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後北方大亂,劉備為何不北伐曹魏,反而遣使與曹魏交好?

千古名將英雄夢 發佈 2020-04-08T17:29:06+00:00

而作為這個時代最後一位堅守者劉備,他的心中充滿了壯懷激烈與滄桑悲涼,他的老兄弟老部下們,關羽、黃忠、法正都死在這一年,他的老對手老冤家們,曹操、程昱、夏侯惇、呂蒙、孫皎、蔣欽也都死在這一年,再過一兩年,董和、張飛、糜竺、許靖、于禁、馬超、劉巴、張遼、馬良、曹仁等牛人也會相繼離世,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34)

主筆:閒樂生

公元220年,是一個真正的多事之秋,多少英雄人物在這年落幕,一個偉大的時代終結了,一個更偉大的時代即將到來。

而作為這個時代最後一位堅守者劉備,他的心中充滿了壯懷激烈與滄桑悲涼,他的老兄弟老部下們,關羽、黃忠、法正都死在這一年,他的老對手老冤家們,曹操、程昱、夏侯惇、呂蒙、孫皎、蔣欽也都死在這一年,再過一兩年,董和、張飛、糜竺、許靖、于禁、馬超、劉巴、張遼、馬良、曹仁等牛人也會相繼離世,劉備感覺自己相當孤獨,但就在這個時候,以諸葛亮、李嚴為首的蜀漢群臣,突然開始一個勁的擁戴劉備稱帝,此時襄樊之戰剛結束,蜀漢剛丟了荊州與東三郡,國土喪失近半,每個人的心情都相當沉重。這就好像輸錢的人,要麼回家爆哭,要麼急眼翻本,不可能裝逼啥賭神酷炫登場。那麼劉備集團為何要在這當口創建帝業呢?

第一,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已在許昌繁陽亭登壇即位為曹魏皇帝,歷時四百年的大漢王朝終告滅亡,劉備集團需要在巴蜀重新立起大漢帝國的旗幟,將正統的名號奪回來。

第二,世人盛傳漢帝劉協已被曹魏所害,所有忠漢的仁人義士必須聯合起來,為漢帝報仇。

有些人認為,劉協被害的消息是蜀漢偽造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劉備稱帝造勢,這種觀點明顯是因果倒置。劉協被害一事流傳極廣,並非只在巴蜀一帶,事實上,就連已經向曹魏稱臣的孫權一方也以為劉協被曹丕殺了。比如孫權手下南郡太守諸葛瑾就曾在夷陵之戰前寫信給劉備說:「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俱應仇疾,誰當先後?」所謂先帝,自然就是盛傳被害的漢獻帝劉協了。

第三,襄樊慘敗之後,劉備的基本盤與政治威望遭到重大打擊,所以迫切需要各種祥瑞、讖緯、天命來維持政權的穩固,以此來讓那些蠢蠢欲動的益州豪強們老實點,不要在這關鍵時刻搞事情。更重要的是,劉備跟孫權不同,劉備已經老了,再不稱帝就要老死了;劉備跟曹操也不同,曹操的兒子曹丕已留守鄴城多年,在曹魏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威望,而劉禪還是個孩子,劉備再不趕緊給他鋪路就來不及了。

第四就是諸葛亮說的:"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劉備在這個時候必須稱帝,天下不可一日無主,現在曹丕已篡漢,劉備不頂上去,士大夫們豈不成了曹魏的臣子,這像話嗎?

在諸葛亮看來,曹操這人雖然凶暴,但多少還算有一點功績可以稱述,可曹丕這傢伙算個啥?聽說曹魏有個將領叫王忠,軍隊沒糧食了,曾經殺人來吃,曹丕聽說這件事後,竟派人挖墳掘墓搞來一個骷髏,系在王忠的馬鞍上,「以為歡笑」(見《三國志 武帝紀》注引《魏略》),如此沉重之事,曹丕居然大感歡笑,怪不得他即位後便刻薄骨肉,納父後宮,足見此人毫無人性,果然是個冷血動物(注1)。還有曹丕在經過19次假惺惺的辭讓表演終於受禪之後,竟然大言不慚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曹丕這樣一個最多只能算是文學家的公子哥兒,居然還好意思將自己比作有開創華夏與治水大功的舜禹,如此不要臉。這天下若是被這種人得了,諸葛亮打死也不會服氣 。

注1:據《三國志 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言下之意曹丕雖然文采非凡,但後面這些大度、寬容、公平還有道德他統統都沒有。

