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忘記了初心的「娘娘」,還能在影視圈裡走多久?

黑羊八卦君 發佈 2020-02-28T08:12:12+00:00

那時候的孫儷,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跳舞和學習上,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幻想著五彩斑斕的未來。

點擊右側關注,影視圈小毒舌,每天都有最新深度八卦,等你來約!

1982年,孫儷生於上海弄堂的一戶尋常人家。她從小就特別喜歡跳舞,母親專門送她去少年宮學習。那時候的孫儷,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跳舞和學習上,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幻想著五彩斑斕的未來。

命運偏偏就是喜歡捉弄幸福的人。12歲那年,孫儷的父母離異了,媽媽只拿到了2000塊錢的撫養費。為了維持生活,媽媽白天在商場售貨員,下班後還去朋友公司當清潔工。

日子越過越艱難,媽媽越來越辛苦,小孫儷幫不上什麼忙,她對父親的憎恨與日俱增:

每次看到媽媽這麼辛苦,我就在心裡暗暗發誓,長大了一定要有出息,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小時候的孫儷太自卑了,因為長著一張圓圓臉,也因為本想考舞蹈學院,但考了三次都沒有考上,被拒絕的理由是:她的頭太大了。

15歲那年,孫儷終於成為了上海警備區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退伍後她開始四處接演出、拍廣告掙錢,日子一度過得非常辛苦。

命運的逆轉發生在孫儷19歲那年,她遇到了丁黑導演,出演《玉觀音》。

值得一提的是,海岩在《玉觀音》里將安心描述為:跟章子怡長得那叫一個像,比章子怡還純。所以安心這個角色最開始是留給章子怡的,但章子怡並不想出演電視劇,這才輪到了跟章子怡有著相似大眼睛的孫儷。

非科班出身的孫儷,還不懂什麼叫演戲。彼時她的公司了最後通牒:若是最終無能力演出,將取消合作。長期生活的摸爬滾打讓孫儷練就了一身「硬骨頭」,不行,硬著頭皮也要上。

為了了解安心這個角色的背景,孫儷花了一年時間學跆拳道,到醫院「觀摩」產婦生子,去雲南緝毒大隊實習,用 DV 拍下隊員執行任務的狀態。

初出茅廬的孫儷,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只要和家人通電話就會哭,因為晚上睡不好,還長了一臉的青春痘。

壓力、焦慮混雜著不甘心,孫儷當真活成了安心。

拍攝安心丈夫去世那場戲的時候,孫儷哭得稀里嘩啦。當時只有一台機器,為了多角度切換,定黑從不同角度拍,拍了一下午。孫儷眼睛腫脹,雙目通紅。

丁黑觸動,感慨:

她都是動了真感情。

努力沒有白費,《玉觀音》讓孫儷一炮而紅。憑藉《玉觀音》里安心這個角色,只有22歲的孫儷處女作就拿下了金鷹視後。

二十出頭的小姑娘,能夠憑著一部作品火併且獲獎,確實不容易。但孫儷火的背後,也正是一個時代噴井式發展的浪潮。

2003年的影視劇有多好呢?我簡單找了幾個,那都是佳品:古裝劇《乾隆王朝》能夠吊打如今一大波古裝劇;張恨水的《金粉世家》被改編成電視劇,陳坤、董潔此生再也沒有作品超越這一部;也不知編劇是怎麼突發奇想,創造性的有了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的想法,於是誕生了中國第一部穿越劇《穿越時空的愛戀》。

所以7.7分的《玉觀音》,在當年的背景下,也只算得上是百花齊放中的一個。


《玉觀音》之後,孫儷出演了很多很經典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正劇,如《血色浪漫》、《大染坊》、《小姨多鶴》、《亮劍》等等。作品很火,但孫儷本人一直不溫不火。同時,身為演員的她,也身處在影視圈大時代的巨大變遷之中。

以李易峰、楊洋為代表的明星突然席捲大江南北,一個新的流量時代正在到來。巨大的流量風波中,每一個身處其中的演員都無法避免。

有的選擇利用流量,乘風破浪,但為代價必須拋棄演技;另一邊,選擇演技,但是想要做到擁有流量,那是難上加難,於是只能默默忍受孤寂。

回頭看孫儷一路走來的作品,發現她很矛盾,既不願向流量低頭,可有時候也不得不低頭,於是,她的作品分兩派:有口碑有演技的;表現一般卻是大流量的。

2011年,一部《甄嬛傳》橫空出世,孫儷的命運從此改變。

孫儷為什麼喜歡《甄嬛傳》呢?她曾說,她早年父母離異,生活艱辛。成長過程她經歷了很多別人沒有經歷的事情,那種痛苦難以出頭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她的情感世界——很討厭對命運的失控感。

當《甄嬛傳》出現,看到這樣一個劇本以一個女人為中心,所有劇情都圍繞著她展開的故事,孫儷怎能不動心呢?

