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區:「公益崗位」讓貧困戶變為「工薪族」

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發佈 2020-05-12T04:18:42+00:00

為此該區在農業調產中在西池鄉流轉土地320畝,建立兩個扶貧產業園,種植祁白菊、金銀花等高附加值作物,共帶動24戶貧困戶,由西池鄉親自負責,保障資金安全,保證收入穩定,讓特困人群在享受低保的基礎上,再享受一份兜底分紅,確保收入不減少。

「真心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對我們進行就業培訓幫扶,有了一技之長我們脫貧的信心更足了!」近日,在上黨區蔭城鎮工農莊村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就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王根樓拿著1500多元的工資,滿臉喜悅。去年7月,他被安排進手套編織廠後,經過崗前培訓,「憑技能打工」為全家脫貧帶來了新希望。

近年來,上黨區注重把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脫貧攻堅重點工程來抓,積極實施精準就業扶貧,通過加強就業服務、開展技能培訓、創設扶貧崗位、落實優惠政策等一系列舉措,實現企業招工解決一批、扶貧車間吸納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個體創業帶動一批的預期目標,為廣大貧困戶「拔窮根、扎富根」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就業保障。

「以獎代補、先干後補」激勵用工主體吸納群眾就業。上黨區的特困人群收入主要是靠低保和資產收益分紅,3年後資產收益分紅政策如發生改變,他們僅有低保收入。為此該區在農業調產中在西池鄉流轉土地320畝,建立兩個扶貧產業園,種植祁白菊、金銀花等高附加值作物,共帶動24戶貧困戶,由西池鄉親自負責,保障資金安全,保證收入穩定,讓特困人群在享受低保的基礎上,再享受一份兜底分紅,確保收入不減少。這既打造了穩定脫貧之路,又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藉助農業調產的契機,湧現出了很多帶貧益貧效果很好的企業、合作社,如郝家莊鄉白家溝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把全村的土地進行了流轉,發展鄉村種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產業,收到了很好的帶貧益貧效果。為鼓勵用工主體吸納貧困群眾就業,該區出台響應政策,對於吸納20人以上貧困勞動力的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申報市級審定,一次性獎補10萬元、20萬元。

「以人定崗、以戶定崗」確保貧困群眾就業。結合疫情防控和節後返崗復工實際情況,上黨區人社部門與省內外務工人員輸入集中地人社部門進行對接,了解當地疫情防控形勢、復工要求等,及時在微信公眾號公布全國各地開工、復工時間及當地有關疫情等信息,安排專人「一對一」聯繫有意願、有能力的貧困勞動力,把企業關於復工復產期間激勵員工的獎補政策逐一進行傳達。通過採取專車「點對點、門對門」的方式進行直接輸送,實現居住地到務工地、家門到廠門的無縫對接。針對暫時難以外出且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積極開發本地公益性崗位,解決當前貧困群眾就業難問題。各鄉鎮結合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需求,適當增加防疫消毒、防疫宣傳、保潔保綠、護林防火等鄉村兩級公益性安置崗位,保障貧困人員就近就地就業。同時,該區結合貧困勞動力實際,加快統籌全區就業崗位數量,以人定崗、以戶定崗,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6月底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以農促工、以工帶農」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受益。2019年共下撥295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扶貧車間遍地開花,如西池鄉滿堂紅燈籠廠、蔭城鎮工農莊手套加工廠、劉家山菊花基地、白家溝特色種養殖等項目,對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起到了良好的帶動輻射作用。「滿堂紅」扶貧車間,加工燈籠,帶動周邊鄉村80餘戶貧困戶,每月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西池「一潔」保潔公司,累計吸納近30位貧困婦女,為黨政機關和企業定期清掃保潔,做到上工上地兩不誤。

就業扶貧,讓每一個貧困群眾都有一技之長。2019年,由該區扶貧開發中心牽頭,開辦了兩期8個專業的技能培訓班,對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進行了機電一體化、電子商務、美容、美發、電焊、計算機技術應用、按摩、挖掘機等培訓,第一期87人,第二期56人,力爭讓貧困人口通過就業培訓實現增收脫貧的夢想。「公益崗位」讓貧困戶變為「工薪族」。(來源:長治日報 記者李建義 特約記者牛曉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