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一號大墓:中國考古學史上的「五個之最」

文史哲司 發佈 2019-12-22T00:41:57+00:00

八百里秦川十萬古墓——寶雞市鳳翔縣,一直備受關注的就是這座「秦公一號大墓」。

八百里秦川十萬古墓——寶雞市鳳翔縣,一直備受關注的就是這座「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占據了中國考古學史上「五個之最」:它是目前我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墓內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等級最高的葬具實物;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據史書記載,秦國包括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嬰,共有36代國君,其中19代建都雍城(今鳳翔),時間長達294年。位於雍水河西面的三畸原(北園),距雍城約6公里,被秦國統治者定為秦公陵園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遺址分為城址區、秦公陵園區和國人墓葬區三部分。

「秦公一號大墓」就位於秦公陵園區,是迄今發掘的先秦時期最大古墓。秦公一號大墓考古發掘開始於1976年,到1986年發掘結束,整整10年。陵墓全長300米,比河南商代國王墓大10倍,比長沙馬王堆一號大墓大20倍。從墓道的一端望去,整座墓葬就象一道幽深的峽谷。


回到1976年,古墓被考古學家發現的故事極具戲劇性。

由於秦國地處西部,現代考古學家想知道秦國人到底屬少數民族還是華夏子孫,於是在陝西到處走訪考察。偶然間聽說,在寶雞鳳翔南指揮村有塊土地,無論雨水多寡肥料多少收成都很差,有個人想從這塊地上挖點土給土屋補牆,卻發現挖出的土顏色不同。

敏感的學者們意識到老百姓說的「顏色不同的土」可能是「夯土」(被打實的泥土),立刻前往該地,果然挖掘出了一座占地近兩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大的、深度達二十餘米的巨大古墓葬——「秦公一號大墓」。

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員們發現這個墓竟然已經有了247個盜洞,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漢代,一直到唐宋和明清時期,讓他們不由得心頭一涼。

不過幸運的是即便大件青銅器所剩無幾,出土珍貴文物依舊達到3500多件,其中還包括最重要的刻有290多個篆文的石磬(古代樂器)。被盜了247次還能有3000多件文物,那之前到底是有多少陪葬品啊……簡直難以想像。

最關鍵的,通過這些文物的發掘和文字的解讀,學者們終於證明了秦人的族屬為華夏子孫,而非少數民族。由於盜墓情況嚴重,考古人員在清理棺槨的時候,開棺以後並沒有發現遺骨,這讓探求墓主人真實身份的難度大大增加,幾近於零。

又是一個「意外驚喜」,考古人員們發現剛找到的刻有銘文的石磬上有著關鍵信息。銘文上有話—「共桓是嗣」,意思就是「秦共公和秦桓公的繼承人」,即秦景公,墓主人的身份終於得知。

在一眾大小物件中,墓里還出土了我國最早、等級最高的「黃腸題湊」葬具實物,這是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的帝王級不朽墓具。

「黃腸」強調的是材料和顏色,也就是黃心的柏木。「題湊」強調的是木頭擺放的形式和結構,也就是木頭的端頭向內排列。合起來解釋,「黃腸題湊」是用黃心柏木,按向心方式堆疊而成的厚木牆。

「黃腸題湊」是周朝天子的喪葬規範,但按照周禮,當時作為諸侯國的秦,即便是國君也無權享有這樣的喪葬規範。由此考古人員也得出秦國當時國力足夠強大,秦景公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葬式可見秦的雄心已經超出關中一帶。

除了夠大、夠久,這個墓最驚人的其實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排場」。

在大墓第2層台基處,考古隊員發掘出了一個頭骨,他的嘴大張,死前像是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什麼。晚些時候,距離頭骨不遠,人們又發現了一節折斷的胳膊殘骸。

考古隊員共清理出人骨遺骸20具。這20具神秘屍骸都無棺無槨,位置雜亂無章。顯然,他們都是殉人。在接下來的土層中,眾人陸續發現了166具棺木,棺木們打開後,裡面的殉人全部蜷縮下肢。這使考古專家想起史書上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秦人中盛行屈 肢葬,即在人剛死之時,用布帶將其下肢向上捲曲綑紮,然後入棺埋葬。

這166具屍骸,按其生前地位分別以匣殉和箱殉安葬,據考古人員推測,箱殉的72座屍骨生前可能是墓主妻妾和近臣,而剩下的94具骸骨則很可能是專為秦王製作各式工具的工匠。令人意外的是,經過考證研究,這166位殉人都為自願殉葬,並沒有受到強迫。

至於最早發掘出的那20具屍骨,他們都是在墓葬完工後,被用以祭祀而殘忍殺害的奴隸和俘虜。從發掘地屍骨遍地看來,當時的屠戮現場非常血腥。

如此大規模的人殉場面,也足以反映當時秦國經濟實力的強盛,以及統治者的殘暴、奴隸勞役之悽苦。從已有的考古發現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後,殘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漸被陶俑所替代。這種殉葬的方式,在規模浩大的秦兵馬俑中可見一斑。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