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藥用對了,觀賞魚還是死了,為什麼?

嘩仔說魚 發佈 2020-02-03T08:44:08+00:00

結論:如果你的觀賞魚沒有肝病,請考慮首過效應的干預,否則你的魚藥形同虛設,魚還是會病死;如果你的觀賞魚有肝病,請先解決肝病問題,否則,下藥會變成下毒,你的觀賞魚同樣會死,魚藥選對了也沒用。


對不起,我是嘩仔!

關注嘩仔說魚,明明白白養魚。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嘩仔。

魚病了,放藥了,結果魚還是死了,為什麼?

今天嘩仔就來嘗試為大家揭開這個困擾無數觀賞魚新手的難題。

為避免抬槓,嘩仔先設置幾個前置條件,好讓我們更容易接近真相。

首先,我們先排除你買到假藥的可能性,而且你所選的魚藥和你觀賞魚所患的魚病是對症的;

其次,我們暫時忽略水質敗壞的因素,嘩仔知道這是觀賞魚生病的主因,但是我們假設你已經把病魚撈進一個水質很完美的魚缸里進行治療;

再次,我們假設你買到的觀賞魚是常見的淡水觀賞魚,而非汽水魚和海水魚;

最後,我們假定你的觀賞魚所生的病是致病菌引起的魚病,而非寄生蟲或者病毒引起的,因為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治療起來很簡單,沒有討論的價值;病毒引起的魚病沒有治療的可能性,更加沒有討論的價值。畢竟絕大多數觀賞魚玩家的魚是死於致病菌的,我們重點說說這個範疇內的問題。

在排除了以上干擾因素以後,嘩仔就可以從觀賞魚飼養理論的深層次為大家剖析一下這個問題了。

特別提示:本文涉及部分專業名詞,高中生物和高中化學考試成績低於60分的朋友請謹慎閱讀。

友情提示:本文適合資深淡水觀賞魚玩家閱讀,不適合養魚總時長低於10年玩家。預計閱讀218秒。

非友情提示:嘩仔的文章拒絕任何個人、任何公司和任何媒體的善意轉載,更加拒絕那一小撮疑似不孕不育的偽原創作者的惡意洗稿。請你們自重!




魚藥是如何進入觀賞魚體內的?

根據前文的假設,你對觀賞魚所生的魚病種類判斷是準確的,你所選的魚藥也是沒有問題的,你施藥的劑量也是精確的,你用藥的頻次也是嚴格按照說明書來進行的,而且水質完全沒有問題。

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你的觀賞魚為什麼還是死了呢?

首先,我們需要先把魚藥在觀賞魚體內的底層運作原理搞明白。

原理搞明白了,真相自然會浮出水面。

魚藥要想進入魚體,主要是通過兩個渠道實現的,一個是腸道,一個是魚鰓。另外,皮膚和創面也可以作為魚藥通過的入口,但是這並非主要通道。

不管是腸道還是魚鰓,魚藥總是要通過一個關卡的,這個關卡就是養魚大神常說的——半透膜,在魚類學中,這個名詞其實應該叫做「生物膜」。

生物膜有很多種,比如細胞膜、核膜、內質網膜、溶酶體膜和線粒體膜,這些膜都是雙層的,極性層在外側,非極性層在內側。生物膜是親脂性很強的一種膜,對大分子的親水性物質很不友好。

這些膜的表面是有膜孔的,直徑通常只有0.8納米左右。

綜上,如果你的魚藥是脂溶性的,而且有效成分的分子量低於100 ,那你的魚藥吸收效果會很好,魚病治癒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如果你的魚藥是水溶性的,但是分子量低於100,你的魚藥也可以順利進入魚體血液循環系統。

可如果你的魚藥是脂溶性的,但是分子量很大,這時候,你的魚藥只能通過胞飲和胞吐作用來進入魚體了;如果你的魚藥是水溶性大分子,進入魚體的難度更大,它只能通過細胞膜上的轉運載體來完成搬運,這個過程的效率很低,而且會被細胞膜的胞飲胞吐作用抑制。

結論:請儘量選擇脂溶性小分子魚藥,這有利於魚體對藥物的吸收,否則,你放進藥浴缸的魚藥的效果和完全沒放魚藥的效果區別不大,如果是那樣,你的魚病自然無法被治癒。


神奇的pKa值

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同一種魚藥,在南北方魚友的魚缸里的使用效果有天壤之別。

有些魚藥,南方魚友說有用,但是北方魚友說沒什麼卵用;

有些魚藥,北方魚藥大呼神奇,但是南方魚友卻大呼上當。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作怪?

這個搗鬼的傢伙就是絕大多數魚友都沒聽說過的pKa值。

什麼是pKa值?

pKa值指的是魚藥離子化剛剛好達到50%時的ph值,不同的魚藥的pKa值都不一樣,但是每一種魚藥的pKa值都是固定不變的。

當你所使用的魚藥的pKa值等於魚缸水體的pH值時,你的魚藥在魚缸里有一半是呈現離子態的,有一半是呈現中性分子態的。這是魚藥在水體中最完美的動平衡狀態!

在這個狀態下,魚藥的吸收效率最高,藥效持續時間最長。

當水體pH值與魚藥的pKa值的差值大於2時,魚藥要麼完全處於離子態,要麼完全處於中性分子態,都不利於魚病的治療。

換句話說,你的魚缸水的的pH值會直接導致你的魚藥是否有效,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南方魚友說有用的魚藥,北方魚友卻嗤之以鼻了。魚缸水的pH值不同,魚藥的治療效果有天壤之別。

結論:學習魚藥的藥理常識,熟悉不同魚藥的pKa值,對魚藥選擇的正確性至關重要。現在你應該就明白了,同樣是使用甲基藍治療魚病,有的魚友說有效,而有的魚友是無效,答案就在這裡。


魚肝的首過效應

首過效應,您聽說過嗎?

嘩仔發現,凡是養魚時長低於十年的朋友,都不知道這個名詞。這是巧合嗎?

治療觀賞魚疾病的魚藥進入魚體循環系統以後,首先抵達的組織是魚的肝臟,在肝臟中,魚藥會被消除很大一部分,所以「首過效應」也被科學家稱作「首過消除」。

未被肝臟消除的那部分魚藥,才是真正對魚體有用的部分,而那部分被消除的魚藥,是會在膽囊的協助下排入腸道的,然後以糞便的形式離開魚體,它們對魚病的治療完全沒有幫助。

未被魚肝消除的魚藥進入魚的血液以後,才會形成真正的血藥濃度,一個真正達到治療濃度的血藥濃度才是對我們有意義的魚藥參數。

這是一個健康的魚類肝臟的正常機能,我們在給觀賞魚施藥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首過效應的消耗量,從而適當增加用藥頻次,或者延長藥浴時長。

可如果觀賞魚的肝臟不健康呢?

最常見的觀賞魚肝臟疾病有兩種,一種叫肝膽病,另一種就是大名鼎鼎的脂肪肝。

你沒看錯,觀賞魚也會得脂肪肝!

當觀賞魚的肝臟變成脂肪肝以後,肝臟內的很多針對不同藥物的「藥酶」活性會大幅下降,使觀賞魚肝臟中富集很多藥物形成的毒素而排不出去,當藥物總量超過觀賞魚肝臟的承載上限時,你的魚藥就會變成毒藥,使觀賞魚的肝臟喪失功能,然後魚就死了。其實,很多名貴的金龍魚和紅龍魚就是死在這件事上了,只不過,很多龍魚玩家不知道罷了。

結論:如果你的觀賞魚沒有肝病,請考慮首過效應的干預,否則你的魚藥形同虛設,魚還是會病死;如果你的觀賞魚有肝病,請先解決肝病問題,否則,下藥會變成下毒,你的觀賞魚同樣會死,魚藥選對了也沒用。


知識彩蛋

哪兩種魚藥在魚缸里使用時需要慎之又慎?用法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引起死魚的後果。點擊下方藍色小魚圖標,加入嘩仔的觀賞魚圈子,答案明天即將在那裡公布。在嘩仔的頭條圈子裡,你不僅可以學習到傳說中的《嘩仔養魚筆記》,還可以學習到我的那些不可告人的養魚小秘訣。

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嘩仔說魚,帶你明明白白玩轉觀賞魚。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希望每一個國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