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併入完成時,騰訊加碼「好奇心」

鋅財經 發佈 2021-10-16T15:24:41+00:00

搜狗員工當日便轉化身份成為騰訊員工,同時,員工工齡延續至騰訊,薪酬福利也與騰訊同體系保持一致,搜狗原有產品與技術部門也均已完成整合。


文/路世明

編輯/大風

10月15日,搜狗人員及其產品已完成併入騰訊。


搜狗員工當日便轉化身份成為騰訊員工,同時,員工工齡延續至騰訊,薪酬福利也與騰訊同體系保持一致,搜狗原有產品與技術部門也均已完成整合。


鋅財經獲悉:騰訊內部發文表示,在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下成立「信息平台與服務線」,由騰訊副總裁殷宇牽頭,負責QQ瀏覽器、看點、搜索、免費小說、文件等業務,提供信息搜索、瀏覽消費、編輯存儲、信息服務等平台與服務。搜狗業務交接中,搜索與瀏覽器等信息類產品即併入該業務線。搜狗AI技術與產品,以及輸入法業務併入PCG技術公線。與企業級業務關聯性強的地圖等併入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智慧出行等相關業務。


無論是早先還是現在,業內人士對於騰訊收購搜狗的目的,一直有條比較統一的觀點。即騰訊將加碼通用搜尋引擎市場,增強自身在搜索領域的話語權。


事實也是如此,騰訊一直保持著在搜索上的布局,儘管當前的搜尋引擎價值降低,但搜尋引擎仍舊是網際網路中非常重要的基建,也是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自從將搜搜併入搜狗後,騰訊的搜索一直都是接入搜狗。


如今,作為搜索領域的二當家,搜狗大部分搜索業務已合併進新成立的「信服線」, 併入搜狗後,該業務線在PCG級別提升,可以看出,沉寂許久的搜索江湖,也將再次熱鬧了。



這是一場共贏


這場收購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是一場共贏。


對於搜狗來說,其早先一直保持獨立搜索、輸入法,但在移動網際網路平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搜狗幾乎無法實現很好地生存。


近兩年的數據顯示:從2020Q2至2021Q1,搜狗營收分別為2.612億、2.167億、1.89億以及1.372億美元。而根據其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搜狗的總營收為1.47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4%;歸屬於搜狗公司的淨利潤為39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850萬美元。


搜狗營收的下降,與其廣告業務的萎縮有直接關係。在PC時代,搜尋引擎是最佳的引流方式,作為搜索領域的老二,搜狗自然能吃到時代的紅利。但是今日不同以往,如今廣告主的廣告投放方式已經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衝擊了PC端,各種各樣的APP也成了「金主」們投放引流的主要陣地。


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漸頹敗的搜狗併入騰訊也算是最好的選擇了,畢竟利好太過明顯。


其一,在搜狗宣布併入騰訊後,股價立馬大漲,雖然會退市,但可以看出資本的看好;其二,挑戰百度多年,但卻越走越遠,相信在併入騰訊後,搜狗有足夠的底氣再次踏上征程;其三,搜狗雖然在AI領域深耕多年並有著強大的技術支撐,但「盈利」卻遙遙無期,此後背靠騰訊這顆大樹,搜狗引以為傲的AI技術也會大放異彩。



另一方面,搜狗的員工們也是贏家!


據鋅財經了解,早在7月份獲得監管機構核准後,騰訊就認可了搜狗司齡到騰訊司齡的傳遞關係。這對於從搜狗轉入騰訊的員工的來說,是非常給力的。要知道,司齡延續代表著搜狗員工可以享受到很多騰訊老員工的福利。


眾所周知,騰訊的員工福利一向是其他大廠員工羨慕的,比如提供心理質詢,健康諮詢,體檢,還有多種商業保險、出行班車、節日活動、禮品等。以騰訊的安居計劃來說:通常入職滿兩年即可從公司最高申請到90萬元免息借款用於工作地或社保地首套房購買。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媒體平台還曝出騰訊升級了兩大「住」和「吃」福利:「提高應屆生房補至每月4000元,以及自2021年10月18日起,晚餐免費。」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說升級福利和迎接搜狗員工有什麼關係,但這個時間點難免「巧合」。


最後就是騰訊。眾所周知,騰訊一直有一個搜索夢。擁有海量用戶和優質內容的騰訊,串聯起兩者的基建——搜索,卻一直沒有被提上戰略。而搜狗這個老牌搜索平台,或許將成為騰訊連接用戶、內容和服務的一把鑰匙。


有了搜狗這把「鑰匙」,騰訊就能在此基礎上更好的發展搜索業務,廣告變現能力自然會得到大大的增強。



除了以上兩點,資本市場的反應對騰訊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瑞銀髮表研究報告指出,騰訊收購搜狗可為騰訊帶來上行空間。改行也予其「買入」評級,目標價650港元。相比較昨日收盤後的490+港幣,還有增長空間。


