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攻克陰平和武都兩郡,司馬懿為何置之不理,原因很簡單

燦爛海灘 發佈 2019-12-21T14:02:33+00:00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九至一百回,發生在諸葛亮「三出祁山」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陳式、張苞和郭淮。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九至一百回,發生在諸葛亮「三出祁山」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陳式、張苞和郭淮。故事梗概如下:

諸葛亮攻克陳倉後,又奪取了建威地區。後主劉禪派遣大將陳式前來支援,諸葛亮全軍主動,再度經祁山向曹魏發動攻勢。戰前,諸葛亮告訴手下眾將,曹魏一定會分兵固守,自己打算奪取陰平和武都兩郡。姜維和王平自告奮勇,要求領兵前往。

得知諸葛亮再度進犯,郭淮命張郃鎮守長安,孫禮駐紮雍城,自己率部來到郿城,同時上表向魏明帝曹睿求援。曹睿命司馬懿為大都督,統率隴西各部兵馬,率部趕往長安指揮西北戰事。

司馬懿來到長安後,命張郃為先鋒,戴陵為副將,率十萬大軍進入渭水以南安營紮寨。此後,司馬懿又通過與郭淮、孫禮的匯報判斷,諸葛亮主力很可能前往陰平和武都二郡,便派郭淮和孫禮統兵二千前去支援。

不過,二人尚未達到目的地,就得知陰平和武都已被北伐大軍攻占。二人連忙下令退軍,不料諸葛亮早已在此設伏。經過一番廝殺後,郭淮、孫禮大敗,只得棄馬爬山而逃。大將張苞在追趕途中不慎跌落山澗,身負重傷。諸葛亮下令將張苞送回成都療傷。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攻占陰平和武都後,判斷諸葛亮一定會在當地安撫民心,命張郃與戴陵兵分兩路包抄北伐大軍營寨。不過,司馬懿的這一計策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將計就計,將張郃、戴陵團團圍住。張郃大展神威,在萬軍叢中左衝右突,終於衝出了重圍。戰後,諸葛亮對張郃的神勇表現大為感慨。

小說中描述的此次戰事,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按照小說的描述,此戰被稱為諸葛亮的「三出祁山」。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情況卻並非如此。從地理位置來看,陰平郡和武都郡都在祁山的西南部。諸葛亮攻擊兩郡,根本不用經過祁山,直接從漢中向西即可攻入武都,然後再向西可達陰平。

至於提到諸葛亮此次北伐的過程,其實遠比小說中的描述要簡單。按照《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諸葛亮進攻陰平和武都兩郡後,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部增援。諸葛亮隨即以主力進攻建威地區,企圖切斷郭淮大軍的退路。郭淮見勢不妙,立即全軍撤退,諸葛亮隨即拿下了陰平和武都兩郡。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張郃大戰諸葛亮及張苞跌落山澗之事,完全是作者的虛構,並非歷史的真實。作者之所以如此設計,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突出諸葛亮的智慧,二是為張苞的最終結局埋下伏筆。按照小說的描述,此戰過後,張苞便在成都病逝了。

從歷次北伐戰爭的過程來看,幾乎每一次都是諸葛亮先攻占曹魏西北地區的部分城鎮,之後曹魏大軍進行反撲,將北伐大軍趕走,恢復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唯獨這一次,當諸葛亮奪取陰平和武都兩郡後,曹魏卻一直沒有出兵奪回兩郡。這又是為什麼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發生在漢末年間的漢中之戰說起。據《三國志》相關傳記記載,從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開始,魏蜀兩家便在漢中地區展開了長達兩年的漢中之戰。最終,曹操被迫退出漢中,劉備控制了該地區。

不過,就在撤退之前,曹操做了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據《三國志•楊阜傳》載:「及劉備取漢中以逼下辯,太祖以武都孤遠,欲移之……前後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里。」《三國志•張既傳》亦載:「(曹操)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結合以上記載來看,曹操在撤軍前已經將武都、陰平及漢中等地的絕大部分百姓遷到了關中地區。因此,劉備占據的包括武都、陰平在內的漢中地區幾乎變成了無人地帶。之後儘管曹魏重新控制了陰平和武都兩郡,但僅僅是將其作為與蜀漢之間的中間地帶,不但沒有在這些地區發展農業,也沒有進行任何人口遷移。

因此,當諸葛亮進攻兩郡時,曹魏對此並不在意。畢竟這兩個郡沒有任何資源,即便丟掉也對曹魏毫無影響。但如果是天水郡、安南郡、廣魏郡有失,曹魏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奪回,後來的北伐戰事也充滿證明了這一點,無論是前期的曹真還是後期的司馬懿,都沒有採取奪回陰平和武都兩郡的軍事行動。這才是諸葛亮輕而易舉拿下陰平和武都兩郡而曹魏置之不理的真相。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