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名將多出在秦趙兩國?

張老師說歷史 發佈 2019-12-21T10:26:14+00:00

1楚國由於公族權力太大,王室權力受到限制,沒什麼作為。由於魏文侯妥善地處理了與韓趙兩國兩國的關係,三晉在魏國的領銜下開始四面出擊,此時的主角是魏國,而吳起、樂羊等名將有了用武之地。

其實戰國時期名將並不僅僅限於秦趙兩國,放眼六國有孫武、吳起、樂毅、田單、匡章、孫臏等諸多名將,可是為什麼只有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等人為大家津津樂道呢?

戰國國際形勢的變化。

一般認為戰國的分野是在於三家分晉的開始,而此時的列國都處於一種沒落的狀態。

1楚國由於公族權力太大,王室權力受到限制,沒什麼作為。楚聲王在位時期,國勢動盪。

2齊國由於田氏族人內部發生分歧,無力顧及國外。

3此時的越國是在越王翳時期,雖然保持了強盛,由於地理原因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4燕國在燕王子之前一直處於空白期。

由於魏文侯妥善地處理了與韓趙兩國兩國的關係,三晉在魏國的領銜下開始四面出擊,此時的主角是魏國,而吳起、樂羊等名將有了用武之地。

三晉聯盟破裂,秦齊楚開始追趕魏武侯即位後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由於吳起的出走讓楚國的國力有所恢復。

由於祖父兩輩積累下的國力優勢,魏惠王開始稱王。早期的國力優勢讓外國四面出擊,可是大衛輝煌時期,其他國家紛紛變法,國內增強,魏惠王沒能及時改弦更張,導致四面受敵。

差不多商鞅收復河西之戰的第二年,齊國在東線對魏國發起了攻擊,這就是馬陵之戰。加上這之後的桂陵之戰成就了田忌和孫臏的名聲。之後的齊國並沒有太大的戰爭,所以將武將並無用武之地。

魏國的衰落導致趙國的崛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和出色的外交活動,奠定趙國的軍事實力。

秦昭王時期開始大規模對東方用兵,白起揚名

秦國的東出讓趙國的中流砥柱開始顯現,李牧的揚名正是建立在抗擊秦國的基礎上。我們熟知的長平之戰,更是有廉頗李牧的出場。可以說長平之戰統一被統一的決戰,此後六國沒有單獨和秦國對抗的勢力了。

至於王翦,則是在秦國超越六國實力的基礎上取得了軍事勝利。

總結:名將的產生是以國力和國情作為支撐的,秦趙兩國的象徵,不妨可以說是秦國和晉國爭霸的延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