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皇位,武則天稱帝路上的六次謀殺

歷史趣觀 發佈 2020-03-17T05:48:43+00:00

這其中有六次謀殺對武則天的稱帝之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王皇后出身關隴貴族,背後有一大批人支持,在後宮更是樹大根深,想要搬到她簡直比搬到富士山還難。

自古以來皇位更迭都不是平穩的,裡面不知道隱藏著多少陰謀於鮮血。唐朝尤其如此,很多位皇帝都是伴隨著謀殺上位的。

例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謀殺了自己的兩位兄弟;唐玄宗的皇位是在自己的伯父、嬸嬸、姑姑的一系列謀殺下奪取的;唐代宗也是在謀殺了唐肅宗的皇后之後才登上的皇位;還有唐文宗的皇位是從被謀殺的唐敬宗手裡接過來的。不過這些皇帝的謀殺,和武則天比起來,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武則天從一個被發配到尼姑庵的前朝妃嬪,歷經52年成為一代女皇,她所經歷的謀殺自然是要多於常人。這其中有六次謀殺對武則天的稱帝之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改變武則天人生的六次謀殺。

第一次謀殺:殘殺親女

武則天在被從尼姑庵召回皇宮後,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昭儀,此時的武則天無比渴望在後宮中獲得權力,她再也不想回到冷冰冰的尼姑庵孤獨終老。但是,想要在後宮中出頭太難了,她最大的兩個攔路石是有關隴貴族支持的王皇后,和備受李治寵愛的蕭淑妃。其實在後宮中,每一個女人都是如此,如同逆水行舟,自己不前進,就會被淘汰,武則天已經沒有退路了。

但是王皇后出身關隴貴族,背後有一大批人支持,在後宮更是樹大根深,想要搬到她簡直比搬到富士山還難。因此她必須行非常手段,很快她便找到了機會。

永徽五年,武則天生下了一個女兒。小女兒非常可愛,深得高宗李治的寵愛,王皇后也特別喜歡這個小女孩,經常逗弄她。一次王皇后單獨和小公主共處,逗弄完小公主離開後,武則天竟然痛下殺手,親自殺死了自己的親女兒,然後蓋上被子,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恰好此時高宗前來看望女兒,打開被子發現女兒已經死了。

高宗大怒,下旨嚴查,經過盤問知道這之前只有王皇后來過。高宗大呼:「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抓住機會,數落皇后的罪過。皇后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高宗想要廢后,但是沒有真憑實據,朝堂上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貴族極力反對,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但是經過此事,在高宗心中已經種下了廢后的種子,和對長孫無忌等一干老臣的不滿。

而武則天則受益最大,經過此事,高宗對武則天更加寵愛,不久武則天便被晉升為妃嬪。

第二次謀殺:斬草除根,誅殺王蕭

在動搖了王皇后的地位後,武則天乘勝追擊,不久高宗就廢黜皇后,並將王皇后和蕭淑妃打入冷宮。本著斬草要除根的原則,武則天開始了第二次謀殺。

高宗是個念舊情的人,在王皇后和蕭淑妃被打入冷宮後,不久就開始思念起兩個人。高宗於是去冷宮看望二人,發現冷宮被封閉起來,只留下一個送飯的小洞,看不到人。心中很是不忍,呼喊道:「皇后、良娣還好嗎?如今在哪裡?」兩人痛哭,哀求高宗希望能救一救他們。一日夫妻百日恩,高宗也很傷心,決定釋放他們。

遍布宮中的眼線迅速報告了武則天。她知道這兩個人被放出來的話,自己離死就不遠了,趕緊下令杖責二人各一百板,截斷其手足,反綁置於酒缸之中,說:「讓兩婆子骨醉!」幾天後,王氏、蕭淑妃死去,武則天派人肢解其屍體。

自此,武則天基本掃清了自己在後宮的障礙,皇后之位已經在向她招手了。

第三次謀殺:清除老臣,插手朝堂

王皇后被廢後,高宗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是遭到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關隴貴族和老臣的極力反對。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舅,又是李世民留下的輔政大臣,權傾朝野,很多時候高宗也要禮讓三分。在立後這件事上,雙方直接起了衝突。武則天想要和長孫無忌支持自己,但是長孫無忌根本看不起她。既然不能作為盟友,那只能是敵人,這些老不死的阻擋我,那只能送他們走了。於是武則天的第三次謀殺悄然登場了。

