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春節才叫過年,現在只能算放假

河青幫幫幫 發佈 2020-01-15T04:53:00+00:00

小時候,年是爸爸買回來的肉,是媽媽給買的新衣裳,是兜里捨不得花的幾毛錢,是那噼里啪啦的一掛小鞭兒,更是期盼…

又快要過年了,讓人不禁想起小時候……

趕大集

小時候年前趕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忙著買新衣服,置辦各種各樣的年貨……

大人們每年都會買回家一張大大的掛畫,一個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著個大鯉魚!

為了更應景,還要從集市上買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花花綠綠的特別喜慶!

備年貨

燉一大鍋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

雞、魚、肘子、排骨是小時候過年的標準套餐,那時候吃的雞都是小笨雞,皮薄肉緊,燉出來的湯鮮美極了!

年夜飯那天吃的是活魚,最好的食材都留到過年的那天!

年前還要蒸一鍋又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主食備得足足的。豐衣足食,一年的美好願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儲備餃子也是過年前準備的年貨之一,包好的餃子凍上,可以包好幾種餡的,豬肉白菜、牛肉大蔥、韭菜雞蛋……小孩兒晚上餓了,煮點兒!

那時候零食不多,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甜得眯眼!

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兒了給一塊,軟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多少糖塊都吃不夠……軟糖中的經典就是高粱飴和楊梅糖,糖分低。

脆糖、酥糖、大蝦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

散裝硬糖塊,桔子瓣糖,五顏六色,舌頭都吃變色了。

大掃除

過年前一定要來一場全家都出動的大掃除,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桌子,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

放鞭炮

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串天猴……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

調皮的男孩子總是拿鞭炮亂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里啪啦響,還有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現在想想,就好像在昨天……

貼春聯

毛筆字寫得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圍了,這家拿著紅紙來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圍著這個「文化人」,看著一筆筆寫出來的春聯,每家每戶的春聯都不一樣。

後來都買現成的,春聯也越來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兒。

小時候,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親手剪的,比買的都好看!

年夜飯

除夕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轉,燉肉、炒菜、燉魚、醬肘子……大鍋里煮著整隻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

幾乎所有肉類都聚齊了,而且每樣的分量都很大,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夜飯。

年夜飯不僅僅是一桌飯,更是一桌滿滿的幸福。

看春晚

看春晚是每年過年的必備節目。吃完年夜飯,一家人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晚。

等到了12點,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餃子,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才叫過年!

穿新衣

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最大的盼頭了。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

買了新衣服,沒事就拿出來瞅瞅試試。除夕晚上,枕著疊得板板整整的新衣服興奮地睡不著覺!

過年的衣服都紅紅火火的,非常喜慶!

拜年

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壓歲錢!

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塊錢,但對小孩子來說已經是「巨款」了。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忘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媽媽先幫你保管著。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

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裡,你揣著一大兜好吃的食物,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過年的時候家裡的親戚都會回來,平時不常見的親戚們都能見到,還有很多新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

小時候,年是爸爸買回來的肉,是媽媽給買的新衣裳,是兜里捨不得花的幾毛錢,是那噼里啪啦的一掛小鞭兒,更是期盼……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笑著笑著就哭了,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年」不同!

我們經常懷念過去,但現下又何嘗不會變成過去,珍惜當下,好好陪家人過個幸福的年吧~

來源:河北新聞網、環球文摘精選

選編:杜璐寧

關鍵字: