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西北邊陲立有一座紀念碑,它是我軍將士用鮮血換來的尊嚴

王銘葦 發佈 2020-02-24T05:00:14+00:00

有很多朋友就說,這是美蘇冷戰期間中國幫了美國,也有的說是美國幫了中國。蘇聯在遠東只能部署更多力量,像79越南戰爭,就有西方炮兵雷達參戰,而越南沒什麼重工業,武器彈藥都要蘇聯提供,每周好像還要100萬美元穩定局面,蘇聯吃不消。

在昨天,我發布過一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解析了1979年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在西方的「恐嚇」和蘇聯自身原因之下,並未乾擾中國解放軍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有很多朋友就說,這是美蘇冷戰期間中國幫了美國,也有的說是美國幫了中國。

在這裡我想先強調一下,沒什麼幫助不幫助的,互相利用而已

冷戰後期,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西方對中國出售了不少技術和武器裝備,大大提高了國防實力。蘇聯在遠東只能部署更多力量,像79越南戰爭,就有西方炮兵雷達參戰,而越南沒什麼重工業,武器彈藥都要蘇聯提供,每周好像還要100萬美元穩定局面,蘇聯吃不消。另一面為了打開局面,入侵了阿富汗,結果更加拖垮了蘇聯。

所以說,僅僅是互相利用,這是一種外交手段。就像如今全國疫情,世界上不少國家對中國進行援助,真心對待中國的,除了巴鐵那幾個國家之外,沒有幾個。這裡邊,也有不少是外交手段。

那麼大家也會問了,從「老大哥」到「蘇修」,到底經歷了什麼?在這裡不得不說說當時蘇聯領導人的策略。

赫魯雪夫執政時期(1953-1964)後期出現了中蘇兩黨和兩國政治和經濟關係的惡化,撕毀兩國簽訂的協議,中止援助。在共和國困難時期要求中國償還項目資金,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用的蘇造飛機、坦克、槍枝彈藥、裝備、物資。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迅速演變成了兩國的軍事對峙和局部軍事衝突。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曾想用核武器攻擊中國並已挑起邊界事件1700餘起。

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對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權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干涉,此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

他在1968年派軍隊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而在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中蘇邊境的局部戰役正式爆發!

這就是大家熟知的珍寶島之戰!前蘇聯駐華外交官葉利扎維金回憶,1966至1967年僅蘇聯駐華使館就不止一次地主張在這個地區「對中國人上島給予回擊」。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

中國邊防部隊的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保衛了國家的領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軍事武裝衝突雖然發生在1969年,但邊境衝突從1967年就已經開始了。當時蘇聯軍隊經常侵入我國的七里沁島、珍寶島等我國領土。當時虎林縣組織了許多基幹民兵上邊境線,在反干涉鬥爭中,這些民兵表現得十分勇猛。

當時虎林的很多單位,都抽調了一些身強力壯的民兵到前線去,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由858農場副業隊和糧油加工廠(就是兵團組建後的三十四團18連)職工、西崗齒輪廠職工、完達山林管局幹部職工,組成了反干涉戰備隊,並參加了1967年12月位於858農場的烏蘇里江新開流島的反干涉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虎林縣的民兵,在新開流島主航道的中方一側排成一隊人牆,與蘇軍進行說理鬥爭。而蘇聯則派出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另一側進行挑釁。開始的時候只是眼光敵視嘴上互罵,後來有的蘇聯士兵試圖越過人牆,這樣就發生了身體接觸,最終導致了一場流血事件。12點至13點,蘇方出動近百名軍人,在裝甲車、汽車的配合下,全副武裝,並揮舞大棒,向中國反干涉民兵大打出手,當場打傷8人,其中重傷3人,宋清翰傷勢最重。

為了避免事態擴大,雙方都採取了克制態度,相互撤回了隊伍。這次對峙,沒有陣亡,從表面看,很難分辨出勝負,但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蘇軍面對是民兵,而且並沒占到便宜,勝敗也不言自明。

然而在同年(1969年)的8月13日,在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個主陣地,因為中蘇衝突致使守衛陣地的我軍官兵幾乎全軍覆沒。

在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中,蘇軍被中國瀋陽軍區司令陳錫聯預先部署的部隊伏擊遭受損失後,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急劇惡化,雙方迅速在邊境集結了上百萬的軍隊。在鐵列克提,中蘇之間有一個幾十公里寬的爭議地帶。

鐵列克提,位於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西部地區,與哈薩克斯坦交界。1969年,中蘇雙方都在這個爭議地帶上修建了軍事設施。

1969年8月11日,我軍例行發信號邀請蘇聯方面軍事長官會談。然而,蘇軍一改常態未與會。8月13日上午8時,解放軍邊防人員三支巡邏隊共90人左右按照既定巡邏路線開始巡邏,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在鐵列克提地區包圍了解放軍巡邏隊的其中一支。

巡邏隊依仗地形激戰5個多小時,由於事前缺乏準備,我軍增援軍隊未能及時趕到,並缺乏重武器支援,以至主陣地(695.5無名高地)被圍的22名邊防人員(包括3名隨軍記者)全部陣亡(包括被俘的3人中2人於蘇軍運送的路途中因重傷不治犧牲),支援部隊也有6人陣亡,數人受傷,包括民兵。另1名被俘生還的戰士經外交交涉在數月後的9月22日被送回中國,這名戰士因在被俘期間臨死不懼,竭力抗爭,榮立二等功。

蘇聯解體後,1999年11月下旬,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面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

2008年8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將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並立「忠勇山烈士紀念碑」,以示紀念。

對人民忠誠,對敵人勇敢,如今的國泰民安離不開您們的忠勇!在這裡,我向所有守衛祖國邊疆的戰士們說聲感謝!

我是王銘葦,更多歷史秘聞,歡迎關注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