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年過50,來了一場興奮的黃昏戀,給唐朝帶來滅頂之災

帝國的臉譜 發佈 2020-03-18T05:30:40+00:00

唐朝的皇帝,最值得總結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根據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一書中的記載,唐玄宗後宮有數千宮女,但他依然不能滿足,還到民間獵艷,甚至把手伸向了兒媳婦,風流至極,無與倫比。那麼,唐玄宗的一生,到底有過多少風流艷事呢?

唐朝的皇帝,最值得總結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

根據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一書中的記載,唐玄宗後宮有數千宮女,但他依然不能滿足,還到民間獵艷,甚至把手伸向了兒媳婦,風流至極,無與倫比。

那麼,唐玄宗的一生,到底有過多少風流艷事呢?


唐玄宗怪異的選妃法

中國歷來有「髒唐臭漢」之說,唐玄宗因為「父奪兒媳」之類的醜行,成了「髒唐」的代表之一。

他有很多讓人驚異荒唐舉措,例如,後宮選妃侍寢就是其中之一。

後宮美人數千,如何選人侍寢成了難題。


唐玄宗是個愛玩的皇帝,哪怕這種事也要弄得開心至極,為此,他讓那些妃子輪流到跟前擲骰子,誰的點數最大,就由誰侍寢。

唐玄宗還發明了「蝴蝶選妃法」,他讓妃子站成一排,每個人的頭上放一朵鮮花,然後放飛蝴蝶,蝴蝶落在誰頭頂的花上,誰就侍寢。

唐玄宗十分享受那些妃子為了得到侍寢之寵而爭得你死我活的成就感,為此,他又發明了 「螢火蟲選妃法」。


夏日的晚上,他讓妃子們一人拿一個網,到戶外抓捕螢火蟲,誰先捕到螢火蟲,誰就是當晚的花魁,誰就是當晚的寵妃,誰就有資格侍寢。

一個皇帝,能把這種香艷之事做得這樣活色生香,也真是聰明絕頂。

只可惜,聰明都用在了這種招蜂引蝶的事情上面。



抑鬱而終的梅妃江采萍

江南出美女,福建也出美女。江采萍為福建莆田人,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儀態萬方,不但清純美麗,而且能歌善舞,才藝雙絕,是高力士到福建特意選美來的,可謂萬里挑一。

唐玄宗看慣了後宮濃妝艷抹、忸怩作態的妃子,哪裡見過如此超凡脫俗的清純,一見江采萍,便再也捨不得挪開眼睛。


江采萍不僅長得美,而且人如梅花之端莊,氣似梅花之飄逸,李隆基如獲至寶,萬分寵愛,不久即封江采萍為東宮正一品皇妃,賜號梅妃。

唐玄宗知道她喜歡梅花,特安排人在東宮載了許多梅花,每當梅花盛開的時節,二人肩並著肩,手牽著手,流連於梅林之中,賞花,賦詩,談情,說愛,仿佛一對神仙眷侶。

江采萍沉醉於皇帝的寵愛之中,如果沒有另一個女人的闖入,她一定會做一個和皇帝慢慢變老的美夢。

然而,女人會年老,女人會色衰,若要一個皇帝不移情別戀那是不可能的。


隨著這個比梅妃更儀態萬方的女人的到來,皇帝來東宮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後來就再也不來了。

別人得寵,梅妃就失寵,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似乎是一種規律。

後來梅妃不但失寵,而且被打入了冷宮,在憂鬱中了此殘生。

這個歡笑的新人,就是楊玉環。


讓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貴妃楊玉環

其實,楊玉環之前,唐玄宗還寵幸過許多妃子,如出身民間歌姬的趙麗妃,如他的表妹、武則天的孫女武惠妃等等。


武惠妃在開元25年去世後,又感覺到了情感上的孤單寂寞,「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可見唐玄宗有多麼焦慮,這種焦慮到極致的結果,就是連兒媳都不放過了,於是就有了貴妃楊玉環。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唐紀》中這樣記載唐玄宗怎麼把自己的兒媳占為己有的:

初,武惠妃薨,上(唐玄宗)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絕世無雙。上見而悅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為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娶左衛郎將韋昭訓女;潛內太真宮中。太真肌態豐艷,曉音律,性警穎,善承迎上意,不期歲,寵遇如惠妃,宮中號曰「娘子」,凡儀體皆如皇后。

楊玉環本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小兩口恩愛有加,不想某天皇帝對楊玉環害了相思病,便將兒媳給奪了。

當然,為了堵人口舌,他先讓楊玉環在太真宮出家。

5年後,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兒子李瑁,冊立為壽王妃,讓原來的壽王妃、太真宮的楊玉環還俗。


於是,曾經的兒媳,名正言順的成了自己的妃子,寵愛如皇后。

至於兒子李瑁,父親要,怎能不給?何況他是皇帝!

父奪兒媳的皇帝,歷史除了一個梁太祖朱溫之外,大約就是這位唐玄宗了。

唐玄宗得到楊玉環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一個步入老年的皇帝,忽然發起少年狂,來了一場盪氣迴腸的黃昏戀。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這是詩中的描寫,也是這對老少配的愛情宣言。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然而,由於李隆基沉迷女色,荒廢朝政,導致了「安史之亂」,讓曾經輝煌強大的唐王朝從此走向了衰落,幾乎給唐朝帶來滅頂之災。

所以,有學者就說:唐玄宗才是毀滅盛唐真正的罪魁禍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唐玄宗的禍國殃民的分析和總結十分到位,他說:

聖人以道德為麗,仁義為樂;故雖茅茨土階,惡衣菲食,不恥其陋,惟恐奉養之過以勞民費財。明皇(唐玄宗)恃其承平,不思後患,殫耳目之玩,窮聲技之巧,自謂帝王富貴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後無以逾,非徒娛己,亦以誇人。豈知大盜在旁,已有窺窬之心,卒致鑾輿播越,生民塗炭。乃知人君崇華靡以示人,適足為大盜之招也。」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講述了唐玄宗如何沉迷聲色、寵愛女人,最後敗國的詳細經過,揭示出治國興邦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人、處世、治國、理政,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資治通鑑》之所以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歡,這是一個根本原因。


當然,《資治通鑑》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沒有古文功底,難免費時費力,事倍功半,這樣,可以選擇白話文的《資治通鑑》。

當然,白話文也存在一個翻譯的優劣問題,如果翻譯出來的文字不恰當、不精準、不優美,便不好讀,因此需要最好的版本。

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先生領銜主持翻譯的《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黃錦鋐先生集中台灣多家院校的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的。


台灣出了很多有名的詞人,比如方文山,周杰倫演唱的《菊花台》、《東風破》、《青花瓷》,歌詞就是他寫的。

他們給人的感覺是國文功底紮實,因為他們成長的年代,正是台灣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候。

當時台灣有一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專門負責推行國學,出版古籍。為了讓普通學生和讀都能看懂,他們組織一批專家,編寫了《白話資治通鑑》。

譯文緊貼原著,文字典雅簡潔,不添枝加葉,不擅作發揮,而且是全本。



這套書出版後,得到了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和著名作家臺靜農的推薦。

一套十本,原價498,頭條做活動20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