誰都不曾想,《甄嬛傳》大火,孫儷憑藉著紮實的演技,竟突然之間爬到了流量頂端,坐上了「電視劇一姐」的位置。

《甄嬛傳》雖是優秀,但本質上還是一部開掛的瑪麗蘇言情。深度談不上,甚至網上一時間掀起了抨擊其價值觀的熱潮。

《甄嬛傳》之後,孫儷的演技被捧上神壇,以至於很少有人意識到孫儷和甄嬛之間,其實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繫。或者換句話說,她就是甄嬛——

從小家境還不錯,突然之間遭遇變故;跌跌撞撞之間開啟升級打怪的人生,一個偶然的機會爆紅;之後又沉寂多年,最後成功逆襲。

就像當年初出茅廬的時候遇上安心,孫儷很適合甄嬛,或許也只有她能詮釋得好甄嬛。


一個演員能否走紅,能否取得最大成就,「演技」從來就不是第一要素。

孫儷能被稱為一姐,很大程度上是《甄嬛傳》這部劇以及「甄嬛」這個角色賦予她的。但孫儷真的擔當得起這個一姐的稱號嗎?我們來理智分析一下。

孫儷很少談演戲技巧,她自己也承認自己對演戲也算不得是天賦型選手。哪些算得上是天賦型選手呢?個人認為周迅算一個,不需要太多的磨練,往鏡頭前一站,那都能哭能笑,演出東西來。這就是天賦型選手。

孫儷就像是班裡成績不好但格外刻苦的學生,別人用五分的心揣摩的勁兒,她要用十分,劇本重複重複再重複地看。據說,孫儷拍戲,每個劇本她都要求至少三四個月的準備時間。開拍前幾個月,每天對著鏡子讀劇本,讀熟了就背。開拍前兩周開始閉關,把自己和外界隔離開,以求漸入佳境。

鄧超曾在網上曬過孫儷做的功課——花花綠綠的便簽和密密麻麻的備註。

編劇俞白眉曾這樣形容孫儷:

好演員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孫悟空,上天遁地七十二變,隨時隨地打算幻化皮囊,成為芸芸眾生里的另外一個;另一種是唐僧,白菜豆腐古佛青燈,縱然洪水滔天,內心永遠一片平靜,不管輪迴何生何世都是金蟬子托生。兩條大路,殊途同歸,一樣取真經。孫儷是第二種。

但演員光靠努力也不夠,出演《甄嬛傳》時,孫儷的演技短板就暴露出來了:她並不是體驗派,少有能真正帶入感情,她演戲太有「節奏」了。

有網友說:

看著孫儷演戲能夠明顯感受到,她不是那種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的,有些略微「出戲」,斟酌自己什麼時候該動,什麼時候該變化,始終意識著攝影師的存在。

她有一個「預判」,知道要呈現出什麼樣的表情能讓情緒到位。

如果不明白,可以參考張曼玉,這個很典型的體驗派(當然也是頂尖的體驗派水準),張曼玉完全把自己代入人物。

不是演的,是下意識的反應,儘管後來導演說是張曼玉笑場了,正是這種下意識的笑場,留下了最最經典的一幕。

對演員來說,演戲的高級狀態,不是要知道演戲技巧,而是與角色合二為一。

孫儷就缺少這種「下意識」反應。


這種問題在孫儷日後的演戲中充分暴露出來,也是她近幾年跌下神壇的原因。她自己也意識到了。

演員一旦塑造出了經典,角色的標籤就像個緊箍咒,永遠套在了頭上。經典的前提是,大家認真地在做,有合適的契機、合適的時間播出,它就會出現在觀眾的面前。作為演員只能追求經過,只能在過程中努力付出,至於結果,我們是很難把控的。

當然了,一個人的背後,總有影響她的時代。

《甄嬛傳》爆火的時候,中國影視創作處示微,以至於在此之後,再也沒有能夠超越的作品。大女主崛起,千篇一律的複製所謂的「甄嬛傳套路」,創造了看似最有紅利卻最沒創新的影視未來。

如果說孫儷是為了報恩才接下《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但最近熱播的《安家》,其實也近乎是個「大女主戲」(目前還沒有播完,這個結論有點早)。

可以發現,孫儷有點迷失在角色中的意思。雖然她對每個角色都下足了功夫,但還是掩蓋不了演技漸漸套路化的事實。

哭就是咧著嘴哇哇哇,笑也是咧著嘴哈哈哈哈。溫婉就是低眉垂眼,腹黑就是眼珠左右轉。

就像有網友說:

孫儷靠「大女主」贏得事業頂峰的一個收尾,從此以後,如果她再在「大女主」這條路上死磕,覺得她會開始走下坡路。

時間再回到2003年,看看那個讓孫儷一戰成名的角色,安然。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她是最適合孫儷的角色,沒有之一。她不是女神,出身普通,卻也有引以為傲的事業;她的人生沒有開掛,反而在愛情和生活中低入塵土。

說到底,孫儷不是《甄嬛傳》里的「娘娘「,她也只是個普通的女人。

不掩蓋自己的過去,也不沉迷於角色,才是演員該保持的初心,千人千面也好,千人一面也罷。

只是以平凡女孩出道的孫儷在日後的演戲中,都在避免這樣「平凡普通」的角色。

但真正適合孫儷的是什麼角色呢

做演員的她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思考,打磨,可留給她的時間還有多少呢,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你如何看待孫儷的演技?

歡迎評論區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