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主演《只有芸知道》:為什麼讓人止不住流淚

南梔醬 發佈 2019-12-22T16:17:47+00:00

12月20日上映的《只有芸知道》,在去電影院之前看影評,都說太感人了,忍不住淚流。《只有芸知道》裡面的男主角名叫隋東風,女主叫羅芸,相守相伴了十幾年,當羅芸離開後,隋東風說:還是好想見到她,好想和她在一起。

12月20日上映的《只有芸知道》,在去電影院之前看影評,都說太感人了,忍不住淚流。雖然我買了一大桶的爆米花也止不住地流眼淚,那到底是為什麼這部影片會那麼感人,讓眾多去影院看電影的人流下熱淚?

一生只愛一個人

木心曾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納蘭性德也曾說:一生一世一雙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愛情似乎成了一個快餐品。年輕的時候,在酒精和咖啡因的誘導下,愛情在一個晚上就可以發生,過後就可以說再見。

當今的離婚率逐年增高,說明婚姻的持久率也在下降。到底為什麼,之前的人可以一生只愛一個人,可以愛的如此綿長,看著一個人也不會厭煩。

《只有芸知道》裡面的男主角名叫隋東風,女主叫羅芸,相守相伴了十幾年,當羅芸離開後,隋東風說:還是好想見到她,好想和她在一起。

也許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快了,網絡信息的加快,讓我們得感情似乎也變成了可以加速的事情。我們有感覺了,就覺得那是愛情,迅速的在一起。沒有感覺就分手離婚,沒有再想過如何縫縫補補,沒有想過如何再在一起。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真摯的愛情能夠打動人心的地方。

就像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楊絳曾看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也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走過了那漫長的歲月。

《只有芸知道》打破時空的插敘和倒敘手法,將平凡人之間的細水長流講述的充滿溫情和溫度,將愛情中的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我想要的安全感從來都不是錢和房子,我想要的只有你。」

狗的陪伴

因為羅芸是早產兒,所以心臟沒有長好,「心臟周圍是沒有神經的」,導致得了癌症仍然不知道,等到知道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的一生沒有孩子,只有一條狗,叫「布魯」。他們一起去散步,一起睡覺,一起經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布魯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員。

但好景不長,布魯患了直腸癌,在檢查的時候,醫生說已經是晚期了,無法救治。醫生說不可以吃太多的香腸,是啊,不可以吃,都已經到生命的臨終了,還不可以嗎?

羅芸大概也是這樣想的吧,所以在那一天,就餵布魯吃了很多香腸:布魯,以前媽媽不給你吃那麼多香腸,因為怕你掉毛,怕你生病。可是今天,你就多吃點,吃飽。在一旁的黃軒眼睛裡的眼淚在打轉。

最後布魯去醫院安樂死的時候,我在想,它一定是知道的,它不想離開,它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最後還看了黃軒飾演的隋東風一眼,最後一眼,就永遠再也見不到了。

馮小剛導演應該是一個愛護小動物的人,對小動物有無限的溫柔,把布魯的死分成了好幾個畫面來拍攝,帶它去醫院檢查,臨終做了一個爪子印用於紀念,後來又養了一條狗,取名布魯。

其實狗也是全電影中重要的一個角色,填補了羅芸不能懷孕,不能有孩子的空缺,也填補了羅芸心中的空缺。當狗離開的時候,羅芸沒有掉一丁點眼淚,就是這樣的過於平靜,也許才是深情地最真實流露。

當人的感情真的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往往變得特別平靜,平靜到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羅芸還會去看和狗之間的錄像帶,在狗離開後,羅芸那種望著前方,卻好似在看著抓不到的遠方般的平靜,就越來越多了。似乎在預示著什麼,後來也證明,她自己的想法是有根據的。

在電影裡面,講述小動物的故事往往能帶動觀眾的情緒,如《狗十三》裡面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女主角李玩寄託感情的重要角色,也是她少年時期的一道光,當愛因斯坦意外走失後,李玩像瘋了一樣去尋找,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都有她的影子。

可是在一次偶然中,她見到了愛因斯坦,但她沒有上前,而且非常平靜的走過去,或許這就是愛狗的人會做出的令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愛它就放棄它,讓它走吧,它已經有了更好的主人。

影片中的動物有的是主角情感的延伸線,如《只有芸知道》裡面的布魯;有的是電影里喜劇成分的烘托,如《白蛇緣起》里的肚兜;有的是講述人狗情懷重要的角色,如《忠犬八公的故事》里的秋田犬八公,這些動物與人物產生的情感聯結是微小的,是不易覺察的,但也是無聊瑣碎的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微小感動的小確幸

在羅芸因為癌症去世後,隋東風把她的骨灰分成四份,帶著妻子的期望開始了漫長的旅行,帶著妻子去看那些生前想看沒有看的風景。

比如說去看鯨魚,芸一直都喜歡鯨魚,那天漁夫說可能看不到鯨魚,但是也許是天意,鯨魚真的出現了,在鯨魚換氣的時候,在鯨魚遨遊在大海中時,鏡頭投射在隋東風撒骨灰的手上,一個長鏡頭,配上音樂,頓時戳中淚點。長鏡頭裡面,骨灰隨著風飄灑,象徵著隋東風對羅芸的愛,慢慢的將羅芸帶到她想去的地方。

有人說,為什么女主角明明知道自己活不長,還要和隋東風一起在偏僻的小鎮開15年的中餐館,連想去看的鯨魚都沒有看上,只能等死後,讓老公帶著骨灰去看。我想這是羅芸對隋東風的愛,眼看著自己愛的人在中餐館乾的起勁,又怎能忍心去告訴他拋棄這裡,去不知名的遠方。或許在開中餐館的間隙,用一兩周的時間去旅遊,去看想看的風景,羅芸也許會活的更開心。

還有人說,這部電影的名字應該改改,芸到底知道什麼?我想這是非常文藝的一種表達手法,女主羅芸知道的是她愛他,而他也愛她,有他在的地方,就是她想在的地方。有他在的地方,就是家的地方。

電影雖說是有一點點誇張的表現手法,台詞和鏡頭都有一丁點的刻意,但是電影取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電影的魅力展露無遺。

全身心的投入到電影的故事中,你會發現,人物複雜細膩的情感需要想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撕開,每撕開一層,就流一層眼淚,直到最後,是滿滿的感動。

電影會讓你的淚從心裡就出來,而不是臉上,在平淡中詮釋了「相濡以沫」,這份感情表面上雲淡風輕,實則愛的濃烈。

電影就像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有意無意的明信片般的鏡頭,將遠方和長路呈現在熒幕上,有種「詩和遠方」的味道。畫面又融進日常的生活中,展現人物的感情,就像背影音樂說的那樣:睜眼等著夢等到天亮。酒窩裝滿笑容發著光,來生還依然那麼滾燙。

作者:南梔醬,願以文會友,堅信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