同時,瑞銀表示:搜狗向騰訊提供外部網絡搜索結果,相信收購後騰訊可以集成和改進其產品,提高廣告獲利能力。該收購將推動騰訊未來的電子商務及短視頻等業務,雖然對騰訊的即時財務貢獻有限,但相信未來將有巨大的潛力。


無論是對於搜狗、搜狗員工,還是騰訊來說,這都是一場皆大歡喜的案例。


騰訊成立「信服線」的背後,不止是搜索


從2006年騰訊推出了自己的搜索網站「搜搜」,到2017年騰訊開始內測微信搜索功能。至2020年,張小龍宣布微信搜索正式升級為「搜一搜」,又於2020年9月推出「指尖搜索」功能。


不難看出,騰訊對於搜索業務的「偏愛」一直未曾改變。


有意思的是,騰訊並沒有把搜狗併入PCG其他內容產品,而是併入了QQ瀏覽器和騰訊信息流。那麼騰訊這麼做的答案是什麼呢?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騰訊依然想基於「開放和連接」,用搜索對原有的產品、內容做突破,實現從 「搜」到「信息」,從「問」到「答案」, 從「答案」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提到騰訊信息流業務,騰訊看點是一個值得拿上牌桌的產品。


從2017年馬化騰直言QQ看點在過去一年「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開始,到2019年11月,騰訊發布信息流內容服務品牌「騰訊看點」。再到去年7月,騰訊看點內容生態負責人郭湘琰對媒體表示,騰訊看點日活躍用戶達到2.4億,日內容消費規模達到121億。


雖然在通用搜索中內容沉澱是基礎,也是用戶粘性的「主要」工具。但是僅僅靠信息流推送這一種形式的產品,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


人有兩種獲取信息的方式,被動式和主動式。


網際網路帶來信息爆炸,每個人都能獲得比過去多得多的信息,這些信息會對我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信息繭房「。


而主動獲取則相反,需要由好奇心和求知慾催化出的主動性,有目的性的針對某一個領域進行系統化的研究,去主動猜想、思考、推理事情的發展規律。


人人都說學習的動力是學會提出一個好問題,換一個說法就是主動獲取某樣信息的意識。以前的工具是書,在網際網路上就是搜尋引擎。


騰訊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圖文、原創作者、短視頻、長視頻、直播、專家庫,搜索要做的事,無非是讓人們在提出問題和需要服務時,提供一個有效的結果。


綜上來看,騰訊把搜狗搜索和瀏覽器併入「信息與服務「這個領域,確實是一步很合理的操作。


搜索的未來


早在2015年,馬化騰就說過:「真正能實現人和信息連接的產品,最適合的產品形態其實還是搜索。」


但隨著PC時代的沒落,各大網際網路平台與傳統搜尋引擎「脫鉤」,且愈演愈烈。那些用戶真正需要的「好的內容」,早已不在傳統的搜尋引擎里了。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搜尋引擎用戶規模達7.70億,較2020年3月增長1962萬,占網民整體的77.8%。但是,搜尋引擎使用率卻從83%降到了77.8%。




搜尋引擎使用率的下降,並不意味著搜索行為減少了。事實上,搜索行為一直在增加,但用戶們的「搜索」已經分散在各個場景的頭部應用里了。比如微信、支付寶、抖音、微博,每一個都成為了獨立的「垂直搜尋引擎」。


然而,側重垂直搜索、移動搜索,又不「互通互聯」的後果,就是讓網際網路形成了一座座的「信息孤島」。當用戶真正需要的、有價值信息,散布在不同的APP時,大大增加了用戶的時間成本。


所以說,用戶需要一個能夠滿足他們對文字、圖片、視頻等不同內容類型的通用搜索。它能破除「信息孤島」、「信息繭房」,一個「超級搜索窗口」就能讓你得到有價值的內容,極大的減少了「切換不同APP」的痛點。


這種「需要什麼來什麼」的搜索生態,不但讓用戶不用再承受「信息孤島」帶來的內容和服務缺失,還能讓用戶獲得從獲取信息到獲取商品和服務的連貫體驗。同時,這樣的「通用搜索」也能拓展用戶的好奇心,豐富網民們的探索需求。


如新成立的「信服線」負責人殷宇在內部信中所說:「好奇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也是一切人類進步、科學和文化突破的前提。每一次搜索的背後都潛藏著一顆好奇的心、一個對知識信息的渴望和一個真實的問題與需求……未來的搜索,不僅僅是實現從『搜』到『信息』的過程,從『問』到『答案』的過程,還需實現從『信息』到『使用服務』,從『答案』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成『Searching — Knowing — Doing』的閉環。」


一旦這個變革成功,一個小小的搜索框除了是知識入口、信息入口之外,還多了服務入口這重身份,這使得用戶相當於藉助這一無所不包的超級入口,打開了一個探索世界和與之互動的窗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