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出逃的下等人,卻是害死韓非的元兇之一,出身不等於能力

歷史談笑閣 發佈 2019-12-22T02:28:50+00:00

魏國作為戰國初年第一個實行變法而強大的國家,卻在戰國後期顯得後勁乏力,最終落得被秦國滅亡的結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國人才的大量流失,尤其是是吳起、商鞅、孫臏、范雎和信陵君。這五位選手可謂是國之棟樑,如果放到現在,或許可以競爭一下兩院院士。

魏國作為戰國初年第一個實行變法而強大的國家,卻在戰國後期顯得後勁乏力,最終落得被秦國滅亡的結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國人才的大量流失,尤其是是吳起、商鞅、孫臏、范雎和信陵君。這五位選手可謂是國之棟樑,如果放到現在,或許可以競爭一下兩院院士。

而從秦國的崛起和統一來看,魏國可以說是秦國的人才儲備庫,商鞅、張儀、甘茂、范雎這四位左右戰國格局的人才都出自於魏國。

這四位人才的大名如雷貫耳,其實除了這些超級人才之外,還有很多「小型」人才,這些人雖然名氣上沒有他們大,但是卻也為秦國的發展和統一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今天為讀者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來自魏國的「小人物」,雖然他籍籍無名,但是卻化解了秦國的一次重要危機,而且還是害死韓非的主要元兇之一。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姚賈。

1、姚賈展露頭腳,源於秦國一場危機

在秦王政執政期間,秦國有一次受到了來自山東六國四國聯軍的抵抗,彼時,韓國和魏國離滅亡不遠,甚至已經沒有一戰之力,而齊國的後勝收受了秦國大量的賄賂,對於秦國攻打其他國家也視若無睹、置若罔聞,就在這生死一線之間、千鈞一髮之際,以燕國、楚國、趙國、越國四國為首的國家聯合起來想要對付秦國。

秦國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朝堂上的六十多位大臣都束手無策,拿不出應對的方案,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姚賈毛遂自薦,提出讓秦王政許之以重金,讓自己帶著重金遊走於四國,以解秦國之難。

秦王政正焦頭爛額,聽到有人有擺平四國的法子,自然喜出望外,姚賈所求全部照准。四國之間本就心懷鬼胎,各有自己的小算盤,姚賈帶著重金賄賂四國的重臣,曉之以利害,三四年過後,四國聯盟還未形成對秦國的軍事同盟,就已經從內部瓦解了。

成功粉碎了四國對秦國的一次軍事威脅,姚賈便是為秦國立了大功,也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不但封為上卿,還賜封千戶。

2、姚賈初立大功,卻受到了韓非的猛烈攻擊

早在李斯還沒有成為秦國的廷尉之前,就向秦王政建議過,對付六國不能一味的只用軍事手段,更要用外交手段,尤其是用金錢去賄賂六國的重臣,能賄賂者賄賂之,不能賄賂者直接暗殺。

而姚賈遊說四國就是大打金錢牌,事實證明,金錢牌好處多多,本金小,收益大,幾乎沒有任何風險,損失的不過是一些錢財而已,得到的可是數座城池,甚至是一個國家。

這個時候,秦王政剛剛問計於李斯,對六國何時發動統一戰爭,首先攻打哪個國家,李斯回答立刻、馬上,而首先要滅掉的國家就是韓國。

韓非一生不幸,雖然貴為韓國的公子,但是不受重用。聽說秦國首先要拿韓國開刀,韓王才想起來還有一位大才韓非沒用,於是派遣韓非去遊說秦王政,希望秦王政能夠放棄滅掉韓國的計劃。

姚賈利用重金瓦解了四國的軍事聯盟以後,韓非聽說以後非常震驚,立刻上書秦王政,痛斥姚賈「三宗罪」:

其一、姚賈拿了秦王政賞賜的那麼多錢財,卻沒有多大成效,而且這些錢全都進了姚賈的私人腰包;

