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下嫁真相之謎

風雲榜首1 發佈 2019-12-22T19:52:23+00:00

孝莊太后,姓博爾濟吉特,原名布木布泰,蒙古族人,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帝福臨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皇太極去世後,莊妃(孝莊大後)在滿洲貴族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角逐中,巧妙聯合各種力量,成功地將自己年僅6歲的皇子福臨扶上了皇位。

孝莊太后,姓博爾濟吉特,原名布木布泰,蒙古族人,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帝福臨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皇太極去世後,莊妃(孝莊大後)在滿洲貴族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角逐中,巧妙聯合各種力量,成功地將自己年僅6歲的皇子福臨扶上了皇位。清廷入關後,功高位重的多爾袞一孝莊太后的小叔子,排斥異己,廣樹親信,大權獨攬,獨斷朝綱。在這種情況下,孝莊太后藉助各方力量,成功地瓦解了攝政王多爾袞對順治皇帝構成的威脅。太后下嫁一事,據說就是發生在與攝政王斡旋的過程中。


太后下嫁的說法在清代、民國時期就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婦孺皆知。但太后真的下嫁了嗎?對於這個問題,300多年來,專家學者各持己見,真可謂真假難辨,疑團難解。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民間之所以盛傳太后下嫁的故事,就是因為根據當時的歷史情況看,孝莊太后下嫁還是有原因和動機的。不過,後人經過多方分析,得出的結論也是說法不ー。


有人說,孝莊太后有可能下嫁多爾袞是因為她為了報恩。這種說法多見於文人筆記皇太極去世後,睿親王多爾袞完全可以繼任大統,因為他有足夠的實力和條件。但是他沒這樣做,而是將皇位讓給了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自己則稱攝政王。



在他的影響下,諸王公大臣對福臨的即位也就不敢多言,福臨順利地當上了帝,之後多爾袞為了大清的江山,又親率八旗勁旅,揮戈南下。經過艱苦的征戰,多爾袞大敗李自成軍,還占領了北京城此時, 多爾袞然有機會稱帝,但是他還是沒有這麼做,北京局勢一穩定,就立迎請順治帝移駕北京。福臨成了清朝人關後的第一位天子。多爾袞的苦心和忠誠不但讓皇帝感動。也感動了大臣們,大臣們都認為多爾袞理得到回報。久未得到孝莊太后的多爾袞認為,不如藉此時機了了自己的心思,於是,召來大學士范文程等,密謀迎娶孝莊皇太后之事。

第二天,百官上朝後,范文程上奏說:「攝政王功高望重,謙抑自持。自入關以來大權在握,卻並不以帝位自居,盡心軸佐皇上。如此讓位之德,古少有,又如何善報答得了呢?正好,攝政王是皇上的叔父,今日讓位的事,就跟皇父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一樣。攝政王既然像對待太子一樣對待皇上,皇上也應當像對待皇父一樣對待,以此作為報答,諸位覺得如何?」眾人連連稱好。范文程緊接著提議道:「近日聞說政

王妃新亡,而我皇太后又盛年寡居。皇上既視攝政王如父,自然不可使父母異居兩處因此,伏請攝政王與皇太后同宮而居。「眾人又都隨聲附和。於是,史官將此事記載於皇太后下嫁攝政王。群臣上賀表。


相傳,多爾袞和太后的婚禮極為隆重,京師除了一兩個自命請高者,其餘的人都親臨現場,同盛典。當時,還以順治帝福臨的名義詔告天下:說「太后盛年事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怕。聯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面不能界志,使母以表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攝政王現方居,周室量親,元費胄,其身份容貌,皆為國中第一人,太后願好尊下嫁聯體意懷,數行。一應典禮著有可予辦。」

在這個故事中,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通過授意群臣請求的策略,達到了娶太后的目的。而太后一直沒有露面,僅在超書中稱她」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性」,故「願好尊下嫁」。

2110��4_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