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宋軍潰不成軍!雍熙北伐之後,宋太宗趙匡胤再無北向之心

華夏問長安 發佈 2019-12-22T17:15:05+00:00

太平興國七年,這一年北宋在滿城之戰中大敗遼軍。同年九月,遼景宗耶律賢病逝,新繼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因為年幼,故而由太后蕭綽攝政主持遼國全局。正是因為這一系列重大的內部變動,使得遼國不得不放緩南下進攻北宋的腳步,宋太宗趙光義終於可以在遼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暫時的解脫出來。

太平興國七年,這一年北宋在滿城之戰中大敗遼軍。同年九月,遼景宗耶律賢病逝,新繼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因為年幼,故而由太后蕭綽攝政主持遼國全局。正是因為這一系列重大的內部變動,使得遼國不得不放緩南下進攻北宋的腳步,宋太宗趙光義終於可以在遼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暫時的解脫出來。


一、眼見人家孤兒寡母,趙光義又起了心思

經過了幾年的修養,北宋漸漸的恢復了與遼國作戰損傷的元氣,畢竟是中原王朝,只要不是出現顛覆性的崩盤,其龐大的經濟實力就能夠使之迅速的從戰爭創傷當中恢復過來。而此時的宋太宗趙光義則是一直惦記著當年自己在高粱河之戰當中所遭受的巨大恥辱,他一心想要報仇雪恨。

而恰好此時,北方的遼國是蕭綽垂簾聽政,太宗皇帝捉摸著人家孤兒寡母的好欺負,想著趁此機會再次興兵奪回幽雲十六州,從而洗刷掉自己被稱為「高粱河車神」的恥辱。這種想法一旦冒出來便再也抑制不住了,於是在雍熙三年,北宋再一次集結了20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始了雍熙北伐!

此次出征,以北宋名將曹彬為主帥,兵分三路!其中以田重進為中路,兵出飛狐,進而切斷契丹向西撤退的通道,從而孤立代北諸郡。以潘美、楊業為西路軍,進攻代北諸郡,牽制遼國軍隊,從而策應主力部隊。最後是曹彬所率領的東路軍主力部隊,其目標便是直取遼國的「南京」幽州。

宋太宗這樣的安排在戰術上倒也算是上層,三路人馬形成一個互為犄角、交相呼應的「三叉戟攻勢」,通過東路軍的主力部隊吸引、牽制遼國主力於幽州防禦的正面,而中路、和西路則趁隙切入遼國腹地不斷攻城略地,最終三路人馬會師幽州城下!

不過……這一次,宋太宗趙光義卻錯誤的估計了形勢!


二、孤兒寡母領銜的遼國,卻是空前的強大

此時,遼國國內的形勢卻並非如宋太宗預料的那般混亂。由於遼景宗耶律賢的早逝,太后蕭綽在韓德讓、耶律休哥等一干人的擁護之下垂簾聽政,而蕭綽也依靠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得遼國國內各方實力派競相歸附。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北宋發動了「雍熙北伐」!當一個強大的外敵出現之後,遼國境內竟是一片同仇敵愾的情緒。恐怕宋太宗趙光義自己絕對沒有想到,正是自己的大軍壓境,直接造成了遼國上下一心、空前團結的局面。

另一方面,蕭綽主政的這幾年,遼國境內可謂是政通人和,國力更是蒸蒸日上,整體實力較之耶律賢在位之時竟是有了一個更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趙光義腦子一熱發動「雍熙北伐」,實際上是一嘴咬在了一塊兒硬骨頭上,註定是要崩掉幾顆牙的。


三、開戰之初的氣勢如虹

一是遼國方面的應對。此刻,駐守幽州的是大遼南京留守耶律休哥,這可是對宋作戰號稱「戰神」一般的人物。他親率三萬人馬正面迎擊曹彬的東路主力部隊,而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則是率軍阻擊潘美、楊業的西路軍,而蕭綽也是乾脆帶著自己的兒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大軍駐蹕於幽州北面的駝羅口,隨時準備接應前方部隊。

二是開戰之初的一系列「小勝」。由於前期遼國各路人馬尚未到達,故而在開戰之初宋軍放馬接連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其中,曹彬率領的主力部隊首先攻克幽州南面的固安,緊接著田重進的部隊于飛狐打敗遼兵,潘美和楊業在西陘大敗遼軍之後,又先後攻克寰州、朔州、應州、雲州等地。

三是連戰連捷所帶來的隱患。如此勢如破竹的攻勢卻讓宋太宗趙光義陷入到了深深的擔憂之中,因為前面的部隊推進得實在太快,所有後勤補給線開始快速的變長,這就為後方對前線的糧草供應造成了極為沉重的壓力。而遼國最擅長運用騎兵的強大機動力迂迴到宋軍身後,先切斷宋軍補給線,然後在宋軍陷入虛弱的情況下給予宋軍致命一擊!


四、「折返跑」開始

作為北宋名將,曹彬的風格算是能力比較全面,做事能夠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情況而四平八穩,但是正是他的這種風格又使得他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關鍵時刻頂不住,容易動搖!