其二,姚賈拿著王上給的權力和國家的財產,卻結交外臣,建立自己的關係網;

其三,姚賈身份低微,人品不好。他的父親只是魏國的一個看門人,姚賈還偷盜過,局子裡有案底,相繼被魏國和趙國驅逐,這樣的人怎麼能商議國家大事呢。

3、姚賈提出「唯才是舉」,巧妙化解

秦王政是韓非的超級粉絲,曾經說過「寡人得見於此游,死不恨已」這種話,對於韓非的上書,自然是非常重視。於是質問姚賈:「是否拿著國家之寶去結交諸侯?」姚賈回答確有此事。

秦王政大怒:「你拿著公款結交諸侯,怎麼還有臉來見我?」姚賈回答:「您肯定聽了別人的讒言了,歷史上殺害賢臣的例子太多了,您聽信讒言,國家便不會有忠臣」。

緊接著秦王政又問:「聽說你是魏國看城門人的兒子,還偷盜過,並且被驅逐,有這件事嗎?」

姚賈回答:「確有此事。昔日姜太公被商紂王驅逐,最終幫助周文王滅了商朝;管仲曾是商人,卻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秦國的百里奚更是用五張羊皮換回來的奴隸,不也幫助秦穆公建立霸業。這些人哪一個出身高貴?但還是幫助君主成就了霸業。」

姚賈繼續說:「如果你用人才是看出身,商朝人卞隨,商湯討伐夏桀去諮詢,他覺得殺掉國君是恥辱,便投河自盡;夏朝人務光,商湯滅了夏桀,商湯想把君位讓給務光,他也不干,也投河自盡。他兩個都是出身高貴,道德思想水平高,但是人家不願意為你服務,這樣的人能用嗎?您現在要統一天下,是用這個人的才能,是『唯才是舉』,而不是看這個人的出身和道德水準,即使他出身再高貴,沒有功勞,您也不能賞他。」

秦王政聽完,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就放了姚賈。可是韓非這一次猛烈攻擊姚賈,讓姚賈記恨在心,最終這封上書成為了韓非的催命符。

韓非入秦的目的是為了說動秦王政不要滅掉韓國,而李斯和秦國其他大臣都堅定先滅掉韓國,即使韓非和李斯是同門師兄弟,可是各為其主,李斯也只好對韓非痛下殺手,而姚賈對韓非懷恨在心,也推波助瀾,和李斯一起逼死韓非。

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4、姚賈能夠成功,告訴秦王政,出身並不等於能力

姚賈用姜太公、管仲和百里奚的故事告訴秦王政,這三個人出身不好卻也幫助君主成就霸業;卞隨和務光道德水準高,寧願投河自盡,也不願為君主服務。

其實這幾年,社會上有一個事件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那就是「寒門出貴子」,不可否認的是,「寒門」依舊在出「貴子」,可是在中國的頂尖名校中,「寒門貴子」的身影和比例是越來越低,相比於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農村孩子的劣勢被凸顯無疑,教育資源的傾斜,讓寒門貴子沒有可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而現在社會上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言論,那就是「讀書無用論」,大學文憑真的那麼重要嗎?已經擁有本科,甚至碩士、博士的學歷,並且已經取得成功的時候,其中一些人大肆鼓吹「讀書無用論」,他們說這個社會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可是沒有這個學歷,有多少學子根本沒有機會去接觸到鍛鍊能力的平台。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讀書依然是改變他們命運的最好途徑。我到現在依然對張雪峰懟馬丁的言論記憶猶新,不是說所有的人都要去考研,而是說考研是大多數人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機會,赤裸裸的現實就是,很多公司依然強調他們看重的是能力,可是校招的時候,從來只去985和211,學歷從來都不會無用。

今天是周末,是今年考研結束的日子,在這裡希望每個考生都能考出自己理想的分數,加油!


參考文獻:《史記李斯列傳》《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