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真正喜歡一個人,會出現這4種感覺

心理學神奇小小 發佈 2020-05-14T23:17:00+00:0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都說喜歡是最特殊、美好的感情,那麼真正喜歡一個人時,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呢?是時刻的挂念她、深深對她著迷,還是憧憬與其身心交融?是切實體會到對方的柔情、甜蜜,還是每每遇見她的喜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都說喜歡是最特殊、美好的感情,那麼真正喜歡一個人時,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呢?

是時刻的挂念她、深深對她著迷,還是憧憬與其身心交融?是切實體會到對方的柔情、甜蜜,還是每每遇見她的喜悅?

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最終總結出真正喜歡一個人時,會出現的四種感覺:生理上的衝動、獨自占有欲、先有安全,後有感覺,以及強烈的自我展露慾望。

首先是生理上的衝動。

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Sternberg)曾經提出「愛情三角理論」和「愛情三元論」。他認為所有的愛情都是由溫暖的親密、熱烈的激情和理性的承諾三大要素構成的。

在這之中,激情是包含慾望的成分,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情緒狀態。也就是說,當我們真正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會渴望與對方產生一些肢體接觸。在人的情感中,這種衝動會一直存在,直到欣賞和喜愛的情緒消失。

在愛情里,最幸運的就是彼此互相喜歡。不論是對戀人的寵溺、欣賞,亦或是對自我的剖析和表達,都同時包含了感性和理性,也是自己內心的理想狀態。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會飲篇》中,記錄了蘇格拉底對於愛的定義:愛是介於可朽者與不朽者之間的東西。

慾望是喜歡的組成部分,而得到他人的喜歡會感到美好和幸福,眾人皆嚮往美好。生理上的衝動不僅僅是行為,也包含著對戀人心理、習慣等多方面的了解,是現實與內心碰撞的火花,也是靈魂層面的美好存在。


真正喜歡一個人時,對方永遠是最完美的形象,是無法抵抗的存在。就像魚兒離不開水,像人類離不開太陽和氧氣。只要對方出現,會不自覺的加重呼吸,目光也會隨之移動。

獨自占有

漢代樂府民歌《上邪》中寫道:「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愛情是「自私」的,渴望獨占對方,使其身心完全屬於自己。希望能夠一直陪伴在戀人左右,這就是所謂的占有欲。這種情緒會占據上風,使人不願與他人分享這種親密,但同時也體現出忠誠。

斯騰伯格在「愛情三角理論」中提出,感情中的承諾分為:

  • 短期承諾
  • 長期承諾

短期承諾是兩個人在確定關係之前,對於是否喜歡上對方做出準備和決定。而長期承諾是指確定關係之後,為了維持這段關係的穩定而做出的承諾,比如忠誠以及所要擔負的責任,是同舟共濟的承諾。

實際上,不論是長期還是短期承諾,都很少被說出口。理智不足和不切實際的空口白話,只會讓這段情感深陷泥沼,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承諾應當是理性和感性並存的事情,如果難以實現,將會是痛苦的折磨。就如同現代詩人徐志摩一般,傾盡心力寫下無數優美華麗的詩句,不顧一切地追求婚約在身的林徽因,最終卻讓她心傷。這種傷痛是心靈上的,無法磨滅的。

因此,在愛情中,理性和感性同樣重要。越是熾熱、衝動的感情越傷人,只有同時注重理性和感性的情感,才能美好而持久。

通過戀愛,使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能夠被無條件的接納,並且在所愛之人的心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這讓許多心理不夠成熟的人找到了認同感。為了維持這種虛無縹緲的認同感,他們習慣性的依賴對方。

先有安全,後有感覺

在兩個人的感情之中,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安全感的感情,是無法長久維繫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943年,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認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而安全感通常來源於可控制度和確定度。

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失去了控制,在自身掌控範圍之外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坐立不安。反之,當事情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時,就不會擔心意外的發生,也擁有了足夠的安全感。

因此,在感情之中,只有擁有了足夠的安全感,雙方的感情才會更加持久。當人們無法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時,往往會選擇用其他方式來彌補缺失,比如購物等物質方面。

強烈的自我展露

心理學家認為,心理逐漸融合是親密關係發展的最終結果。常言道:「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越來越像。」也就是說,真正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兩個人的心理會慢慢產生共同之處。

自我展露是指將自身信息全面地展現在對方面前,將自己的感受、歡喜毫無保留的展露。

大多數人的喜歡,都是從擁有共同話題開始。從今日天氣談論到新上映的電影,再到工作中的苦樂。話題由淺入深,逐漸轉變到日常生活之中,而彼此之間的親密程度也會有所提高。

其實,在感情里,喜歡往往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之中。是將自己全身心的交付的選擇,也是一種毫無保留、不求回報的信念。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