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上將在朝鮮戰場(下)小嶺浴血,大國志成

巴山夜雨涮鍋 發佈 2021-10-13T12:55:18+00:00

(接上回)鄧華上將在朝鮮戰場(上)臨危受命,保家衛國鄧華提出了在和談中基於「實際控制線」分界的原則,在這種原則下,顯然控制的地盤越多,談判也就越有利。可是,怎麼才能控制更多的地盤呢,這就有文章可做了。我軍本來計劃在1951年夏天發動第六次戰役。

(接上回)鄧華上將在朝鮮戰場(上)臨危受命,保家衛國

鄧華提出了在和談中基於「實際控制線」分界的原則,在這種原則下,顯然控制的地盤越多,談判也就越有利。可是,怎麼才能控制更多的地盤呢,這就有文章可做了。

我軍本來計劃在1951年夏天發動第六次戰役。但是鄧華去參加停火談判時,他察覺到敵軍的防線已經構築完備,在這麼狹小的空間,敵人這麼密集的火力,我軍去發動進攻,就算能打退敵人,也會損失太大,得不償失。相反,如果用我們構築好的陣地,以逸待勞,等著敵人進攻,粉碎他們的進攻,反而可以給他們沉重打擊。

鄧華把這個意見報告了黨中央和毛主席,得到認可。於是我軍停止了第六次戰役。果然我軍停下來,美國人就不甘心了。他們連續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最終咱們以3萬多人的代價,殺傷了敵軍15萬多人,挫敗了敵人的陰謀。聯合國軍占領了少數土地,到10月咱們反攻又奪回來一部分。

接下來,雙方大規模的攻勢比較少,咱們就是按毛主席說的「零敲牛皮糖」,一點點地殺傷敵軍。1952年初彭總回國治病,志願軍總司令由陳賡代理,壓在鄧華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彭德懷、陳賡、鄧華合影)

1952年9月18日,鄧華領導了一次秋季戰術反擊,簡單說就是選擇了很多處前線敵軍比較薄弱的環節,同時以精銳部隊發動進攻,目的是消滅小股敵人。整個戰役,出動了志願軍7個軍和人民軍2個軍團,攻擊了敵軍60個陣地,其中17個陣地從此被我們控制。打退了敵人的400多次反攻,一共殲滅敵軍2萬7千多人,我軍傷亡1萬左右。

美軍被我軍捅了這一下,心裡不服。就在10月14日,他們有樣學樣,進攻我軍的前線陣地。我軍是2個連,敵人出動的兵力是兩個營,用於增援的有16個炮兵營,近300門大炮,還有200多架次的飛機。他們預計最多6天,傷亡200人就可以拿下陣地。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

當時第十五軍秦基偉軍長打來電話報告此事,鄧華聽了很激動,說:「我們等著他進攻等了四個多月了!送上門來了,好啊!」

因為早在6月,鄧華就撰寫了《論朝鮮戰場之持久戰》一文,指出「今後運動戰的可能性是大大減少。估計今後敵人必繼續向我進攻,故我之作戰方式,是積極防禦、短促突擊相結合的作戰方式。我利用有利地形,構築堅固的工事,組織各種火力,以少數兵力扼守前沿陣地,抗擊敵人,殺傷和消耗敵人」。

鄧華設計的坑道戰,專門針對美軍的火力優勢,挖掘很多坑道。敵軍炮火來的時候,咱們的人躲進坑道里,陣地上只放幾個人引導咱們的炮火攔截。等敵人的步兵上來時,咱們的人再從坑道里出來,和敵人爭奪表面陣地。

鄧華敏銳地覺察到,上甘嶺會成為雙方決戰的地點,因此一面下令十五軍嚴防死守,一面命令剛剛打完反擊戰路過五聖山的第十二軍就地加入上甘嶺戰鬥,還迅速調集喀秋莎火箭炮等炮兵部隊來支援作戰。

美軍原本以為一次衝鋒就能拿下的陣地,卻被我軍擋住。雙方在此反覆爭奪。志願軍一線將士表現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而美軍也被迫投入越來越多的兵力與火力。最後,戰鬥持續了43天。在僅有3.7平方公里的兩個連陣地上,敵軍投入6萬多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發射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把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兩米,最終卻付出2萬多人的傷亡代價,鎩羽而歸。我軍也投入了4萬兵力,傷亡1.1萬多人。鄧華指揮的上甘嶺戰役,最終挫敗了美軍的戰爭信心,讓他們意識到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這以後,美軍再沒有發動過團以上規模的進攻。

為了紀念上甘嶺戰役,鄧華將軍的外孫有一首詞


八聲甘州 血戰上甘嶺


望連年血戰不能平,腸斷碧雲秋。

聚滿城硝火,渾天霹靂,爆向荒丘。

駕鶴乘龍跨海,傾國擊中流。

窮盡乾坤力,此戰當休。


一劍萬人英氣,向苦寒高處,再劃吳鉤。

任當胸熱血,澆熄敵槍頭。

灑江山元龍豪氣,守家園故國自無憂。

和平事,至今誰鑄,此戰方酬。

陸地上的進攻失敗了,可是新上台的美國總統艾森豪,還想用他二戰中的經驗,再次發動登陸戰。朝鮮半島是個狹長的半島,登陸確實很難防範。鄧華針對性的進行了部署,正面配置14個軍,西海岸7個軍,東海岸4個軍,又新修建了兩條鐵路和4條公路,使得各防區連為一體,更在東、西海岸構築了總長720公里,縱深10多公里的以坑道和鋼筋水泥工事為骨幹的陣地,囤運了大量物資。鄧華向黨中央莊嚴保證:「敵人的任何進攻,不管它是從正面,還是從東、西海岸來,我們都可以對付。而我們在正面的反擊,可以放手作戰,無需再有後顧之憂!」

有了這樣的準備,艾森豪也不敢再來侵犯。1953年4月26日,雙方恢復了談判。6月,雙方初步達成協議,但李承晚的南韓軍隊卻還在叫囂要單幹。於是,鄧華又在7月指揮了金城反擊戰,殲滅敵軍7萬多人,收復領土100多平方公里。

(電影《金剛川》就是以金城反擊戰為背景)

7月27日,韓戰停火協議簽署,抗美援朝取得了勝利。在3年中,鄧華先後被朝鮮授予了3枚一級國旗勳章和3枚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以上,就是鄧華上將在朝鮮戰場為祖國,為人民奮戰的故事。後來,鄧華因為跟彭總關係好,也曾受到衝擊,但他堅韌地挺了下來。可惜的是,剛剛得到平反,他就在1980年去世,享年70歲。

影片長津湖觀感:能回答這個問題,就能理解抗美援朝(劇透慎入)

為什麼說湖南人彭德懷是中國近現代第一名將

「奇襲白虎團」和《太陽的後裔》啥關係

百團大戰到底有多牛?法西斯妖霧中的一團驅魔火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