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不同生命狀態下的對比,冥冥之中總有一種殊途同歸的悲歡

小說紅樓 發佈 2020-03-01T13:21:12+00:00

紅樓夢中不同生命狀態下的對比,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各自悲歡初讀《紅樓夢》看到了愛情與故事,再看到了少年時代的叛逆與中年人的放縱,後來閒翻中看到了人情世故,亦看到其中出現的種種對比,正如貫穿全文的「真假」、「同比」、「反比」,這一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對比,傳遞出不同的生命狀態下,冥冥

紅樓夢中不同生命狀態下的對比,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各自悲歡

初讀《紅樓夢》看到了愛情與故事,再看到了少年時代的叛逆與中年人的放縱,後來閒翻中看到了人情世故,亦看到其中出現的種種對比,正如貫穿全文的「真假」、「同比」、「反比」,這一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對比,傳遞出不同的生命狀態下,冥冥之中總有那麼一種殊途同歸的悲歡。

第一,真假對比,現實與虛擬的交互,分辨不清不如糊塗

不知有沒有發現《紅樓夢》無形中出現了很多的對比,比如開篇時就一直在強調的「真假」,因為《紅樓夢》不是單純的現實小說,在其中充滿了神話色彩,所以現實與虛擬的世界自然而然成了一種對比。人、事、物有機的構成了整個世界,正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自覺看得清楚實則仍然處在迷惘之中,生活的真諦或許不如糊塗。

  • 人物的對比,亦真亦假

《紅樓夢》中有仙境和凡塵的間隔,那麼自然有神仙與凡人的差別,一直作為人物輔助出現的「一僧一道」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們從天界而來,卻一直處在人間救助《紅樓夢》中需要的人,他們是找尋不到的人,只會自己出現,他們到底是現實還是虛無。

甄士隱和賈雨村最早出現的一組人物對比,甄士隱和賈雨村或許分別暗示了「真事隱」與「假語存」,可是他們傳遞出來的兩種生命狀態就是孑然不同的。甄士隱雖然幾番遭禍,可是一家人終究都是平安健在,幾遭變故明白了順境逆境亦然的道理;賈雨村看似長袖善舞活得順風順水,可是這只是表向,他內心的不安與後來滅亡的結局都是真實的,他的人生得到真實全部化為烏有,真假的道理一看就明了。

第二組人物的對比就是甄寶玉和賈寶玉,他們二人每個方面都相似,唯獨生活改變了心境,寶玉依舊是那個內心一篇誠然的人,他追求的生活從來都是順心而為,甄寶玉被世俗打磨終究成為了他以前不想成為的人。甄寶玉是生命里的真實,賈寶玉只是一種理想。不用刻意卻想到底哪一種更好,不如糊塗讓現實和理想並存,不同的機遇或許會成就不同的你。

  • 夢境與現實的對比

《紅樓夢》本身就是一場夢,正如人生或許垂垂老矣才如夢初醒,所以人生如夢現實與夢境真的很難說清楚。

寶玉一次午睡便夢到去「太虛幻境」看到了大多數女子的命運,也許這只是夢,可是後來卻一一應驗到紅樓女子們的身上,或許夢是早就註定的現實。

秦可卿在臨終前也託夢給了王熙鳳,告訴她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早為賈府做出維護之法,可是這一切王熙鳳沒有當真,結果事情恰恰走到秦可卿預料的反面。

夢是曹公設置的一種暗示,如果看懂了那麼也就明了其中的通關秘籍,可是沒有注意到,那麼只能是如夢一場。

  • 事物的真假的對比,才知時移世易

甄府和賈府,看似只是世交的兩家人卻正好是對方的鏡子,看得到過去也知道未來的走向。從賈府接元春回家省親開始,它就在重複甄府過去的輝煌,從甄家被抄家開始,賈府的末路也就明了了,「甄賈」兩府的對比里才知道時移世易。

大觀園內的世界和大觀園外的世界。大觀園是在賈府重新修建的園子,賈府從此一分為二成為兩個世界,賈府的封建腐朽與大觀園內生機盎然形成鮮明的對比,大觀園美好如幻境可是那才是未來該有的真實,賈府看似真實的存在才是該被淘汰的虛無,真假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如何判別。