眼看著中路軍和西路軍連連告捷,曹彬第一次坐不住了。他在麾下立功心切的眾將慫恿之下,開始揮師繼續北進。而他這樣的做法卻正中耶律休哥的下懷,於是耶律休哥便指揮著遼軍且戰且退,誘使宋軍進一步向北深入。而曹彬麾下的將士們憋了好久,這一下也算是玩嗨了,根本剎不住車,竟然一路向北打到了涿州。

到了涿州之後,曹彬第二次坐不住了。他發現這把玩兒大了,後方的糧食根本接濟不上了。一方面是補給線太過漫長,另一方面是耶律休哥派遣騎兵截斷了宋軍的糧道。雖然自己占據了涿州堅城,但是來的時候糧草所剩無幾,沿途與遼軍作戰接連消耗了不少時間,十萬大軍很快就要斷糧,到時候拿什麼來守城?迫不得已之下,曹彬不得不放棄涿州,又帶著部隊往回撤!

回撤雄州,曹彬在眾將蠱惑之下第三次坐不住了。原本按照宋太宗趙光義的盤算,曹彬的主力部隊只需駐守雄州繼續牽制耶律休哥,待中路的田重進和西路的潘美會師之後,便可合力強攻幽州。但是偏偏曹彬麾下皆是些驕兵悍將,眼看著中路軍和西路軍屢屢建功眼紅得不行,一個個又都吵著要再次北上。此時,曹彬軟弱的性格頓時暴露無遺,他根本節制不住麾下將領,又一次出兵向北推進。

二占涿州之後,曹彬第四次坐不住了。這一次曹彬自雄州北上再攻涿州只帶了五天糧草,一路之上大軍遭遇耶律休哥多次阻擊,耗了整整四天才再一次拿下涿州。這樣一來就尷尬了,十萬大軍在涿州只剩下一天的糧食了。這一次曹彬是真的坐不住了,他帶著部隊就開始往回跑,而宋軍的噩夢也從這一刻開始了……

五、兵敗如山倒,關鍵時刻趙光義又做出了愚蠢的決策

曹彬帶著十萬大軍往回跑,但是這一次耶律休哥可不打算讓曹彬如此輕鬆的離開了。遼軍輕騎盡出,沿途對宋軍展開了多層次的追擊、截殺、阻擊。而曹彬的部隊在經歷幾番「折返跑」之後本就人困馬乏,再加上斷糧缺水,頓時被遼軍打得潰不成軍一瀉千里。

一路之上,耶律休哥的部隊先是試探性的追擊,宋軍潰敗之後然後變成了全面的掩殺,到最後簡直就成了一場一邊倒的屠殺。曹彬所部一直退到岐溝關方才獲得喘息之機,此役宋軍折損至少在五萬人以上,東路主力部隊算是徹底被打殘了!

遼國破掉了北宋的東路軍,實際上原先的「三叉戟攻勢」便不存在了。遼國於是可以騰出手來收拾中路的田重進和西路的潘美、楊業。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十萬大軍接連攻取了蔚州、寰州等地,到了這個時候潘美、楊業所統領的西路軍便暴露在遼軍的夾擊之下。

而恰恰是這個時候,心急如焚的趙光義卻做出了一個愚蠢透頂的決定:命令西路軍撤退之時務必將雲、朔、寰、應四州的百姓全部遷入宋境。原本人口是古代兩國交鋒都要爭奪的核心資源,但是此時此刻西路軍的形勢已經危急到了極點,能夠全身而退已經是萬幸,偏偏趙光義似乎是怕他們退得太快,硬要給他們加上一個如此沉重的「包袱」。


六、楊業殞命,滿盤皆輸

眼看著遼兵氣勢洶洶而來,西路軍副統帥楊業指出:一方面應當分兵應州吸引遼軍主力,從而為宋軍遷徙百姓贏得時間;另一方面要在宋軍撤退的必經之路「竭谷口」「陳家谷」這兩個地方安排數千弓弩手予以扼守!

楊業的建議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偏偏這個時候監軍王侁卻跳了出來,指責楊業畏敵怯戰,心懷異志。楊業本是北漢降將,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懷疑忠誠度有問題,只得被迫引軍與耶律斜軫的大軍正面交鋒。而耶律斜軫將楊業的部隊誘入埋伏圈中,以數倍的兵力進行圍攻,使得宋軍大敗。楊業率領著殘部一路殺出重圍向「陳家谷」方向撤退而來。

然而此時駐守在「陳家谷」一線的王侁卻已經先一步率軍離開了,當楊業到達之時陳家谷全無宋軍,由於地勢狹窄宋軍難以快速通過而被隨後而至的遼軍堵住了去路。深陷重圍的楊業率軍浴血拚殺卻終究力竭被擒,最終絕食三日而死。

後來這段故事被演繹成了《楊家將演義》中的橋段,楊業就是《演義》中老令公楊繼業的原型,潘美則被《演義》描述成為大奸臣潘仁美。《演義》將楊業的陣亡歸結於潘美的陷害,實際上從上述事實來看,主要責任還是在監軍王侁,潘美只不過是在楊業與王侁矛盾之間保持緘默,最終造成悲劇發生。


七、落幕

雍熙北伐的慘敗成為了北宋對外戰略的一個轉折點,此役之後趙光義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威信遭到了沉重打擊,一方面也認識到遼國軍整體事實力的強大,於是對遼戰爭策略開始逐步轉入防禦,不再主動出擊。

同時,為了鞏固自身皇權統治,他開始實行「守內虛外」的策略,逐步加強對邊境武將的控制與制衡,並進一步削減將領手中臨機處置的權力,從而使得北宋軍隊體制開始逐漸呈現僵化狀態。

不曾想,宋太宗的這一政策一經實施便貫穿了整個兩宋時期,前後影響二百餘年,導致終宋一朝的軍事力量長期被人為弱化,最終在蒙古鐵騎的鐵蹄之下飛灰湮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