武則天拉攏了朝堂上一批中下級官員為自己搖旗吶喊,讓許敬宗等人誣陷長孫無忌謀反。許敬宗稱長孫無忌權傾朝野,早有謀反的苗頭。高宗聽聞後很傷心,但是不忍給舅舅判罪。許敬宗以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有了台階,高宗順坡就下,也不給長孫無忌申訴的機會,直接下令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原本武則天只是想做皇后,但是救過這一系列風波後,她的身邊聚集了一批官員,不僅得到了皇后之位,更是將手伸向了外朝。之後高宗患病不能理政,政務都交給了武則天,並稱「二聖」,武則天在朝堂的權力越來越大。

第四次謀殺:後院起火,再下殺手

武則天在掃清了朝堂上的障礙後,本來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沒有想到後院起火,後宮又起風波,不得已,武則天只能再次舉起了自己的屠刀。

除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後,皇宮中還有很多嬪妃,武則天害怕有人複製自己的路,但是又不能把這些女人全殺掉。聰敏的她想到,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家裡人幫忙,如果自己家的女人可以獲得皇帝的喜愛,那自己就不愁了。於是武則天將自己的姐姐介紹給高宗。

沒想到高宗很喜歡武則天的姐姐,並且將其封為韓國夫人,本來她是武則天的姐姐,頂多就是收到高宗的喜愛,但是對武則天威脅不大。但是不久後韓國夫人病死,而她的女兒賀蘭氏繼承了母親的遺志,獲得高宗的寵愛,並被封為魏國夫人。

一邊是年老色衰的武則天,一邊是花樣年華的賀蘭氏,久而久之高宗愛情的天平就向賀蘭氏傾斜了。武則天感受到了威脅,外甥女這是要走自己的路,以後恐怕會威脅自己皇后的位子。這不能忍,必須除掉外甥女。這對於策划過多起謀殺案的武則天,這是小菜一碟。

正巧才是武則天的兩個兄弟武惟良和武懷運前來進獻地方土特產,武則天靈機一動,在食物里下了毒,馬上邀請魏國夫人過來,然後對甥女說,這是咱們家送來的東西,一塊兒吃吧。這小丫頭哪有武則天那份心計,一見是自家人送的,就吃吧,沒吃幾口,七竅流血,倒地而亡。而武惟良和武懷兩兄弟接到了一口大大的黑鍋,丟了命,妻女沒入宮中為奴。

第五次謀殺:主動出擊,虎毒亦食子

截止到第四次謀殺,可以發現武則天都是為了生存,被動的防守反擊。隨著自己權勢的提高,身邊也聚攏了一大批利益相關的人,武則天的野心大了起來,她不在滿足於皇后的位置,而是想要做一件前無古人的大事,成為君臨天下的女皇帝。

此時無論是誰,只要阻擋她走向皇位,那就必須清除。而這次她的對手,是自己的兒子。

公元656年,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冊封為太子。李弘自小聰明,好學仁孝,上到高宗皇帝,下到滿朝文武,對這位太子都很滿意。高宗出遊洛陽的時候,就留李弘在長安監國。這麼一位能幹的太子,繼位後肯定能處理朝政,而武則天自己恐怕就要躲在後宮,做個沒有實權的太后了。而且最令武則天生氣的是,李弘經常和自己對著幹。

公元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後人多認為他是被自己的母親鴆殺。

第六次謀殺:為權力又殺親子

李弘死後,高宗又立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的才能不輸於自己的哥哥,他處理政務明確公允,為朝廷內外所頌揚。但是李賢和武則天的關係並不好。

李賢曾經招集當時的學者張大安、劉納言、格希元、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詰和周寶寧等人注釋范曄的《後漢書》,書成之後,呈奏給高宗。《後漢書》中有後宮干政的教訓,以此影射武則天,武則天大為不滿。同時宮中有傳言,李賢不是武后親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韓國夫人與高宗的兒子。

當時,術士明崇儼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賴,曾對武后說「太子不堪承繼,英王(武后第三子李顯)貌類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貴」。後來明崇儼被強盜殺害,卻又遲遲抓不到兇手。武后因此懷疑是太子所為,決定對自己的兒子動手。

公元680年,武后派人揭發太子陰謀,在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作為謀反憑證,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辦理此案。高宗十分喜愛這個兒子,不願意相信,但是面對證據又遲疑了,想要寬恕李賢。武后卻說:「為人子心懷謀逆,應該大義滅親,不能赦免罪行。」於是,李賢未能洗清罪責,被廢為庶人,幽禁在長安,後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

高宗死後,武則天把持朝政,對遠在巴州的兒子仍然不放心,不久就派人逼死了自己的兒子。

經過這六次謀殺,武則天基本上掃清了自己通往皇帝之位的所有障礙,餘下的兩個兒子,一個怕老婆,一個懦弱無能,無法威脅自己。

公元690年,武則天終於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但是這條路太血腥也太孤單了,這是用自己的子女和無數人的鮮血鋪上的道路。不知道坐在皇位上的武則天是什麼感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