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薦Netflix這部9.4分開年大作:每一幀地球夜景都讓人讚嘆

少年商學院 發佈 2020-02-28T12:21:38+00:00

第一季評分高達9.7,到了第二季直接飆升至9.9,這個近乎滿分的成績,至今無人超越。在這部紀錄片里,孩子不僅能作為觀眾,窺探這個地球絕美的風景,更作為參與者,反思自己所代表的人類,對這個地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收穫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

文 | Karen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副主編

每周日「精品推薦」欄目

分享全球創新教育優質資源與精選案例


還記得《地球脈動》嗎?


BBC打造的爆款紀錄片之一。第一季評分高達9.7,到了第二季直接飆升至9.9,這個近乎滿分的成績,至今無人超越。


就在我們因為疫情宅家,面臨劇荒的時候,又一部神級紀錄片橫空出世。一經播出就拿到超高分,每一個畫面都讓人讚嘆。這部記錄片,就是適合全家一起看的——


《地球的夜晚》。




這次的片子不是出自BBC,而是Netflix(網飛)。


一心想要挑戰BBC的網飛,這次通過新技術用全新的視角,揭示了地球上從未見過的夜晚奇觀,和動物隱秘生活的另一面。

當太陽下山時,一個新世界正在醒來。

藉助微光攝像機

揭開冰凍世界不為人知的一面

北極,斯瓦爾巴群島。

從10月起,太陽就沒有升起過,氣溫在攝氏零下40度之下。藉助微光攝像機,頭一次揭開了這個冰凍世界不為人知的一面。


一隻北極熊媽媽,正帶著兩隻北極熊寶寶在黑夜中冒險前進。

兩歲的北極熊寶寶,如果能活到開春,就可以獨自生活了。


在這之前,北極熊寶寶完全是北極熊媽媽的跟屁蟲,任務是學會吃,知道什麼可以吃,知道怎樣抓到吃的。


為了養活兩個北極熊寶寶,北極熊媽媽能夠在24小時內前進80公里搜尋食物。然而,帶上北極熊寶寶就不容易了。

狩獵很難,至少三分之二的捕獵行動會失敗。

比起狩獵,帶熊孩子更難。


兩個熊孩子對打鬧更感興趣。這還不算完,熊孩子還是惹麻煩的高手。北極熊媽媽狩獵時,一隻年少的熊捕捉了獵物,熊寶寶想要去搶。

兩熊打鬥必有一傷,幸好有熊媽媽趕來救援。



三個月後,白晝終於來到了斯瓦爾巴的山上。北極熊感受到了太陽的溫暖,環斑海豹也爬出冰面,在晨光下休息。

一場悄無聲息的狩獵開始了。

在海豹察覺之前,北極熊媽媽撲了過來,咬住了獵物。


北極熊寶寶跟著飽餐了一頓。

吃飽的北極熊,在雪地打滾,在水裡游泳。

然而,這樣的家庭歡聚時間,可能是最後一次了。


因為一周之後,小熊將與北極熊媽媽分開,獨自謀生。

由於全世界天氣條件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所以不能預測它們未來會是如何。但是現在,這個家庭在地球上的最長之夜中,生存了下來。

單親家庭的生活不容易

深夜更是危機四伏

冬天,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山區。

一隻美洲獅媽媽和它的四隻幼獅,正在這裡盡情享受著日落前的溫暖。


這四隻可愛的美洲獅幼崽,很快就會開始吃肉,這意味著它們對母親的要求越來越高。


夜幕中,美洲獅媽媽盯上了一群原駝。



熱成像技術,告訴我們為什麼黑夜只給了美洲獅優勢——

美洲獅的眼睛裡有像鏡子一樣的細胞,將微弱的光線增強,讓美洲獅在夜幕中還可以視物,而原駝卻幾乎兩眼一抹黑。



美洲獅媽媽完成了一次捕殺。

然而,更大的考驗來了。

它的幼崽在三公里之外等待,而它的身邊,還徘徊著一隻雄獅。

美洲獅媽媽需要在天亮之前,把幼崽帶到獵物那裡。這是幼崽第一次離開巢穴,大風加長草,幼崽要跟上美洲獅媽媽越來越難,其中一隻幼崽便走散了。


雪上加霜,虎視眈眈的雄獅來了。

美洲獅媽媽試圖躺下裝死,示弱失敗後,母獅只好選擇反擊。幸好,雄獅被趕走了,走散的幼崽也被找了回來。

這個單親媽媽成功讓一家人團圓了。

然而,同樣是單親家庭的小海狗,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在秘魯沙漠與太平洋的相遇之處,生活著一群海狗。


