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到沉悶,平淡到無感!馮小剛新片《只有芸知道》太"高大上"

溟瞾影視館 發佈 2019-12-21T10:43:51+00:00

實在是沒想到,拍了這麼多年商業片的馮小剛終於有資格從心所欲,執導一部完全由自己定義的電影《只有芸知道》。

實在是沒想到,拍了這麼多年商業片的馮小剛終於有資格從心所欲,執導一部完全由自己定義的電影《只有芸知道》。這樣的進取心固然值得肯定,但作為常年混跡於商業電影領域的馮小剛,對文藝片的理解或許偏了很多。

這部由黃軒、楊采鈺主演的《只有芸知道》不比略含文藝氣息的商業片《芳華》,而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文藝電影,絲毫不搞煽情那一套。但文藝片不煽情,卻絕對會讓觀眾動情,《只有芸知道》顯然做得不夠好。


文藝到沉悶,平淡到無感!這是一部看似及其"高大上"的文藝電影,實質上不過是本片的敘事視角極度高齡化。故事本身很普通,卻要打造成唯美的浪漫愛情,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如果說《芳華》是一杯原生態果汁,那麼這部《只有芸知道》則稱得上是一杯白開水。


馮小剛曲解了文藝片的含義

2017年,馮小剛憑藉《芳華》在內地拿下14億票房,也是他個人電影履歷的最高票房。基於此,他才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於是開始觸碰他從未觸碰過的領域"純文藝片"。此前,馮小剛執導無論是《我不是潘金蓮》、還是《芳華》,其本質上都是略帶文藝風格的商業電影。

文藝片的一大特點,就是在敘事中不刻意煽情、甚至壓抑情感蔓延,但最終還是能夠撼動觀眾的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這部《只有芸知道》還就是奔著這方面去的。

本片據稱是根據馮小剛的老戰友與其亡妻之間的故事改編而成,講述隋東風和羅芸這兩個痴情人在紐西蘭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沒有什麼大的戲劇衝突、故事起伏,就是一部十足的文藝愛情電影。

馮小剛對本片實質上有兩個期盼,一是以此紀念老戰友,二則轉行做一名真正的文藝片導演。

看著看著,我就感覺馮導夾帶了太多的私人情感,也不管你觀眾是否理解,就是覺著看明白了,回神想卻不知道到底表達了什麼。


《只有芸知道》敘事節奏過於拖沓

先談談影片節奏吧。說起文藝片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導演就是張藝謀,多的不介紹,就說他最近的一部文藝片《歸來》。

《歸來》是張藝謀繼《山楂樹之戀》之後拍的唯一一部文藝片,片長109分鐘,反觀《只有芸知道》,片長達到了132分鐘。一比較,就知道在節奏的把控上,馮導還以為這是商業片呢。本來文藝片就沉悶無比,馮小剛還是用了132分鐘來敘述。可以想像,《只有芸知道》就像是一位老年人,行事緩慢、拖拖拉拉。

當年,張藝謀的《歸來》拿下2.95億票房,刷新了此前由他執導的《山楂樹之戀》保持的文藝片票房紀錄1.6億,這緊湊的敘事絕對是立了功勞的。

《只有芸知道》電影開場是沒有什麼戲劇衝突、矛盾對立發生的,但馮導用了兩大段音樂,一段純配樂,一段歌曲來渲染氛圍。不可否認,表現唯美愛情的一部電影,足夠的配樂是不可少的,可這才開頭呢。如此濫用音樂,既拉脫了敘事節奏、又沒能把真情實感帶給觀眾,整體風格可想而知。

雖是文藝片,可你的敘事節奏也不能這麼拖泥帶水啊。


《只有芸知道》情感共鳴難以引發

本片的兩位年輕男女主人公,之前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為了追尋安靜、平逸的生活,他們住在了紐西蘭的一座小鎮,並在此無憂無慮居住了15年。而後,他們賣了居住的房子,又想要回到大城市。

如此的生活水平,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其實,片子裡的愛情點絕對是吸引觀眾的,但基於無憂無慮的生活設定,就會發現這樣的愛情只會從夢中所見。既然如此,基於生活的情感點又從何而來呢?

從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的"景"大於"情",景點都是紐西蘭的田園風光,而愛情卻是對生活的最高想像。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這部電影或許是最合適的,如果15年間生活如此毫無起伏(不吵架、不拌嘴、沒壓力、沒競爭),這樣的愛情即便是想像,都可能想不出來。

在情感上,真"高大上"、真"不接地氣"。


說實話,電影里的演員黃軒、楊采鈺的表現都挺好的,但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難以帶入到電影中去,做夢都夢不到愛情啊。這部講述海外華人愛情生活的電影,英語台詞倒是挺多,但還真沒感覺到國際范兒,只覺得有從本土升空的感覺(不接地氣)。

吐槽了這麼多,我還真不是專門來黑馮導的,片中的敘事節奏、人物動機等真的是看著都抓瞎,分明就是為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專門把整個現實生活忽略了。

那還是說說影片值得誇讚之處吧。《只有芸知道》雖然敘事拖沓,但在運用插敘、倒敘的敘事方式時,還是很有味兒的。

其實我最想夸的還是影片的影像風格與絕美景色。景點再美,沒有足夠的鏡頭水準、畫面色調,那簡直就像是玉器上蒙了一層灰,看著混沌。本片是在紐西蘭的小鎮(鄉村)拍攝,景色自然是不容忽視的,馮導這回也真是下了大功夫,頗有嚮往大自然的意味。

如果帶著欣賞風景片的濾鏡去看這部文藝片,相信觀感還是有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