第二,同向對比,殊途同歸

比較並非只有反比,同比也經常存在。同比在《紅樓夢》中的體現更多的是一種求同,正如情緒快樂大都相似,亦如「萬艷同悲」的命運,或許不覺明厲可是同比才知生命不知不覺中走向了殊途同歸。

  • 相同的情緒,快樂和悲傷都有同樣感知

幸福會傳遞,喜樂亦相知。情感是一種能夠相通的情緒,比如友情的好,湘雲和黛玉都能夠感受到寶釵作為大姐姐給予的那種關懷,因為寶釵會關心人,她給予的姐妹情都曾經深深溫暖過得到的人。

詩社是探春的偶然興致卻成為了大家快樂的發源地,每一次的聚會裡即便黛玉的悲傷沒有了,反而是帶給大家快樂的開心果,或許這就是詩社帶給眾人的幸福。快樂是會傳遞的,這或許就是給予別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

也許就是有那麼一個人能夠感受你的悲傷與難過。寶玉也是一個大暖男,他有一種天生的悲憫,他總能發現在人群中失落的那個人,被忽略的事物,不由自主的給予關懷。

除卻寶玉這樣的人,有著和自己相同境遇的人,也會知道內心的彷徨與害怕。黛玉流不斷的眼淚和悲傷,同樣無父無母寄人籬下的湘雲能懂,黛玉能說出「冷月葬花魂」,正是因為湘雲的「寒潭渡鶴影」。湘雲的快樂大家都懂,可是她的悲傷也只有黛玉能明白,黛玉的悲傷別人看得到卻無法安慰,只有親生經歷過的湘雲才會明白。她們是互懟二人組也是最好的朋友。

  • 相同的命運,紅樓女兒多紅顏薄命

曾經聽朋友說過一句話,讀紅樓會有莫名的悲傷,就是早知眾人紅顏薄命的結局,看到她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知道她們之間的走向,那種難過便油然而生。

正如她所言,紅樓女兒的命運大都悲涼,黛玉病逝、迎春受家暴而死、惜春出家為尼、探春遠嫁、湘雲成為船妓、妙玉陷落泥潭、晴雯病逝,總得來說她們是結局都不好,也應證了當日薄命司的記錄。

正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里女子一生命運艱辛和為難,所以寶玉才想給她們多一點的關愛與守護,女子未出嫁前都給予最好的照顧,因為出嫁之後所有的事都要她們獨自面對了。所以《紅樓夢》中通過同比講述了這一個道理,也是曹公愛護女兒最重要的理由。

第三,反向對比,看人生常態

事物有同向比較,那麼自然也有反向的比較,同比是感同身受,反比則是人生常態,因為人人生而不同,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裡也不同,同樣的情景里每個人的感知也有所不同,或許理解了反比的意義也就多一份包容,對待人事多一份善意。

  • 一個人有正反兩面,一個人會名命相反

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不是全然的好自然也不會有全然壞,或許明白人都是多面的,或許生活就沒有那麼複雜了。

賈璉一貫好色,可是他依舊有底線,不會去強求,他或許足夠紈絝,可是辦正事的時候卻不含糊,為人善良正直。

賈政看似古板和假正經,可是細微之處還是能夠看到他的負責、孝順和對晚輩的關愛,賈府是他當家所有才有一種讓孩子們自由生活的氛圍,如果他是賈赦或者賈珍之流,或許就沒有大觀園是愜意與自在了,賈政就是在無形中守護孩子們的人,他默默保護好了眾人的世界。

王熙鳳,人們對她褒貶更是極端,可是依舊不乏王熙鳳的精彩。王熙鳳有對人殺伐果斷的那一面,可是也有關愛小輩們體貼溫情的時候,見她時狠的牙根痒痒,不見的時候又特別想她,或許分兩面去想,對她就沒有那麼多怨言,會多一份贊善與反省,每個人走向權力巔峰時她的很多決定都會身不由己,當初沒有管好自己的是她的錯,可是回首一生她也悔不當初。

