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經濟強國伊朗開放程度直追美國,伊斯蘭革命帶來了什麼?

左冷禪 發佈 2020-05-13T04:56:14+00:00

伊朗,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錯隊,損失慘重。幸好二戰後,伊朗政局開始變得開明,迎來了高速發展,堪稱中東第一強國。但就在伊朗幾乎快要成為已開發國家之列時,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一個世俗化的伊朗消失,隨之一個以教士階層為主導的神權國家誕生,最高宗教領袖成為國家的主宰。

伊朗,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錯隊,損失慘重。幸好二戰後,伊朗政局開始變得開明,迎來了高速發展,堪稱中東第一強國。但就在伊朗幾乎快要成為已開發國家之列時,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一個世俗化的伊朗消失,隨之一個以教士階層為主導的神權國家誕生,最高宗教領袖成為國家的主宰。伊朗,這個號稱有著8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她的命運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

六七十年代的伊朗,是一個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社會

本來在二戰之後,伊朗是世俗化發展最先進的伊斯蘭國家。在巴列維國王統治時期,伊朗依靠巨額的石油收入,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工業強盛,文化發達,思想解放,民眾相對自由,百姓生活富裕,甚至農村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一片欣欣向榮。維持了20多年高速發展的伊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的經濟增長是14.3%,1974年猛增40%,其經濟之先進和發達,甚至超過日本和德國總和。

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推行開放型文化政策,使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量湧入。在這一過程中,伊朗女性地位也得到相應提高,巴列維國王下令給婦女選舉權,取消神學教育和伊斯蘭教法,提倡婦女去掉黑色面紗,廢除男性頭巾,突出伊朗歷史上雅利安人的作用以淡化伊斯蘭教影響。在此背景下,伊朗的社會風氣相當開放、婦女的穿著時尚而性感。

在德黑蘭街頭,進口車和駱駝一同出現在大街上,那是一個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社會。當時整個中東地區,唯一一個有希望快速成為已開發國家就是伊朗。

失落的教士階層

有人歡笑有人愁。巴列維的「白色革命」觸及到了宗教界的利益,最失落的就是在伊朗幾千年歷史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教士階層了。他們失去了權力,失去了財富,失去了地位,教士階層普遍非常失落,不甘心失敗。在伊朗,教士階層掌控教育和話語權,甚至包括很多媒體,他們經常發表對抗政府的言論。這一時期,伊朗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階級矛盾和經濟波動,也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被教士階層準確捕捉到了

於是霍梅尼發動教士階層,製造輿論,不斷揭露巴列維王朝的獨裁,腐敗,不斷為百姓鼓吹平等自由。霍梅尼承諾,給予伊朗百姓財富和幸福。這在當時等於是在一堆乾柴上澆油點火,不滿的人群在教士階層的引領和蠱惑下開始革命,遊行示威。從最初的幾千人,快速上漲到幾百萬人。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乘坐法國航空的波音747返回德黑蘭。數百萬人歡迎他的回歸,霍梅尼不僅成為了革命的必然領袖,他還成為了「半神」般的人物。人群向他讚頌道「伊斯蘭、伊斯蘭、霍梅尼,我們會追隨你」,甚至出現了「立霍梅尼為王」的口號。

最終,兩股勢力合流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同時終結了伊朗的發達和富裕。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以教士集團為核心的新的權貴階層形成

這一次異乎尋常的革命使全世界感到錯愕:它的發生沒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慣常因素。但革命很快使國家發生了徹底的轉變,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雖然打倒了以皇室為核心的權貴集團,重新進行了整個財富的分配,但是同時也形成了以教士集團為核心的新的權貴階層。在教士集團財富控制下,百姓財富沒有得到,土地沒有得到,倒是越來越窮。而百姓逐步成為國家權貴,教士階層手中的玩物。

那麼伊朗教士集團到底有多少財富呢?你可能不敢相信。

  1. 120個基金會,控制全國企業。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的教士集團掌控國家財富。霍梅尼當時為了接收巴列維時期的國企和整個國家各個行業,於是成立了大概120多個基金會,以基金會的形式,掌握伊朗的主要行業和企業。這120個基金會集中了國家的財富,基本上都分別掌握在伊朗的大教士的手中,占到了伊朗80%以上的GDP。
  2. 300教士,掌握國家60%財富。對於伊朗的教士階層的財富,外界不得而知。但是作為內部人,作為伊朗的總統內賈德來說,2012年無意間透露了一個數字。那就是伊朗最有錢的300個教士家族,掌握了伊朗60%的財富,足可見這個財富集中的程度。
  3. 石油收益在伊斯蘭革命衛隊。由教士階層掌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掌握了伊朗的幾乎所有的石油資源。而且伊斯蘭革命衛隊還被允許經商,實際上是一個擁有幾千家企業的龐大商業帝國,每年的收入多達幾百億美元。這些錢,其實最終也是落入教士集團的手中。
  4. 除此之外,教士集團還掌握一切的官僚集團和政府。在執政的過程中,那也是不斷的貪污腐敗,更加使得教士階層的財富大幅度的增長。

年輕伊朗人「難以理解他們的父母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的經濟再也沒有繁榮起來,國家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國民平均收入隨著油價而波動,曾經跌至革命前的四分之一,至今仍未達到革命前的水平。很多行業被禁,婦女就業崗位下降,著裝回到老路,年輕人的失業人數持續上升。西方經濟制裁和國內腐敗更是雪上加霜。

軍隊也受到打擊,先是在革命後很多經驗豐富的軍官被清洗,為了控制軍隊,又在軍隊里安插了神職人員做思想工作。但是霍梅尼還是不放心,建立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一個類似德國黨衛軍的軍事組織,他們完全由霍梅尼接管。但是對軍隊清洗嚴重影響了伊朗的軍事實力,導致兩伊戰爭開始的時候,伊朗一方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甚至有被宗教洗腦的伊朗青年,手拉著手喊著「真主萬歲」沖向伊拉克人的陣地。

革命後,伊朗開始了伊斯蘭教的政治宣傳,隨之伊斯蘭教法逐漸制度化,以消除世俗主義及美國文化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在政治自由、政府廉政、經濟平等、自給自足、宗教虔誠方面基本沒有轉變。 然而,伊朗人中真心信仰伊斯蘭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只是被迫信仰。一些民意調查及觀察員反映了伊朗國內普遍的不滿情緒,包括革命一代與年輕伊朗人之間的「裂縫」,年輕伊朗人「難以理解他們的父母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