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發動二戰是因為蘇聯?普京痛批西方:你們只是想推卸責任

大國風暴 發佈 2019-12-22T01:42:30+00:00

現在的時間,功勞不等於話語權,話語權決定功勞​根據法國民意調查機構所做的調查,在回答「哪個國家對戰勝納粹德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上時,1945年57%的法國人認為是蘇聯,20%的人認為是美國;2015年時卻有54%的法國人認為是美國,23%的人認為是蘇聯。

二戰已經過去70多年,但對歷史問題的解讀,總會體現出現實政治的影子。而關於二戰爆發的原因,近日有了「蘇德共同論」。聖彼得堡時間12月20日,普京在新聞發布會上反駁了這一說法。

此前,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指責1939年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是二次大戰的導火索。對此,普京認為,英法等國在更早之前與納粹德國所簽訂的一系列協議才是真正鼓勵納粹發動戰爭的關鍵原因。換句話說,英法綏靖在前,而蘇聯只是「最後一個與希特勒簽訂條約的國家」。

普京還表示,歐洲議會之所以會通過這項決議,是為了淡化蘇聯對二戰勝利的貢獻,並將二戰的責任轉移到蘇聯,以及現今的俄羅斯身上。

事實上,許多東歐國家在冷戰後展開去蘇聯化工作,大量拆除了蘇聯紅軍紀念碑等標誌。普京稱,這是對歷史記憶的侮辱,而這些國家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掩蓋當時的歐洲領導人們與納粹德國勾結的事實。

普京的這番言論本應獲得廣泛認可,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客觀來說確實對納粹德國發動二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但是同時也要看到,蘇德共同瓜分波蘭,這背後同樣有許多歷史因素在作用。

一戰後,波蘭侵占了德國大片領土,並在1923年隨法國一起入侵德國,這就是著名的魯爾危機。同樣的,蘇聯建立後,波蘭同樣出兵干涉蘇聯內政,想要摧毀這個新生的國家,結果自然好不到哪去,如果不是畢蘇斯基在華沙城下力挽狂瀾,那麼波蘭早已不復存在。

可以看出,蘇德瓜分波蘭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原因的,這與二戰爆發的原因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領導法國打贏一戰的法國元帥福熙就曾對一戰停戰協議《凡爾賽條約》做出過評價: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戰。

一戰是帝國主義們因分贓問題所爆發的戰爭,但是分贓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此才會有二戰的爆發。但是很明顯,西方國家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一戰之後的德國就是英法豢養起來用於對付蘇聯的惡犬,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認為蘇聯的存在便是蘇德開戰的原因,但是僅僅只是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內部分贓不勻。有一句話,叫做所有歷史都是現代史,西歐的人們很明顯在用抹黑的手段來與俄羅斯爭奪關於誰才是二戰勝利最大功臣的解釋權。

​根據法國民意調查機構所做的調查,在回答「哪個國家對戰勝納粹德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上時,1945年57%的法國人認為是蘇聯,20%的人認為是美國;2015年時卻有54%的法國人認為是美國,23%的人認為是蘇聯。

可見,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話語權霸權已經對這個世界起到了何等深遠的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