調,就是這一部定下來的:反抗組織和第一秩序分別復刻了正傳三部曲的起義軍和銀河帝國。往後再怎麼演,也逃不出這個框架。

這種復刻,其實決定了整個三部曲的故事應該是悲劇性的:仔細想想,三十年過去了,銀河系還在上演著同樣的故事,三十年前英雄們的努力全部白費,這不悲劇嗎?

當然,更悲劇的是主創們太懶,不願意像前傳三部曲那樣挖掘創新點。

但不管怎麼說,《星球大戰7》上映前後,一系列相關的正史小說、漫畫出版,都力圖對歷史的這種不斷悲劇性重演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起義軍改組的新共和國厭倦了戰爭,採取綏靖政策,力求與第一秩序相安無事,只有一些有遠見的人士以私人身份組建反抗組織與其對抗。總之,平庸的依舊平庸,邪惡的依舊邪惡。

如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其實也未嘗不可。但《星球大戰7》中對這些並無提及,只是安安穩穩地復刻了一遍《星球大戰4》,一點兒也沒讓觀眾多想。那時我還天真地以為,這只是個開始,更宏大的世界會在後面展開。

(參考閱讀:【影評】《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銀河,你往何處去?)

(2)《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星球大戰8》的導演,換成了萊恩·詹森。他今年的《利刃出鞘》備受好評,但當年的《星球大戰8》可沒少給他招黑。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這部作品確實有很多情節上的問題,二就是它與《星球大戰7》的氣質迥然不同——有點類似於前傳與正傳的那種不同,更現實,更黑暗。就連這一部里盧克的形象,都更接近前傳末期他那即將黑化為維達的父親安納金的形象。這是很多粉絲無法接受的(這其實就見仁見智了)。

此外,它也像前傳一樣,有對社會背景的展示(如坎托灣的貧富分化),有對制度的思考(如絕地制度),還有對個人英雄主義、二元是非觀等的批判(如DJ說「好人,壞人,都是編的」)。

詹森確實是一個很會將星戰與現實結合的導演。他還為小說《星球大戰:血脈》提供了很多想法,而這是一部描寫新共和國議會黨爭的小說。

在電影中,凱洛·倫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他大膽地聲稱:「殺死過去。」這句話頗有一語雙關的感覺,既點出了他墮落為反派的原動力,是一勞永逸地解決銀河系幾十年的恩怨;又表明了導演推陳出新的決心。

所以,《星球大戰8》縱然在情節上有很多問題,但它至少試圖去給後傳三部曲提供一個具有現實性的故事背景,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而不是單純地悶頭復刻、復刻、復刻。就沖這一點,它就比7和9要強。

(參考閱讀:【影評】《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殺死過去)

(3)《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重新拿回導筒的艾布拉姆斯,沒有繼續走詹森開拓出的路線,而是繼續回到他的復刻老路上。所以說他導的兩部電影,《星球大戰7》照著《星球大戰4》抄,《星球大戰9》照著《星球大戰5》《星球大戰6》抄,一點也不誇張。說實在的,抄一次就算了;抄兩次,只能說是懶。除了迪士尼賺錢,對藝術、對產業、對大多數觀眾沒有產生任何益處。

還有人說是8的存在影響了9的發揮,這就更可笑了。如果8也是艾布拉姆斯拍,他只會把9的這一部復刻拆成兩部,後傳三部曲就徹底是復刻三部曲了——那我覺得還不如來個8調劑一下。

結語:最糟的星戰,最好的星戰

星戰電影重啟後,已經拍了三部後傳、兩部外傳。最糟的已經說過了,下面說說我認為最好的。

《俠盜一號》。

其實它的策略與《星球大戰8》類似,都是在承接前作的基礎上,加入具有時代性的現實因素。比如《俠盜一號》中,重要角色們不再出身顯赫,而是底層摸爬滾打的小人物;義軍不再是白蓮花,有的派別簡直就跟搞恐怖主義一樣;即使義軍正統的很多鬥爭手段都處於灰色地帶,很難說清善惡。

(參考閱讀:【影評】《星球大戰:俠盜一號》:孤帆星海盡,誰記英雄名)

一個系列要持續發展,肯定是要像這樣與時俱進的。單純的故事變成複雜的故事,貴族的故事變成平民的故事,這是時代潮流,很簡單。單純地抱殘守缺,冠以「致敬情懷」之名,也許能套牢最狂熱的粉絲,但能在新時代贏得更多人的喜愛嗎?

畢竟,作為粉絲,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喜歡的作品被更多人喜歡,而不是漸漸淪為在小圈子裡樹立虛妄的優越感的工具,對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