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經營就是一場收入與成本費用之間的戰鬥

職場 發佈 2021-10-16T13:56:45+00:00

企業被耗費的資產,要麼成為企業利潤表中的經營費用,要麼通過存貨的銷售成為利潤表中的銷售成本,企業的經營就是一場收入與成本費用之間的戰鬥。

(一)

企業持有的所有資產,從長期來看最終都要被消耗掉的,而消耗這些資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當然,也可能事與願違,不但沒賺到錢,反而連本都虧沒了。企業被耗費的資產,要麼成為企業利潤表中的經營費用,要麼通過存貨的銷售成為利潤表中的銷售成本,企業的經營就是一場收入與成本費用之間的戰鬥。

愛英語娃m:應收帳款收回算被消耗的資產嗎?

馬靖昊:恰恰相反,應收帳款收不回算被消耗的資產。

(二)

營運資本是能夠最好地反映企業生存能力的指標,代表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剩餘的部分。它是企業可以用來支付運營成本以及等待客戶回款前購買存貨的銀行存款。其中的「應收帳款」是指客戶欠你的錢,應收帳款每多1塊錢企業就少了1塊錢現金,應收帳款多真不是什麼好事。同理,其中的「應付帳款」是指你欠客戶的錢,應付帳款每多1塊錢企業就多了1塊錢現金,應付帳款真的是好事。

假如你付了自己的帳單而你的客戶卻沒有,那麼公司經營很快就會陷入困境。你可能創造了利潤但實際上沒有獲得任何錢。

要關注三個重要的指標。應收帳款周轉天數也就是回款期限,衡量你用了多長時間收回帳款。「存貨周轉天數」衡量你的存貨占用營運資本和現金流的時間。應付帳款周轉天數也就是付款帳期,衡量你從收到貨物到向供貨商付款的時間。

要永遠重視和監控這三個非常重要的現金流信號,現金循環周期即營運資金周轉天數,它是指從支付原材料貨款開始到最終收回本公司貨款為止的時間過程。現金循環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帳款周轉天數-應付帳款周轉天數。

flying-少年:少應收多應付,吃上下游,要很牛逼的企業才能做到。

馬靖昊:應付帳款越多當然越牛逼,你要不牛逼,逼債的主早來了,正因為你牛逼,才可以占用供應商的資金,做自己的生意。比如老乾媽憑藉其強大的品牌效應,對下游經銷商堅持"先款後貨"原則,竟然無應收帳款;而對上游供應商則採用"先貨後款"原則,以應付帳款無償占用供應商的資金。

(三)

世人一談政府干預就覺得不好,其實政府干預大部分挺好的,國企在政府干預下才能做大做強,這就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干預的優越性。再說一句,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得父母干預,不服,你放任不管試試看。可以說,政府干預下的市場經濟才是正確的道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們可以閉嘴了,什麼私有化、自由市場、政府不干預,讓它們見鬼去吧!

老子思想中的「無為」並沒有排斥干預,首先,「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循道而為;第二,循道而為不是人人能夠做到,必須干預,小到家庭,父母必須干預,大到國家,政府必須干預,當然存在糟糕透頂的干預,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全盤否定干預,絕大多數干預都是正道,都是循道而為。

志者事竟成成成:奇葩理論,無稽之談!計劃經濟難道不是被我們搞破產了???!!

馬靖昊:計劃經濟和政府干預不能混為一談,比如羅斯福新政就是政府干預經濟,並不是計劃經濟。

管樂隊老大:同意這個觀點,要辯證看待政府干預,不要被西方所謂的市場調控迷惑,西方就沒有干預嗎?那些大資本家華爾街那群人不干預嗎?

風中老樹皮:三十幾年下來,年輕人基本失去了判斷力,腦海中就懂一個錢字。贊大會計還能客觀思考。

(四)

如果你的收入主要依靠"應付職工薪酬"項目,你就是個打工的,但請你不要沮喪,你可是公司的債權人,這錢公司必須給你,無論盈虧;如果你的入主要依靠"利潤分配"項目,你確實是個老闆,但請你不要高興得太早,如果虧損,你不但自己拿不到一分錢,而且砸鍋賣鐵也要將員工的工資支付掉,員工其實擁有的是剛性分配權,你擁有的只是最後剩餘分配權。

出去浪:事實是:多數虧損企業,不見老闆「砸鍋賣鐵」,只見「應付職工工資薪金」帳面加大!

馬靖昊:出去浪同學,只要打官司,你一定不會輸,他必須支付!

(五)

要善待企業家,因為企業家有如下四項功能:1.為社會創造財富;2.提供就業崗位;3.增加財政收入;4.維護社會穩定。

軍人是戰爭年代最可愛的人,企業家就是經濟建設的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

說秒:企業家只有一個功能:在合法的情況下給企業創造利潤。說其他的都是耍流氓,那些活,誰拿走了稅,就該誰干!憑什麼讓繳稅的人干??

馬靖昊:你真沒有讀懂。

意花意世界-----:馬老師,他是沒有理解「功能」這兩個字的含義。

下面的內容轉自朋友圈:

為什麼這些年總是勸阻身邊朋友創業,因為沒有幹過可能真的很難理解創業就是九死一生。首先對創業者的能力要求絕不是專業人士那麼簡單,除了懂業務還得懂管理懂財務懂法律懂資本懂人性甚至要懂政治,創業之前很多都是知識盲區,所以難免交學費。培養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成本是高昂的,你舉幾個沒有經過大的挫折和磨難的企業家來聽聽?

如果企業干不下去,那麼也一定不要放棄生命。如果事業失敗,那就坦然地接受和面對,至少為了你的家人,不要走上絕路。破產就破產,有經驗的創業者失敗後給其他創業公司做個顧問,每個月的收入養家還是夠的。我非常地建議當下特別順的創業者未雨綢繆找一個有破產經歷的創業者做公司顧問,請他幫你在關鍵決策上把關,排除可能導致公司破產的隱患。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創業更不可能。如果確實要破產,那也坦然面對。然後,找到機會重新再來。有過破產經歷的創業者,再次創業干成的概率會不會整體上比初次創業者要更大些?

或直接轉發至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