鴛鴦和襲人,這兩個姑娘恐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鴛鴦本來是一個極好的名字與寓意,可是偏偏因為賈赦逼婚她未從的緣故,她註定了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有嫁人成家的幸福了;襲人她的名字來自「花氣襲人知晝暖」,她的前半生都是按照跟隨寶玉一生的路線在走,可是到了最後她與寶玉依舊有緣無份,這就是命運的神轉折吧。

  • 同樣生命里不同的狀態

賈母和劉姥姥。賈母和劉姥姥都是比較高壽的老人家,可是他們因為出身不同所以她們的生命有著和截然不同的狀態。賈母是賈府最尊貴的女子,劉姥姥只是鄉間的一個婦人,但是劉姥姥的平凡的快樂與健康爽朗也是賈母無法得到的,每個人的身份各有優劣,不同創造的差異讓人生多了一種圓融通達,知道知足常樂的道理。

賈府四位小姐,同為賈府的小姐可是她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元春早早年紀就入宮為妃,自此她的一切都與大家完全不同了,身份與生活,只是元春最後也因宮斗失敗而死;迎春是四人中最不出彩的一個人,她只需要小小一個角落就可以生存,可是她無力守護好自己的平安,成婚一年就被家暴而死;

探春是美麗多刺如玫瑰花的賈府三小姐,她有著非凡是夢想與能力,可是終究難逃遠嫁的命運,不過她也會如斷線風箏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了;惜春未來就是守著青燈古佛了此一生,還沒好好感受春天的美好就亦然入冬的姑娘。四位賈府的小姐走出了四種人生,不同的比較也是生命的意義,感知事事的變化帶來不同的人生。

  • 同樣情景不同情緒,因為不同人生境遇

芒種是一個悲傷的節日,但是眾人笑送,唯有黛玉哭別。因為閨閣中流行過這個節日,所以大家都早起了,黛玉因為昨天傷心失眠於是起晚了。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大家都在園子裡開心的送花神,可是只有黛玉一人去收拾滿地的落花,也在此時念出了流傳至今的《葬花吟》。黛玉的喜樂和大家會有那麼一些不同,因為知識與見識不同所以各樣都不同。

薛蟠外出回來帶回來很多禮物,寶釵特意給大家送禮,眾人都很開心的收下,可是因為這些小東西都是江南特產,反而讓黛玉睹物思鄉傷心了起來,但是過了一會也就好了,黛玉不知不知好歹與分寸,只是她的真的想家了,可是她又永遠都沒有家了。這樣如何能讓她也和眾人一般快樂呢?

王熙鳳生日是眾人齊聚的慶祝,可是此時寶玉獨自去哀悼去世的金釧兒。這也是同樣的生活情景里不同的一種狀態,每個人的喜樂是不同的,寶玉知道王熙鳳能夠得到眾人的祝福與陪伴,所以他就陪伴孤單的金釧兒,這是別人不懂的情緒亦是寶玉的取捨。

王熙鳳的生日裡她本人也經歷了一場悲歡兩種狀態。前半生眾人熱鬧的快樂,後半場賈璉出軌還欺負她的悲傷,悲喜的對比實在太大。這不就人生嗎?樂極生悲,也會有否極泰來。

生活好像就是這樣,總是充滿著種種的轉折,也就有了許多的不同,或許同人不同命卻也會有不同的快樂;亦或不同狀態里不同的人生,同樣的情景不同的抉擇,沒有那種人生會相同可以重複,反正明白生活的意義就是變化,隨機應變和順其自然都是好的。

總得來說,在《紅樓夢》里很多地方都有對比,它們出現不同生命狀態下,冥冥之中總有一種殊途同歸的悲歡。對比可以是來自「真假」的比較,可以是人物真假的比較、事件的不同和物的變化知更替,對比可以是「同比」感知人物的類同,對比可以是「反比」通過不同的情緒了解和體諒不同的人生境遇的不同。《紅樓夢》描繪出了社會的原貌,也寫了出了人世的悲歡,求同存異,不如糊塗,或許也是生活里需要的一種狀態。


作者:十一,歡迎關註:小說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有趣的人和事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