在長到1個月大之前,多達三分之一的小海狗會死亡。白天在海狗媽媽去捕魚時,海狗寶寶必須保護自己。入夜後,新的危險會出現。

小海狗在水下視力最好,夜間在陸地上,它的視力連我們都不如,很難看到纏著自己的「魔鬼」。比如吸血蝠,它靠在夜裡吸血為生。

吸血蝠不是唯一的威脅。

海獅也生活在這裡。



它們或許與海狗血緣很近,但體型是海狗的七倍。現在,它盯上了海狗。為了自保,海狗們爬向懸崖。

一隻小海狗掉隊了。

為了擺脫海獅,慌亂的小海狗爬上了懸崖的另一邊。


但在這上面,就沒那麼多成年海狗來保護它。

那群吸血蝠,又盯上了落單的小海狗。


自然世界中

月亮和潮汐決定生命的節奏

炎夏,墨西哥沙漠。

當我們沉沉入睡時,這裡的仙人掌王國正從睡夢中醒來。


天氣炎熱,許多仙人掌只在夜裡開花。

但是,在夜裡開花也有很多弊端。比如,沒有鳥和蜜蜂來傳播花粉。

想要繁衍,仙人掌需要特別的夜間協助。花開時,花朵的芬芳和反射月光的花瓣,就成了信標,吸引來一群特殊的花粉傳播者。


墨西哥長舌蝙蝠每年遷徙數百公里,跟著花開而行。

通過視覺、嗅覺和回聲定位,墨西哥長舌蝙蝠飛向花朵。它們的舌頭幾乎和身體一樣長,通過舔花朵伸出甜甜的花蜜,它們幫助仙人掌繁衍,在花朵之間傳授花粉。


這樣的合作關係,對索諾蘭沙漠中的生命來說,至關重要。

仙人掌,為沙漠裡的動物提供了食物和庇護所,幫助這裡成為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樣性的沙漠。


這樣的共生關係,在海洋世界中完美再現。

在熱帶淺海生長的珊瑚礁,需要太陽供能,但太多的陽光又會導致珊瑚的死亡。於是,珊瑚進化出了一種防衛機制——「防曬霜」。


用藍光照射珊瑚,《地球的夜晚》揭示了珊瑚從未示人的生存秘訣:珊瑚中的色素吸收有害的紫外線,將之轉化為比較不危險的波長,發出螢光。

海洋中不止珊瑚,很多珊瑚生物都會發出螢光。

有的是為了引誘獵物;


有的是為了警告捕食者離開。


到了夜裡,美麗的珊瑚也會露出黑暗的一面。

它們無法再利用太陽生產食物,就用刺一樣的觸角,抓住抓住漂浮在附近的微小生物。


珊瑚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

一隻快速生長的枝狀珊瑚,正在試圖將它的鄰居——一隻橙色甜甜圈珊瑚——悶死。甜甜圈珊瑚選擇了反擊,它擠出自己的內臟,用消化酶將枝狀珊瑚分解。



甜甜圈珊瑚暫時守住了陣地,但地盤爭奪戰永遠不會結束。

黑夜不是它們唯一的敵人

城市也在搶奪棲息地

黑夜和潛伏在黑夜裡的狩獵者,不是動物們全部的敵人。

它們最新的敵人,是城市。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很多動物的棲息地變成了高樓大廈。


動物們也只好學著適應城市生活。


一群沿著美國西海岸,南下5000公里進行遷徙的沃氏雨燕很幸運。


夜晚來臨時,習慣在空心樹中睡覺的它們,在波特蘭的市中心,找到了一根停用的煙囪。



1.3萬隻燕子,在煙囪里落腳休息。

安全又暖和。

然而,不那麼走運的動物還有很多。

傍晚,南非。

象群在雌性族長的帶領下向前行進。跟隨者它先輩的足跡,族長對這條路瞭然於胸。


但是今天,路截斷了。

在僅僅兩代人的時間裡,鎮子在大象的遷徙路線上迅速發展。好的牧草在鎮子的另一邊,這群大象卻去不了。


同樣遭遇到城市考驗的,還有生活在紐約的水龜。

在曼哈頓對面,一隻雌性鑽紋龜正在找地方築窩。

它的祖先可以去到整個哈德遜河口,但這些平靜的夜晚早就過去了。尤其是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整座城市都陷入了煙花狂歡中。


著急下蛋的鑽紋龜,迫切想要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

不顧危險,鑽紋龜穿過馬路、車輛、人流和階梯,找到了一個沒有焰火的城市公園。



在公園裡產下了15顆蛋後,它必須立刻回去。


今年,鑽紋龜媽媽成功存活下來,也順利產下了後代。

但那些剛剛出生的小龜,它們的未來則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


展現自然的美不是終極目的

更想讓我們學會珍惜

從冰天雪地的極地到荒無人煙的沙漠,從神秘浩瀚的海洋到危機重重的叢林,從黃昏到日出,通過鏡頭我們才得以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星球,夜間也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為什麼拍攝這樣一部前所未有的紀錄片?

跟著鏡頭捕捉到那些我們之前從未見過的波瀾壯闊的畫面,發現我們之前沒從注意到的物種奇觀,並不是這部紀錄片的全部初衷。

美,也不是《地球的夜晚》傳達的終極信號。

這部紀錄片,更想讓我們看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世界上的野生動物,比起一個世紀前,足足下降了60%。

許多的物種,數目都極度銳減:野牛從100年前的數百萬下降到都少於3萬,這都是因為人類的獵殺;藍鯨從30萬頭,降到兩三千;一度繁盛的動物群落,已屬罕見……




當我們一邊感慨著自然的壯麗,卻同時得知這樣的景色在正在消失,甚至其中部分的原因都是我們人類造成的,難道不會遺憾嗎?

我們總是在提倡環保,環保其實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行動離我們遙不可及,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努力呵護我們的星球。

在這部紀錄片里,孩子不僅能作為觀眾,窺探這個地球絕美的風景,更作為參與者,反思自己所代表的人類,對這個地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收穫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

這才是我們希望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


【資源獲取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少年商學院】,在對話框輸入【地球的夜晚】,即可獲得上述所有紀錄片的觀看連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