總之,基於這四點充足的理由,劉備只能登基為帝了,這時候是公元221年四月。而諸葛亮也以擁立之功,成為蜀漢建國四十年間唯一丞相,並錄尚書事,七月份張飛死後,諸葛亮又領司隸校尉,集行政、監察大權於一身。劉備不愧是一代英主,在這關鍵時刻給予了諸葛亮最大信重,人主就必須如此,懂得信任,才能收穫忠誠,懂得付出,才能收穫回報。

基本上在劉備辦完稱帝一干手續之後,就在準備伐吳了。那麼劉備既然要打,為何不討篡漢的國賊曹丕,而要攻打孫權呢?要知道這一年可是討伐曹魏的最好機會,因為定海神針曹操死了,曹操一死,北方各地立刻發生了動亂。

首先發難的是軍隊。軍隊的穩定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石,然而在亂世,軍隊特別倚仗統帥,所以統帥一死,往往會發生騷亂,據《魏略》記載:

「時太子(曹丕)在鄴,鄢陵侯(曹彰)未到,士民頗苦勞役,又有疾癘,於是軍中騷動,而(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接著發難的是涼州的河西諸將,涼州的動亂折騰了東漢兩百年,這當然也不是曹操一代能解決的問題。曹操在世,還能鎮一鎮,曹操一死,河西諸將與羌胡各部便也立刻發動叛亂,據《三國志 蘇則傳》記載:

「太祖崩,西平麴演叛,稱護羌校尉。(蘇)則勒兵討之。後演復結旁郡為亂,張掖張進執太守杜通,酒泉黃華不受太守辛機,進、華皆自稱太守以應之。又武威三種胡並寇鈔,道路斷絕。」

另據《三國志 文帝紀》注引《魏書》記載,河西叛亂的規模非常浩大而且持久,叛軍人數在十五萬以上,且一直持續了近兩年才被曹真平定:

(公元221年)十一月辛未,鎮西將軍曹真命眾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盧水、封賞等,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河西遂平。

屋漏偏逢連夜雨,偏偏該年中原也發生重大災荒,據《三國志 辛毗傳》:「文帝踐阼,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飢,群司以為不可,而帝意甚盛。」中原災荒還有一大重要影響,那就是曹魏再也無法供應襄樊戰區的糧草了,只能將這一大片區域放棄,據史書記載:

「魏文帝即位,朝議以樊、襄陽無谷,不可以禦寇。時曹仁鎮襄陽,請召仁還宛。仁遂焚棄二城。」(《晉書 宣帝紀》)並「使將軍高遷等徙漢南附化民於漢北。」(《三國志 曹仁傳》)

那麼這麼好的機會,劉備為何要放過呢?

首先,劉備沒有辦法,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我們前面的篇章已經詳細分析過(注2),由於曹操的拆遷行動,劉備得漢中地而未得其民,所以並沒有能力以其為基地北伐,而荊州又丟了,劉備北伐的路線在短期內已被封死。事實上,曹丕即位後,曾召集群臣討論劉備是否會攻打孫權為關羽報仇,當時所有魏國大臣都認為「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三國志 劉曄傳》)可見,當時天下公認蜀漢已廢,非但無能力攻打曹魏,甚至也無能力攻打孫權。

其次,蜀漢政權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挽尊,來鼓舞士氣。而劉備也需要這樣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這位新皇帝的天命所歸與能征善戰(注3)。既然曹魏打不了,那就去打孫權,孫權從前曾旗幟鮮明地罵曹操為漢賊,如今卻主動向「漢賊」屈膝稱臣,這讓劉備的東征已有了足夠的正義性,加之為關羽報仇,同時也為荊州士人奪回家鄉,可以激勵士氣。而孫權那邊也剛死了呂蒙、孫皎和蔣欽,剩下陸遜、朱然一干小輩劉備根本沒看在眼裡。總之,劉備這一戰並不是為了滅掉孫權,而是要打的孫權割地求和,以挽回自己的顏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劉備甚至不惜在曹操死後試圖與曹魏交好,以改變蜀漢以一敵二的不利局面,可惜曹丕意氣用事,斬殺了使臣韓冉,讓蜀漢與曹魏的關係徹底破裂(注4)。事已至此,劉備只能硬著頭皮上,希望曹丕自己能看出個中利害,使漢魏雙方在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也能形成一點默契與配合。

注2:見漢中之戰打贏曹操,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注3:所以後來當黃權勸劉備說:「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劉備不肯聽從。因為他必須親自拿下這個戰功,黃權贏了算咋回事兒。

注4:據《三國志 先主傳》注引《典略》說到曹操死後劉備曾遣掾吏韓冉「齎書吊,並貢錦布。冉稱疾,住上庸,上庸致其書」云云。同傳注引《魏書》略同,但謂「文帝惡其因喪求好,敕荊州刺史斬冉,絕使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