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坦言:死亡過程可能並不痛苦!仿佛有塊磁鐵,感覺舒適愉悅

環球科學大觀 發佈 2020-02-28T07:34:21+00:00

最近,一位在全球享有盛譽的醫學教授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死亡」,並聲稱死亡的過程並不像普通人想像的那樣痛苦、煎熬,反而是平和的,甚至是令人愉快的。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最終歸宿,卻又是所有人都不願面對的現實。但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最近,一位在全球享有盛譽的醫學教授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死亡」,並聲稱死亡的過程並不像普通人想像的那樣痛苦、煎熬,反而是平和的,甚至是令人愉快的。這是真的嗎?

對一個醫生而言,當一個人將要死亡時,他的大腦內部會吸收過多的氧氣,導致大腦神經迴路斷開,失去對外界感知的能力。當心臟停止跳動時,所有的生命過程都會在短時間內消散,因為沒有血液回流到大腦、腎臟和肝臟,人將變得毫無生氣、一動不動。這些正是判斷一個人死亡與否的醫學證據,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院的重症監護和復甦研究室Sam Parnia博士表示,垂死的過程是「非常舒適(very comfortable)」的。Parnia曾挽救了數千名瀕死之人,他的多部關於死亡問題的研究和著作都表明,死亡更是一種心理過程,而不是一個黑白的時刻。對大多數活著的普通人而言,死亡這種經歷可能是令人痛苦和絕望的。但太多事例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許多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人都做出過這種描述,即在感受到身旁親人的離別時,就好像他們在歡迎自己的到來,那種過程就像是明亮、溫暖、熱情的暖陽,將人們吸引到那裡。甚至在很多種情況下,瀕死之人根本不想被搶救過來,死亡的感覺是如此的舒適,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們。

研究人員認為,有瀕臨死亡經驗的人往往會回想起與家人、朋友的重逢,這種感覺並不是觸碰到所謂「來世」的證據。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可能是人體大腦通過反覆斷開、重連神經元,或是細胞中神經遞質的紊亂來最後努力「激活」自己,這一切只是下意識地想讓自己活過來。

已有研究表明,瀕死之人是可以聽到周圍的聲音並記錄周圍發生的所有對話。如此,對於那些自然死亡的人來說,即使我們在死前處於痛苦之中,死亡的過程也會變得非常舒適、幸福和安寧。益於現代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死亡這一話題已經不必局限於哲學和宗教之間騎虎難下,而是可以通過科學來深入探索的。

責編/朱張航宇

信息源:NYU Langone School of Medicin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